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難道真的就那麼昏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看過三國的朋友應該都會誤解劉禪很昏庸無能,但是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我認為正史才值得相信。


​ 1. 蜀漢是三國時代最弱小的政權。

它地狹民少,國力單薄,與魏、吳雖稱鼎足而三,但自劉禪即位後,實際上是在危局下支撐。

而蜀漢在劉禪治下,國祚延續達四十年之久,幾乎與其敵國曹魏共存亡。

四十年中,蜀漢人材得其所用,政權基本穩定,而且對魏始終以攻為守,戰略上處於主動。

這是基本史實,不應否認。

而人們所以認為劉禪「昏庸」,則主要是出於如下看法:

第一,劉禪在政治上毫無主見,無所作為,其四十年在位,完全仰仗諸葛亮等輔臣;

第二,劉禪在其執政後期寵信佞臣黃皓,導致政治腐敗,這是蜀漢亡國的根本原因。


​ 2. 劉禪一朝,確實人材濟濟。

位至丞相、尚書令、大將軍的重臣,先後有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

諸葛亮自不待說,是三國時代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史稱「識治之良材,管、簫之亞匹。

」蔣琬、費禕、董允也因其賢良,時人將他們與諸葛亮並稱為「四相」、「四英」。

姜維則「敏於軍事」,是諸葛亮死後蜀漢伐魏的主帥。

此外,還有一大批獨當一面的能臣良將,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王平)在北境,咸著名跡」。

所以,後世有「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的評論。

無可否認,逆境中的蜀漢政權,能保其四十年基業,很大程度上確實得力於這些輔臣。


​3.先看劉禪之用諸葛亮。

人們可能會認為,劉禪對諸葛亮,根本談不上用不用的問題,只能是無條件地言聽計從。

這種看法是膚淺的。

誠然,以當時諸葛亮的威望,劉禪的年齡(劉禪即位時十七歲),加上劉備臨終時的正式「託孤」,諸葛亮確實可以當仁不讓地主持大政。

事實也正是這樣。

但是,在封建時代,君臣關係從來難處。

當臣下明顯地強於君主時,「震主」往往成為君主最大的心病。

而當時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客觀上就處於「震主」的狀況。

這種狀況,劉備早就預見到了。

所以他臨終向諸葛亮「託孤」時,竟說出了「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樣的話,意思顯然還是放心不下。

至於劉禪,更是當事者。

在諸葛亮為其主政的十二年間,他已經逐漸成年,不可能對他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毫無考慮。

如果他真是「昏庸」,那就會對諸葛亮不理解、不信任。

而一旦他對諸葛亮有了「震主」的感覺,那就很容易生疑忌、聽讒言,演出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悲劇。

但劉禪並沒有那樣,而是對諸葛亮始終如一地信任和尊重。

這本身就說明他在用人上確有主見,而且所見極是。


​4.劉禪在政治上有主見,除了反映於他的用人政策,還突出表現在他對伐魏戰爭的堅持。

蜀漢之主動伐魏,是諸葛亮的既定國策。

這一國策對蜀漢,無論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上策。

首先,由於蜀漢是邊陲小國,而魏是中原大國,所以在孰為正統的問題上,蜀漢實居於劣勢。

而為了爭取政治上的優勢,蜀漢就需要不斷強調自己是漢王朝的延續,是正統,理當統一天下,即所謂「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四相除了諸葛亮以外,還有哪另外三個人?

一說蜀漢丞相,大家想到就是諸葛亮,但是還有蜀漢四相這一說法,蜀漢四相就是:諸葛亮、蔣琬、董允、費褘。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