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換十個,宰相還是他!生於亂世,他為何能成官場不倒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時期的馮道,為官曆經五朝,三入中書,擔任宰相、三公、三師等近30年,俸侍過8姓10帝。

任世間江山易幟、皇位更替,馮道都能高居廟堂,且官運亨通、左右逢源,可謂史上絕無僅有的「亂世不倒翁」。

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河北滄州人。

《舊五代史·馮道傳》稱:「馮道年少時,性情純樸厚道,好學能文,不以衣食粗陋為恥,除奉養父母外,只是讀書吟詩,即使大雪封門、塵垢滿席,也依舊興致盎然。

」年輕的馮道是個標準的好青年,但他很快就跌進了時代的「大染缸」。

五代時期世道非常混亂,無一日太平,大大小小軍閥割據稱雄、窮兵黷武,都想立國稱王、覬覦天下,互相攻城略地,戰事頻繁,百姓苦不堪言。

53年間,中原地區梁、唐、晉、漢、周五朝接迭更替,各姓皇帝變換如走馬燈。

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廢唐建梁、次年,殺唐哀帝李柷。

912年,朱溫次子朱友珪發動兵變,殺父奪位。

次年,朱溫三子朱友貞發動兵變,逼兄自殺。

在此期間,馮道在梁朝「桀燕王」劉守光手下當參軍,算是混口飯吃。

914年,唐晉王李存勖擊滅劉守光,馮道轉而投靠晉王部屬張承業,當了巡官,後被推薦為晉王府書記官。

923年,李存勖稱帝建唐,不久攻克開封,朱友貞自殺,梁亡。

馮道轉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戶部尚書。

926年,太尉李嗣源發動兵變,殺李存勖,馮道奉迎李嗣源入洛陽,因「勸進」有功官拜宰相。

933年,李嗣源病危.次子李從榮兵變失敗被殺,李嗣源受驚而死,三子李從厚即位。

次年,同宗李從珂發動兵變,殺李從厚。

馮道率百官奉迎李從珂入洛陽,保全了宰相職位。

936年,李嗣源的女婿、大將石敬瑭借契丹兵攻陷洛陽,李從珂自焚,唐亡。

石敬瑭建晉,自己當「兒皇帝」,封馮道為魯國公,讓他繼續為相。

(圖)馮道(882年-954年),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942年,石重貴繼位,拒絕對契丹稱臣。

947年,契丹大軍攻陷開封,石重貴被擄,晉亡。

接著,契丹在開封建遼,馮道乞官遼帝耶律德光,稱「南朝為子,北朝為父,兩朝為臣,豈有分別哉」,出任了遼國太傅。

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收復開封,契丹北撤,馮道一直恭隨到常山。

劉知遠稱帝建漢後,馮道又轉而「歸漢,以太師職奉後漢」。

951年,權臣郭威叛亂,隱帝被近侍殺,郭威稱帝建周,漢亡。

馮道故伎重施,率百官奉迎郭威入開封,被拜太師兼中書令。

954年,馮道死,被追封為瀛王。

縱觀馮道的一生,他是一個典型的不行忠義、不念舊恩、賣身投靠、只求做官的賊子亂臣,是「牆頭草,隨風倒」,誰有勢力,就投靠誰,不管天下姓朱姓李,姓石姓郭,不管主子是沙陀人、契丹人或漢人,馮道都一概奉迎、恭敬伺候。

誰來做皇帝都無所謂,只要自己有官有祿,他都樂於為之效勞。

「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

更甚的是,馮道竟然恬不知恥地作《長樂老自敘》,自稱是「長樂老」,洋洋自得羅列了自己歷任的40多種官職爵位(含遼朝的「偽官」),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自認為「上耀祖宗,下蔭子弟」。

人於亂世,身不由己,史上數易其主的人臣並非馮道一人,但像馮道這樣高調張揚自己「糗事」的,恐怕絕無僅有。

歐陽修編撰的《新五代史》,稱馮道為「無廉恥者」;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對馮道安其祿位而毫無氣節大加鞭撻,說他「乃奸臣之尤」。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比起文天祥、方孝孺、史可法等身處逆境絕境仍不放棄信仰的殉道者,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寧可終老南山也矢志不渝的孤獨者,馮道雖然享盡榮華富貴,風光無限,但最終被定位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作者:王子皿,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朱溫引發的這條食物鏈,到宋朝才結束

朱溫這個人很多人也了解,是他親手埋葬了唐王朝,又沒有能力統一全國,開啟了五代十國,他殺了皇帝身邊的太監,結束了太監干政的問題,卻帶來了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時代,中華大地陷入戰火,民不聊生。或許他自...

誰有我厲害,我伺候了10個皇帝,居然沒有死!

南懷瑾:「我讀了歷史以後,由人生的經驗,再加以體會,我覺得這個人太奇怪。如果說太平時代,這個人能夠在政治風浪中屹立不搖,倒還不足為奇。但是,在那麼一個大變 亂的八十餘年中,他能始終不倒,這確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