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丨三國的魯肅真的才智平庸、謹小慎微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往期推薦:歷史丨劉邦和李世民喜歡貪官和庸官?

文/燕山月

原題《大漢忠臣——魯肅》

提起魯肅,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國東吳的名將,卻不知道他實際上是一個對漢室赤膽忠心的超級戰略家。

歷時400餘年的漢朝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烙印,以至於我們民族都叫漢族,可見漢朝的影響力,更何況當時,對漢室忠心一點也不奇怪。

不是常說「聽其言觀其行」嗎,從魯肅的行動和客觀達到的效果來看,他對當時打著漢家旗號劉備的幫助可以說是巨大和絕無僅有的。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寫成一個忠厚老實而才智平庸、謹小慎微的形象。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對人物描寫有虛構,但歷史的基本事實卻不是杜撰的,不看文學作品的描寫,看魯肅的所作所為,他卻是個胸懷大志,目光遠大,有大智大勇的人。

就說當時在東吳人才濟濟的情況下,一個能夠接替周瑜,出任東吳大都督的響噹噹的人物,能夠是一個笨蛋?一個相當於現在軍委主席的人,豈是個呆直的老實人?

《三國志》魯肅傳中,指出魯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此時的魯肅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周濟窮困,結交賢者,為此深受鄉民擁戴。

少時的魯肅,身材魁梧,相貌奇特,胸懷壯志,樂善好施,在亂世中能夠果斷散財而收買人心,大地主卻為人仗義輕財,放到當今都是不得了的豪傑。

周瑜為居巢長時,帶領數百人到魯肅那裡請求資糧,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

魯肅沒有問周瑜要多少糧食,也沒囉囉嗦嗦的索借條之類,隨便就指一囷(約等於現在八萬多斤)送與周瑜,一代人傑周瑜一下子就明白了魯肅是奇人,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沒有眼光沒有膽識的人能做到魯肅這樣嗎?

魯肅的名聲傳到轄區諸侯袁術的耳中,就委託他為東城長。

隨著形勢的發展,群雄並起,肅見術無綱紀,不足與立事,為了避害,魯肅對其部屬說:「……寇賊橫暴,淮泗間非遺種之地,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民富兵強,可以避害,寧肯相隨至東土以觀時變乎?」部屬皆從命。

於是,男女一行300餘人,南往居巢投奔周瑜。

漢代是不允許隨意搬遷的,官府派人來追,他把盾牌立在地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貫」,嚇跑了追兵。

舉族搬遷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在準確判斷形勢的基礎上,他又做了個果斷而正確的行動。

並且還表現了有勇的方面,把盾牌射穿,又准又狠,就算在猛將如雲的三國也不易。

不細讀歷史,不會發覺魯肅的智慧。

赤壁之戰勝利後,魯肅從前方回來,孫權親自去迎接他,還恭敬的起立禮之,因謂曰:「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肅趨近曰:「未也。

」眾人聞之,無不愕然。

孫權也不高興啊,魯肅徐舉鞭言曰:「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

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軟輪征肅,始當顯耳。

」孫權撫掌歡笑。

一句話拍了個大馬屁,孫權高興極了,魯肅抓領導的心理和運用手段、把握時間上都不簡單啊。

魯肅的智慧還表現在《塌上對》:他第一次和孫權單獨合榻對飲。

孫權悄悄問魯肅:「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顧,何以佐之?」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

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

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規模如此,亦自無嫌。

何者?北方誠多務也。

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權曰:「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

」(這便是魯肅著名的「三分天下大計」,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更早問世。

),只不過當時魯肅的三分天下指的是曹操、孫權和袁紹。

後來劉備出現,魯肅的主意就變了。

劉表的兒子劉琮獻出荊州降曹,劉備準備南撤渡江時,魯肅當機立斷去找劉備。

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境內),魯肅與劉備相遇,和劉備共論天下形勢,並問劉備準備到哪裡去。

劉備說想去投奔蒼梧太守吳巨。

魯肅說吳巨是個沒有作為的庸人,勸劉備不要去依靠他。

接著,詳細述說孫權的情況和江東的實力,勸劉備與孫權聯合,共拒曹操。

劉備聽了魯肅的分析,才決定并力抗曹。

魯肅對漢朝的忠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窺之:

首先,稱呼劉備為「皇叔」。

魯肅第一次見劉備是去荊州為劉琦弔喪,肅曰:「久聞皇叔大名,無緣拜會;今幸得見。

實為欣慰。

」而當時人稱呼劉備為「劉使君」或者「劉豫州」,張松亦只稱呼劉備為「明公」,孫權當面稱呼劉備為「玄德公」。

魯肅不從官職稱呼劉備,看重的是劉備的漢家血統。

從魯肅開始,劉備的「皇叔」稱呼才從東吳普及開來直至全國。

其次,力排眾議穩孫權。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中,曹操率百萬之眾下江南,江東群臣惶惶不安。

孫策臨終時有遺言「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現在張昭都主張投降,眾謀士附和,唯獨魯肅對孫權說:「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

