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42):司馬懿名聲受損之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在網上

司馬懿名聲受損之說

在華夏歷史的長河中,司馬懿祖孫三代四人,無論作為西晉大一統王朝奠基人與締造者,還是作為從懷川走出來的一代帝王將相,其在心懷天下、文韜武略、理政治世等方面的雄才大略及傳奇人生,無不閃耀著華夏歷史的光芒。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司馬懿祖孫作為三國戰亂終結者及西晉王朝奠基人與締造者,不但沒有得到世人應有尊重,反而成為人們茶前飯後諷刺調侃的笑料。

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到底誰是勝利者?讓我們透過《三國志》、《三國演義》等史料,看看司馬懿如何由一位対蜀作戰的勝利者,變成了一位白臉奸臣的。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有關史料是怎麼說的。

一是唐代《晉書》評價司馬懿:①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②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意思是說,司馬懿是一位聰明、博學、善談、精通儒教、心懷天下,內心雖然多疑猜忌,但外表又顯得很寬容,有很強的權變能力。

二是司馬懿在魏國威望是相當高的。

這一點可在司馬懿死後,叛將毌丘儉、文欽兩人,由於不滿司馬師廢掉魏明帝曹睿,在其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稱「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來形容得以佐證。

三是毛澤東評價:(1)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2)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

(3)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 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當然,還有很多評價。

綜合大多評價來看,人們対司馬懿祖孫代魏稱晉一統天下,認為還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

司馬懿形象由白轉灰,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是源於西晉「太康之治」之後。

由於「八王之亂」引起「五胡亂華」,好端端一個西晉王朝,人們剛剛過上幾十年的幸福生活,結果猶如曇花一現,天下復又陷入了東晉十六國戰亂年代,從而引起了人們的不滿。

司馬懿第一次形象受損,應該說是不肖子孫引起的。

二是源於小說《三國演義》。

司馬懿第二次形象受損,還需從《晉書》等有關史料、《三國志》、《三國演義》說起。

根據《晉書》及有關史料記載,三國期間,司馬懿作為曹魏一位常勝將軍,一生親自挂帥或指揮的戰鬥,共有12次。

其中,與諸葛亮交戰只有兩次:

一是太和五年(231),諸葛亮率領蜀軍攻打天水一帶,司馬懿奉旨統兵抗擊。

雙(霜)方經過一番交戰,司馬懿採取固守城池策略。

諸葛亮見所帶糧草有限,無奈撤軍。

司馬懿抗蜀成功。

二是青龍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

司馬懿奉旨防守,依然採取固守城池策略。

不久,諸葛亮病逝,蜀軍撤回蜀地。

司馬懿與諸葛亮兩次對陣,司馬懿顯然是勝利者,諸葛亮是失敗者。

關於兩人對陣,司馬懿採取固守策略,宋朝人何去非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學博士,他認為:

司馬懿不與諸葛亮正面對戰並非膽怯,而是高明的耗敵軍之策。

對於諸葛亮一生才能,《三國志.諸葛亮傳》作者陳壽評語: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可謂識治之良才······(指政治方面)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指軍事方面)

意思是說:諸葛亮在治理國家方面,是一位治世良臣。

但在軍事方面,雖然連年興兵動眾,只所以未能成功,這大概是由於臨機應變的謀略,不是他所擅長的方面吧!

《三國志》作者陳壽,系三國時期蜀漢、西晉著名史學家,曾任蜀漢散騎黃門侍郎等職。

後任西晉著作郎、長廣太守等職。

一生親歷蜀、魏、晉三國興衰。

西晉滅掉東吳後,陳壽歷經10年完成了《三國志》一書,全書共65卷,36.7萬字。

《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擺)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書中所寫人與事,應該說是比較客觀和公正的。

再說小說《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系元末明初小說作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三國演義》、《隋唐志傳》等。

其中《三國演義》名聲最大。

從陳壽寫《三國志》到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時間已經過去了1200餘年。

也就是說羅貫中完全是以《三國志》為藍本,按照小說寫作模式,為了追求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在原有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需要,通過二次構思與創作,採取以浪漫主義的色彩,來反映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鬥爭及軍事鬥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以達到吸引人眼球的目的。

作品以「擁劉反曹」為主線,來譴責統治者的殘暴和醜惡,反映動亂年代百姓痛苦生活,以及對清明政治、仁義君主的嚮往。

於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經過作者的渲染與神話,諸葛亮搖身一變成了一位能掐會算、呼風喚雨、料事如神、百戰百勝的天才軍事謀略家,處處將曹操、司馬懿、周瑜等人玩於掌骨之中。

贏、贏得神乎其神,精彩絕倫;輸、輸得轟轟烈烈,雖敗猶榮。

書中精彩情節,諸如「火燒新野」、「赤壁之戰」、「孔明借箭」、「空城計」、「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

令人神魂顛倒,興奮異常,老少喜愛。

就這樣,諸葛亮作為蜀漢歷史上一位對曹魏作戰的悲劇性人物,一不留神,真正成了一位百戰百勝的戰神,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

當然不可否認,諸葛亮原本就是我國三國時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謀略家,只是晚年五出祁山伐魏,無功而返,從而成為人生中一種遺憾。

而司馬懿作為歷史上一位深謀遠慮,忍辱負重,以柔克剛,能征善戰,最終結束三國之亂,建立華夏大一統王朝——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及勝利者,由於《三國演義》的問世與傳播,一不留神,結果以一種藝術上的反面角色——白臉奸臣、政界小丑形象,開始廣泛留傳於民間,於是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諷刺調侃的笑料。

這大概就是小說藝術的魅力。

同時,司馬懿形象也受到了第二次損害。

三是源於《三國演義》衍生品。

諸如根據《三國演義》改變的劇目《空城計》。

司馬懿作為反派人物,畫一張白臉奸臣面孔,統兵百萬,結果被諸葛亮坐在一座空城城頭耍戲一番,然後灰溜溜地被嚇跑了,既直觀又可氣又可笑,你說誰能受得了。

儘管他是一個舞台藝術形象,但又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歷史?

如此這樣一來二去,司馬懿在世人們心目中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圖片:來自網上

王先鵬——中國旅遊文化傳奇系列 圖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趙雲作為三國戰神,兒子為何這麼差勁?

在三國歷史上,孫權一方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位大都督,曹魏一方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組成五子良將。而就蜀漢國來說,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組成的五虎上將同樣威名遠揚。其中,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