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人與諸葛齊名,輔佐後主劉禪,被後人合稱蜀漢四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 蔣琬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蜀漢政權內部人心惶惶。

蔣琬此時已身居高位,深知不能自亂陣腳,於是故意言談舉止跟平常一樣,於是眾望漸服。

三國志記載: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

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

蔣琬執政期間有同僚惡意中傷,蔣琬則寬宏大量並不治罪,維持了蜀漢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司馬懿率軍討伐遼東公孫淵,劉禪詔令蔣琬率兵進駐漢中,等待時機,與孫吳夾擊魏國。

六年之中,蔣琬率軍屯駐漢中,魏軍不敢來犯。

在屯兵漢中期間,蔣琬上書朝廷,直言昔日諸葛丞相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來往不便,不如沿漢水、沔水東下,於是,蔣琬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地,但不料舊疾復發,未能成行。

朝中官員大多認為:水路出兵容易,但萬一失敗則回返不易,不是上策。

後來蔣琬的病越發嚴重,最終壯志難酬,於公元246年病逝。

蔣琬

二. 董允

244年,大司馬蔣琬因疾轉增劇,不能處理國事,朝廷於是任命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代理軍國大事。

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書令一職,成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

董允處理事務為防制為主,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

劉禪經常想要選民間美女充實後宮,董允則勸劉禪不應立過多后妃,認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

」由於董允堅持不允許劉禪的做法,劉禪也無可奈何,此後變得更加畏懼他。

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蔣琬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負責在宮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漢後方穩定。

董允為官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

鑒於其政績顯著,很多蜀漢官員甚至擔任了益州刺史的蔣琬都上書劉禪,希望能給董允加官進爵,獎賞食邑,但都被董允一一拒絕。

據說有一次劉禪採納了一位官員的建議,悄悄地把整個分水鎮劃在董允的名下,作為他及其子子孫孫的享用之地。

聽說此事之後,董允一面上書劉禪,堅決不受,一面騎著馬不分晝夜趕回分水鎮,燒掉地契,將分到的田土一一退回給鄉民。

董允雖然官位不及蔣琬、費禕,但其在蜀漢百姓心中卻地位崇高,在整部《三國志》中,董允也是極少數能夠立傳「子不系父,可別載姓」的人物之一,足見其人之優越。

董允也於公元246年逝世,蔣琬和董允在同年去世是蜀漢內政發生變化的重大轉折點。

董允

三. 費禕

費禕輔政時期,對北伐興趣缺缺,認為蜀漢以小博大幾無勝算,因此主政重點轉向內政。

蜀漢基本無戰事,百姓在多年苦於征戰之後得到了休養生息。

而姜維自以通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計劃引西北諸羌、胡以為羽翼,並指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之。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費禕向姜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為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

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姜維掌握軍權,如果罷兵止戰,自己的權力必會被收繳,因此姜維和費禕的矛盾逐漸激化。

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漢舉行歲首大會,魏降人郭修亦在坐。

其時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結果為郭修親手持刃所害身死。

後人多認為是姜維在幕後指使郭修行刺。

費禕

蔣琬、董允、費禕在諸葛亮死後穩定了蜀漢政權內部二十餘年的穩定,輔政期間能夠匡扶君主、安撫百姓,都是治國能臣、相國之才。

三人死後蜀漢政權逐漸衰弱,最終被掌控曹魏的司馬家族所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擇官標準

諸葛亮以其隆中對預見天下三分,顯示其大才;以其鞠躬盡瘁盡忠蜀漢,顯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擇官標準也已德才兼備為準則。諸葛亮在《十六策》中指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