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和傅士仁獻城投降東吳遭受罵名,還有兩叛徒卻「逍遙法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三國迷,每每看到影視劇《三國演義》中關羽兵敗麥城的畫面,總是不由得替他感到惋惜。
英雄末路,戰死沙場也算對得起「關公」的稱號。
關羽的兵敗,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其一,關羽不理性地發動襄樊之戰;其二,東吳的孫權背後插刀;其三,糜芳和傅士仁獻城投降東吳等等,也因此糜芳和傅士仁遭受了很多的罵名,演義中為了「伸張正義」,虛構了一齣戲:後來劉備伐吳時,兩人又反水,劉備不同意,直接殺了兩人為關羽祭奠。
《三國志》記載:糜芳傳,糜芳,字子方,東海人,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為將軍,駐守公安。
關於傅士仁名字:《三國志》記載為「士仁」,《資治通鑑》記載為傅士仁。
由於糜芳守住南郡,傅士仁守住公安,這兩個城池太重要,而把另外兩個「叛徒」忽略了。
這兩人便是郝普和潘濬。
說到郝普,就不得不回過頭去說說孫權和劉備的平分荊州協議。
劉備拿下益州後,勢力日漸強大,孫權豈能忍受?派人索要荊州,劉備肯定不會給的呀。
於是,孫權只能強取!命令呂蒙去奪取長沙、零陵、桂陽等郡,劉備也趕忙從益州過來,可是長沙、桂陽二郡已經都投降了,只有零陵郡守沒投降,此時守著零陵的正是郝普。
說來也巧,呂蒙正好碰上了郝普的「好基友」鄧玄之,呂蒙就利用鄧玄之去「詐降」郝普,說:你堅守孤城,和外界沒有來聯繫,你覺得劉備遠在益州,援軍會靠譜嗎?我呂蒙集中兵力分分鐘就能打爆你,到時候城毀人亡,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呀。
郝普果然被呂蒙的計策騙了,投降了才知道劉備援兵已經在公安了、關羽也在益陽。
隨後,劉備的軍隊和孫權的軍隊展開對峙了。
可是曹操方面在漢中蠢蠢欲動,劉備迫於無奈只好和孫權平分荊州,達成一份協議,把長沙郡和桂陽郡劃給了孫權,至此,劉備占有荊州三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孫權也占有三郡: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曹操占有一郡:南陽郡。
達成協議後,郝普回到劉備那兒,然而之後關羽兵敗,他投降了東吳,後在東吳官至廷尉。
再說潘濬,少時就小有名氣,在劉表手下幹活。
後來投靠了劉備,任命為治中從事。
後來劉備入蜀,潘濬被安排留在荊州,幫助關羽管理荊州事務,然而這個潘濬和關羽的關係也不太好。
關羽兵敗後,好多將領官員全都歸附孫權,潘濬「擺架子」裝病不去見孫權,孫權親自拜訪才答應,因為熟悉荊州各種事務潘濬被孫權重用,其後在吳國混得很好,說明此人確實很有能力。
《三國志》記載:郝普,字子太,義陽人。
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
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
潘浚字承明,武陵人也。
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
孫權襲羽,遂入吳。
普至廷尉,浚至太常,封候。
兵敗如山倒!荊州三郡的丟失,使劉備集團喪失人才又折損軍隊。
雖說《三國志》中僅記載了糜芳、郝普、潘濬等有名有姓的人物,但肯定還有很多沒有記載入的官員將領。
劉備集團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呀!
參考文獻:《三國志》陳壽著等
全靠關羽驕傲的性格和漏出的破綻,孫權才把荊州搶回去,背信棄義的劉備無話可說!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關羽北伐,他在在襄陽和樊城打得曹操喘不過氣來,水淹七軍名震華夏,連許都以南許多強盜流寇都接受關羽的印號,對許都進行騷擾,搞得曹操都打算遷都河北避其鋒芒。但是曹操沒這麼...
詳解關羽最後一戰,從巔峰到落幕,不足三月,死後三國為其立冢
公元219年,是歷史上最普通的一年,卻又是最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註定永載史冊,因為這一年,關羽威震華夏,因為這一年,關羽陣亡。從關羽威震華夏到陣亡,不到三個月,不足100天。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是藉機出掉結拜兄弟還是其它原因?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
此人是蜀漢一位叛將,能力一般,卻因害死關羽而聞名,下場悽慘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這是個戰亂不斷的年代,各諸侯之間的勢力也此消彼長,直到天下三分,魏蜀吳鼎立。儘管如此,仍舊存在不少背叛的情況,在眾多叛將之中,有一位不得不提,此人是蜀漢一位叛將,能力一般,卻是...
孫權對劉備第一次翻臉內幕,奪劉備三城卻無人反抗
周瑜是在建安十五年的冬天去世的;劉備應劉璋的邀請進入益州,是在十六年的冬天。孫權派水軍到公安來迎接妹妹孫夫人回江東,也是在十六年的冬天,劉備離開公安不久。
關羽為什麼必然失荊州,而且丟失了不止一次
人們熟知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與曹魏軍隊在樊城、襄陽一線激戰,不料東吳呂蒙「白衣渡江」率軍襲取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實際公元219年關羽所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