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為什麼要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做首都?三點原因讓人信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提到開封,我們首先映入腦海當中的肯定是最出名的「灌湯包」。

不僅僅是特色小吃出名,作為中原最繁華的地區之一,開封可是有著非常聞名的歷史。

曾有八個朝代選擇開封作為首都,並且在此創造出了一片大好盛世。

尤其是到了宋朝,那個時候放眼整個世界,東京(開封市的原稱)都是最繁華的城市,找不到能與之相媲美的其他都城了。

但是其實,單單講究開封的地理位置,並不是那麼完美。

它坐落於華北平原,地勢平坦。

假若有敵人進攻,很容易就淪陷了。

那麼為什麼那麼大一個宋朝,要選擇易攻難守的開封作為自己的首都呢?其實原因有三點。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北宋繼承了後周。

在周朝時期,開封就是首都,北宋受禪之際開封已經建設的非常繁華了,經濟基礎也非常不錯。

加上開封的氣候條件非常宜人,土地肥沃,農作物產量高,至少可以提供首都人民吃喝不愁。

有這麼良好的資源何不繼續沿用?所以北宋時期,君主們就沿襲了上一代,定都了開封。

第2,開封有良好的水運以及陸地交通基礎。

開封本來就是地勢平坦,水資源豐富的地區。

位於黃河下游的開封,為水上運輸提供了良好條件。

在宋朝以前的朝代,都把開封列為最重要的水運樞紐。

大運河修建完成後,開封更是處在水運輸網的中心地區。

再開看看陸運,前幾代已經為宋朝開闢了無數道路,放著修建好的路不用,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既然水陸兩道都四通發達,那麼一旦發起戰爭,物資運輸以及人員召集都會非常高效。

如果都城的周圍發生了叛亂,那麼皇帝一聲令下,人員就會快速到達周邊地區平復亂事。

由此可見交通便利對於國家發展太重要了。

第3,趙匡胤剛剛打下的江山,還沒有穩固,作為新朝代的開闢者,他已經無法把精力放在遷都上面了。

再說趙匡胤這個人心思細膩,亂中求穩。

剛剛建立起宋朝的時候,趙匡胤一心只想著該怎麼保全自己的皇帝地位。

據說那個時候的趙匡胤從來沒有睡過一次好覺,一直到杯酒釋兵權以後,才逐漸能正常作息。

可誰知道杯酒釋兵權卻賦予了宋太祖的弟弟最大的權力。

一直到了宋太祖晚年,才逐漸意識到定都開封有一定的劣勢:第一,開封有地理劣勢;第二,趙光義在開封的勢力實在太大,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的皇位。

可是這時候再選擇遷都招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對。

試想,大臣們都在此工作了這麼久,家庭基業都在開封,倘若突然遷都,那麼「京城官員」的名號豈不是不保了?況且在大臣們的人脈都是以開封為基礎建立的,做什麼事都比較方便,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誰又能及時幫上自己的忙?所以宋太祖突然提出來要遷都,大臣們又怎麼會同意呢?結果不久後,宋太祖就暴斃了,人們都猜想是因為趙光義感到了哥哥對自己的懷疑,於是起了殺心。

在宋仁宗在位時期,也曾提出過遷都的問題。

大臣們分為兩派,爭執不下。

以范仲淹為首的遷都派提議,只要發生戰亂第一件事就應該遷都。

但是這一觀念遭到了以呂夷為首的反對派強烈抨擊。

就因為這件事,兩方大臣們還敵對了起來。

最後呂夷使用計謀,陷害身兼天下的忠臣范仲淹,導致其被貶為地方小官。

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遷都失敗,直接導致了宋朝滅亡?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月,宋太祖趙匡胤來到河南洛陽出巡,洛陽不僅是趙匡胤的出生地,也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趙匡胤回到洛陽後,心情非常愉快,甚至還從舊居的某一個角落找出了兒時的玩具石馬,欣喜...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北宋為何偏要定都開封?

宋朝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王朝,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周邊卻先後有著遼、金、西夏、吐蕃、大理、蒙古等國家的存在,軍事上雖然羸弱,但是在文化、經濟上卻是空前的繁榮。公元9...

北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洛陽?

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有過遷都洛陽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有落實。至於原因,本文將在後面介紹,在此之前,先來看一看開封為什麼能在一開始被宋朝定位首都。 需要明確一點,開封作為中原王朝的都城,並不是從北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