為何諸葛亮罵死王朗後,嚇得魏國立即撤軍?原來王朗官職如此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根據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進行撰寫的小說,雖然其僅僅是一本小說,但是其影響力比三國正史還要大,而其中的那些經典情節,依然讓人津津樂道,比如曹操殺華佗,赤壁之戰,趙雲七進七出救劉阿斗等等。

而老版電視劇已經更是在度過了23年的時間後,還是讓人覺得經典,值得回味。

其中最經典的片段,大概就得屬諸葛孔明罵死司徒王朗這一情節,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能力是被作者有意誇大的,後來有人稱諸葛亮的智慧近妖,筆者認為這個用來描寫演義中的諸葛亮,是比較貼切的,在演義中的火燒赤壁情節,諸葛亮通過借東風,將自己的逆天本領展露出了一部分。

不過真正讓諸葛亮的妖孽角色填補完整的,就得屬罵死王朗這一部分,畢竟即便是在火燒赤壁中,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借東風,算起來都是給東吳的進攻做了輔助,可是能夠把一個活人活生生用隻言片語給罵死的,並且僅靠一己之力,這實在是讓人驚訝,並且此幕成為永恆經典。

但是在諸葛亮罵死王朗之後,除了給兩軍將士帶來的震撼之後,魏軍大都督曹真立即放棄了早已準備好與蜀漢軍隊的決戰,立刻撤退。

但是王朗只是一介文官而已,即使他被諸葛亮罵死了,也不應該波及到魏軍全軍的軍心才對,畢竟魏軍的將領一個都還沒出陣,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得和王朗的官職說起,王朗在和諸葛亮對陣的時候,雖然其官職聽起來像是一個普通文官一樣,但實際上他的官職是非常嚇人的,在商朝時期,三公就有了其雛形,不過當時只是將一些王侯進行分封而已,並沒有什麼嚴格的分工,例如姬昌就被封為了三公,實際只是一個官名而已。

到了秦和西漢時期,三公變成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官職,分管朝廷的大小事務,不過到了東漢初年,三公又變成了太尉、司徒、司空,名字雖然有所變化,但是指責依然差不多。

東漢末年,曹操在將自己的勢力逐步擴大之後,還做了朝廷的司空,也就是分管水土一職。

不過我們耳熟能詳的,不是曹司空,是曹丞相,這個稱呼的變化,也和曹操有關,曹操後來將三公撤了,改成了御史大夫和丞相,所以曹丞相的名號就此打響。

而在三國鼎立之後,三公又恢復成司空,司徒和太尉。

這個官職,是實打實的正一品,當時王朗在軍中,在軍事上是以曹真為首,但是軍用物資的開支,是王朗做主,若是此時開戰,加之諸葛亮的計謀舉世無雙,魏軍可能迎來慘敗。

而王朗一死,在軍中的影響更是不亞於連續幾位大將被敵人斬於馬下,對士氣的傷害太大,即使魏軍擁有糧草人員上面的優勢,在決戰關頭,只能趕緊撤離。

而王朗被孔明罵死,在正史中,也讓他出了名,用王朗的話說,那就是不失為一樁美事。

(如果您覺得筆者的文章寫得還行的話,就請為筆者的文章點個讚吧,您的舉手之勞,對筆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被黑的最慘的一個人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影響力遠超正史《三國志》,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儘管大家都知道演義里七分實三分虛,根據作者表達需要 ,有些人物會被美化,有些人會被醜化...

曹魏開國三公,竟然有兩個是拜孫策所賜!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年,曹丕繼承曹操魏王位,大賞功臣,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也就是在同一年,曹丕代漢稱帝,正式建立曹魏政權,仍然仿照漢制,置三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