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不死,劉備、諸葛亮還能三分天下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嘉,三國名士,有「鬼才」之稱。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是個他選擇主子,不是主子選他的人。

初始在袁紹部下效力,後看袁紹不懂得用人,便炒了老闆的魷魚,自己回家隱居了。

後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兩人談論一番,相見恨晚,此後兩人關係親密,行則同車,坐則同席,君臣相知。

從26歲開始給曹操打工,到38歲逝世,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曹操赤壁之戰失敗後,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國三分天下,其實就是從赤壁之戰開始萌芽的,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孫權占東吳,劉備占荊州、取西川,正式拉開三分天下的帷幕。

試想,如果郭嘉不死,劉備、諸葛亮還能三分天下嗎?

我的答案是:不能。

赤壁之戰,曹操敗於火攻。

當然,之前已經有謀士勸過曹操注意東吳用火攻,程昱也勸曹操提防對方火攻,曹操說冬天沒有東南風。

後來東南風起,程昱又勸曹操提防,曹操說至陰則陽生,不足為奇;最後又是程昱第一個發現船不吃水,黃蓋有詐,結果來不及了,被燒了個焦頭爛額。

如果郭嘉在,這個事情估計就不會發生了。

首先,在龐統獻鐵鎖連環計時,徐庶都能識別,以郭嘉的「鬼才」之能,更能識別此計。

搞不好還會將計就計。

後面謀士勸說曹操防火時,曹操是有驕傲的成分的,其他人說了都不聽。

但如果是郭嘉提出要防火,曹操估計會慎重了,因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不一樣,之前郭嘉的預言和計策都一一應驗了,出於前車之鑑,曹操不管是出於擔心還是給郭嘉面子,他都會考慮一下的。

曹操赤壁不遭受火攻,在郭嘉的輔佐下,對打東吳和劉備,勝券在握。

當時曹操的兵力是東吳和劉備的數倍,戰將也多餘東吳和劉備,謀士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

對方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四人。

總體實力,曹操占上風。

而且劉備、孫權兩方又各懷鬼胎,有外部矛盾,又有內部矛盾,就跟袁氏兄弟和公孫康一樣。

而曹操一方謀士、將軍是以曹操為中心的。

在曹操實力占據很大優勢的情況下,攻打東吳和劉備,即便不能一舉拿下,也能讓對方大傷元氣,吃幾次大的敗仗。

如果東吳大敗,孫權只能後撤。

這麼情況下劉備要麼和孫權一起後撤江南,要麼往西川跑,提起投靠劉璋。

劉備如果選擇和孫權一起後撤,那麼曹操、郭嘉可以用之前殺袁氏兄弟的方法,對孫、劉圍而不打,待其自亂,互相爭鬥之時坐收漁翁之利。

劉備如果逃往西川,投奔劉璋,那麼曹操、郭嘉可以先對孫權窮追猛打,一舉蕩平東吳,然後回過頭來繼續圍堵西川。

劉璋就相當於劉表,比劉表還弱,更是駕馭不了去投奔他的劉備,客強主弱,久則生變。

曹操、郭嘉趁其自亂,人心未定之時再來個坐收漁翁之利。

南方平定以後,曹操再征伐張魯、馬超,就輕鬆多了。

所以,如果郭嘉不死,劉備縱然有諸葛亮、龐統輔佐,但郭嘉不會讓諸葛亮得了荊州,不會讓他《隆中對》的規劃得逞,也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逆取西川比諸葛亮玩得轉

或許三國中徐庶急流勇退很容易理解,因為他能力用到了極限,本性又孝義,對自己主子的主子劉表下不去手,便只好給程昱「放水」,同時請諸葛亮作「犧牲」。但龐統是怎麼做呢?說起來會讓人大吃一驚。

龐統和諸葛亮究竟誰厲害

《三國演義》里龐統是個悲劇的人物。論能力,他與諸葛亮齊名;論操守,同樣也是難分伯仲。但是為什麼諸葛亮聲鳴四海,功成名就,留下來千古佳話。而龐統則命途多舛,最終命隕落鳳坡,曇花一現的出現在歷史長河...

諸葛亮身後的隱形高人:看赤壁之戰真相

「赤壁之戰」有很多種版本,筆者認為羅貫中的創作最為複雜、深刻,箇中是非曲直、情理邏輯至今讓人匪夷所思。比如轉戰了大半個中國的曹操為何突然放棄武力方式而相信勸降?青年才俊郭嘉為何偏偏在赤壁大戰前染...

龐統怎麼死的,看透劉備後精心策劃的自殺

三國了的龐統也是堪稱一代謀士,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劉備一度得到這兩位謀士,但是為什麼還是沒能安天下呢?據說龐統之死的真相就是和劉備有關係,那麼龐統是怎麼死的,龐統之死的真相到底又是什麼,今天...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