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三國演義(第43回)》——立場思維為什麼很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曹操率軍進攻東吳,面對大兵壓境,東吳群臣表現出不同態度,張昭等本土保守勢力主張投降,而魯肅等主張迎戰。

孫權猶豫不決時,魯肅則站在孫權立場勸說,他對孫權說,「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

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將軍宜早定大計。

」簡單說就是,別人投降都有官做,孫權投降,做不成王侯。

孫權聽後大悅,非常贊同。

所以,立場不同,心理不同,主張也不同。

諸葛亮也深知此意,在對張昭等人做了充分了解後,直擊個個痛處,使眾人不能應對,「盡皆失色」。

所以當遇到問題時,要具備完整的思維方式,其中包括:

1.經驗思維,反顧以追溯過往,再回首以察驗未來,根據經驗判斷;

2.歷史思維,反顧以考察歷史,再回首以了解當今,根據歷史判斷;

3.立場思維,反顧以洞察對方,再回首以認識自我,根據立場判斷。

尤其是立場思維,遇到一個人說的話,首先不要相信,更不能懷疑,而是根據經驗、歷史、立場去思考,對方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說這樣的話立場是什麼,找准立場也就能夠判斷出對方的真實意圖,也就容易找到問題所在。

品讀《三國》,感悟生活!敬請關注下一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些人以為三國演義拔高了諸葛亮而醜化了周瑜

抗擊曹操,周瑜說到了,也做到了。統帥三萬精銳,排兵布陣,這位將軍已是胸有成竹。戰爭爆發,兩軍交戰,犬牙交錯,混亂之中周瑜採用黃蓋的奇策,火攻曹軍。裝上乾草灌上油的戰艦在長江中如離弦之箭射向敵軍...

諸葛亮舌戰群儒是孫權高超智慧的結晶!

舌戰群儒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章節之一。諸葛亮為說服孫權共同抗擊曹軍,在孫權大殿之上,先後回擊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酸、程秉等人人身攻擊,進而批駁了張昭等人懦弱和不負責任的主和思想...

歷史上周瑜若不是早死,他能甩諸葛亮幾條街

歷史上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像在《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作品中,將諸葛亮刻畫的近似於神,文能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武能帶幾萬兵力破曹操80萬大軍,法能夜觀天象借東風,謀能設計草船借曹孟德之箭。而周瑜在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