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羽深諳春秋大義,為何敗走麥城之時會眾叛親離?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關羽深諳春秋大義,為何敗走麥城之時會眾叛親離?原因很簡單

通讀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同時也讓我們對那個英雄輩出的亂世充滿了無數的幻想和嚮往。

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似乎只有回到那個讓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時代,我們才能夠像自己心目中的三國英雄一樣,在歷史的舞台上躍馬揚鞭、縱橫馳騁,留下不朽的功勳以供萬世景仰。

可是,古往今來無數的歷史英雄似乎結局都很悲涼,例如為秦國征伐六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安君白起,功成名就之後卻被秦昭襄王賜死於杜郵。

再如南宋名將岳飛,數次帶領岳家軍打敗金國將領金兀朮,眼看就要「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迎二聖還朝關鍵時刻,卻被無恥的趙構以12道金牌緊急召回,最終被秦檜誣陷以「莫須有」的罪名,落得一個冤死風波亭的淒涼下場。

又如明朝時期贏得了「北京保衛戰」,拯救了大明帝國之後的于謙,終被昏君明英宗朱祁鎮冤殺。

很明顯,這種情況在群星璀璨的三國時期更加普遍,例如曾被譽為的「曹操的智囊」的軍事荀彧因為反對曹操進位魏王,而被曹操賜死;和深諳春秋大義的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卻被呂蒙襲取荊州,落得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

以及有著「千軍萬馬之中,取上將首級易於探囊取物」的猛人張飛,居然在睡覺的時候,被兩個無名小卒生生剁了腦袋,下場之慘至今讓無數後人扼腕嘆息。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三國裡面,為何深諳春秋大義的關羽在敗走麥城的時候,會落得眾叛親離?

首先,據史料《三國志》記載:「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慢自己。

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不安」。

意思就是關羽在攻打樊城的死後,因為懷恨糜芳、傅士仁不出兵幫助自己,於是就放出話來,如果自己得勝回到荊州之後必定嚴懲這兩個人。

此言一出,就為關羽敗走麥城之時,糜芳、傅士仁不願出兵相救埋下了禍根,如果出兵相救關羽很有可能還要受到關羽的責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投降了東吳,由此可見,關羽帶兵打仗缺乏統御手下大將的謀略。

其次,《三國志》中還記載了:權已據江陵,盡擄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也就是說當東吳孫權占據荊州等地之後,關羽手下將士的全家老小統統成為了孫權的俘虜,由於存在所謂的投鼠忌器,這些士卒在打仗的時候便不會為關羽賣力。

其三,關羽雖然深諳春秋大義,但是眼中除了自己的哥哥劉備、兄弟張飛之外,似乎對其他人都不屑一顧,最明顯的行為就是他曾經在得知馬超被封為「五虎上將」之後,居然要和馬超比武一試高下,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後來面對東吳孫權提親的時候居然破口大罵孫權為犬輩。

也就是說關羽的這種傲慢,讓手下的士兵都認為關羽只是一個帶兵打仗、不懂政治謀略的武夫。

在碰到了文武兼備的呂蒙之後,士兵們都認為關羽毫無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呂蒙占據荊州之後,對荊州士子善加撫恤、秋毫無犯,所以荊州士卒更願意背叛關羽而投降呂蒙,關羽的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

最後一條,關羽的士兵士氣低落,《孫子兵法》有云:「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當時關羽的軍隊已經是連年征戰、多有疲敝了,而且又因為在樊城之戰中被曹魏的徐晃打的丟盔棄甲。

已經失去戰鬥力的部隊,如果繼續跟隨關羽就有可能被東吳追殺,所以逃亡也是無奈之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歷史上關羽失掉荊州幾大主要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導致荊州淪陷,這不能不說是關羽的一大失誤,是足以致命的失誤。荊州十分重要,它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占據天...

關羽確實很強,荊州的鍋怎麼也輪不到他背

好多人說荊州的丟失是關羽一手造成的,其實小編認為並不這樣認為,下面咱們客觀的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 1.首先當時的情況是關羽地盤並不穩定,其次長沙三郡一已被東吳奪回,曹操據襄陽樊城,關羽可發揮的地...

關羽失荊州的七大主要原因 不僅僅是大意

人們常說,關羽失荊州,是因為大意所致。其實荊州之失,責任不全在關羽,更不是大意而失,有多種原因,主要有七大因素。一是劉備錯用關羽。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規劃成就霸業、復興漢室的戰略時,曾提出以益州...

關公敗走麥城被擒歷史真相

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