」權曰:「何以言之?」肅曰:「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

將軍宜早定大計。

」大家都為自己打小算盤,魯肅就算降曹也不失榮華富貴,但他卻堅決反對投降曹操,此中原因耐人尋味。

再次,假痴不癲救孔明。

當諸葛亮識破周瑜的苦肉計時,瑜大驚曰:「此人決不可留!吾決意斬之!」肅勸曰:「若殺孔明,卻被曹操笑也。

」本來事事向周瑜如實匯報的魯肅,當諸葛亮需要真正幫助的時候,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孔明調用,成就了著名的「草船借箭」。

這個事情暴露了魯肅的思想,為了「皇叔」的人,老實人也寧願背著領導搞小動作。

魯肅最真實的事跡就是主張借荊州給劉備了。

沒有荊州,劉備就沒有資本取西川,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

赤壁戰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

呂范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

唯魯肅從全局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

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

我們剛剛占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

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

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

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消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

看吧,全部人反對,唯獨魯肅主張借荊州給劉備,其實,當時劉備的力量很弱小,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不僅沒有地盤,人馬也只有幾千而已,隨便找個諸侯都比他強,為什麼魯肅情有獨鍾一力主張借荊州給他呢?「讓他去安撫百姓」實在是個牽強的理由啊,梟雄曹操都可以安撫好百姓,難道孫權就不能安撫好荊州百姓了?魯肅忠心向漢表露無疑。

前面說了,魯肅是有勇有謀的人,但劉備借荊州他還作保畫押,以吳蜀聯盟的道理說服孫權,當後來雙方為荊州問題摩擦越來越大,已達到劍拔弩張的程度,魯肅卻仍堅持雙方聯盟的基本觀點,儘量想消解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在公元209年到217年間,幸虧魯肅當吳國統帥並以大局為重,多次忍讓,才能維持三國鼎立的局面。

魯肅還在關鍵時候向劉備輸送人才。

劉備得荊州後,人才極度缺乏。

龐統,號稱「鳳雛」,智力和諸葛亮齊名,司馬徽說過:「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這個人本來在孫權的地盤上,孫權不想用他,魯肅熱情的向龐統說:「可往荊州投劉皇叔,必然重用。

」而且親自給劉備寫信推薦:「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

如以貌取之,恐負所學,終為彵人所用,實可惜也!」

值得稱道的是,魯肅雖然心向漢朝,但為東吳主人家服務還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

周瑜病危,寫信給孫權,推薦魯肅代替自己,孫權採納了周瑜的建議,當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部隊。

周瑜私屬部隊四千多人,以及原來的奉邑四縣,全都轉歸魯肅所有。

魯肅開始時駐守江陵,後移兵下駐陸口。

威望恩義,大行於眾,部屬增加萬餘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

十九年(214年),隨孫權攻破皖城,改任橫江將軍。

在三國鼎立的時期,雄踞一方的東吳兵精糧足,魯肅為東吳的建設功不可沒。

這樣一個心有國家民族,勤勞辦事,心胸寬闊,充滿智慧的人,是古往今來都混得開的人物啊!遙想魯肅當年風姿,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操勞得嘔心瀝血,沒有像周瑜那樣壯懷激烈而英年早逝,沒有像賈翊那樣站錯隊伍而惶急不安,透過1800年的歷史,我對他的仰慕之情真的如滔滔江水……

公元217年,魯肅在軍中病逝,孫權親臨其葬,諸葛亮亦在蜀國為他發喪。

魯肅死後,孫劉聯盟隨即崩潰。

219年孫權便遣派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奪回荊州;222年劉備舉國伐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瓦解。

【作者簡介】燕山月(筆名),四川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安全工程師。

先後從事過技術工人、教師、農機員、鄉鎮宣傳幹事,目前供職於政府部門。

新聞報導曾發表於中央、省、市、縣各級媒體,文學愛好者。

————————————————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

《作家薈》微信號stzx12345678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洪與

編輯:鄒舟、於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謀略家魯肅為什麼勸孫權全力奪荊州

魯肅是孫權最器重的謀略家。在孫權謀略不當時,常常規勸他。魯肅是安徽人,當地豪族,他曾慷慨地借周瑜自己幾乎一半的存糧。後者把他推薦給了孫權。在酒席上經過交談,孫仲謀對魯肅的見識十分讚賞,單獨留下了他。

問鼎天下,患得患失,夢三國的東吳觀

從東吳的發展歷程來看,孫策到孫權,東吳的戰略方針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孫策時期,策借袁術之力,承先父遺志,轉斗江東,開創東吳基業,同時也為後來吳國赤壁爭雄奠定了基礎.當時孫策清楚的看到,中原群雄割...

解析三國東吳孫權心腹魯肅的才能如何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的戰略家和外交家,可以說魯肅是非常具備戰略眼光的,魯肅幼年喪父,是由祖母撫養長大的,魯肅出身士族家庭,家裡比較富裕,生的身材魁梧,生性豪爽,並且仗義疏財,在鄉中具有非常不錯的名...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