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第一明君臨死之前做了哪些安排,讓兒子順利繼承後周的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阿大歷史之旅,我是泛中流。

五代第一明君臨死之前做了哪些安排,讓兒子順利繼承後周的天下?

被後世譽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柴榮,在顯德六年進攻契丹的戰爭中,忽然身感不適,停止了北伐,然後開始南歸。

回到京城後,柴榮明顯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怕是堅持不住了,但是擺在他面前的有一道巨大的難題在等著他去解決。

周太祖郭威發動兵變的時候,柴榮的老婆和兒子當時也在京城中,也未能幸免於難,都被後漢隱帝所殺,所以此時皇位的繼承者只剩下了柴榮最小的兒子柴宗訓,此時他才七歲。

不要說在這個戰亂不止的年代,就是在和平年代,七歲孩童繼承大統,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柴榮拖著他那疲憊的身體,躺在龍床上一動不動,但他的思緒卻是一刻也沒有停止,也不敢停止。

柴榮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躺了多長時間,在某一刻,他忽然挺身而起,急匆匆的走向某處,在那裡,柴榮即將要定下後周王朝的未來。

柴榮為了確保柴家江山不落入他人之手,經過他的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以下的安排:

第一, 柴榮立符氏為皇后,符氏,節度使符彥卿的女兒,這個符彥卿當時是地方上的一個有實權人物,更關鍵的是這個人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族,他的兄弟、兒子、侄子等都是一方的實權人物,所以說,柴榮立符氏為皇后,顯然是想籠絡住符氏家族,希望符氏家族能夠成為支持他兒子的地方勢力,而且符彥卿就駐守在現在的河北,這是防禦契丹的重要所在,柴榮這也相當於為他的兒子找了一個很好的守護北邊邊境的人選。

第二, 安排好了地方之後,開始安排中央,那麼最重要的當然是文官的領頭羊,那就是宰相集團。

柴榮主要安排了三個人來輔佐他的兒子,分別是范質,王溥,魏仁浦。

這三個人有兩個共同點:第一都很忠心,這點是柴榮首要選擇的,柴榮對這點很放心;第二就是這三個人每個人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點,范質:性急,且好當面批評人,不給人面子,讓人下不來台;王溥:摳門,而且是那種摳門摳的很厲害的人;魏仁浦:節儉,與王溥的摳門有的一拼。

那麼柴榮為什麼選擇他們呢,他們雖有缺點,但這些缺點卻也為他們帶來了一大優勢,那就是不容易拉幫結派,不結黨的宰相才是讓人放心的宰相。

第三, 接下來就是安排中央的軍事勢力。

柴榮回到京城後,安排了趙匡胤為禁軍殿前司的最高指揮殿前都點檢,柴榮和趙匡胤的關係非常好,而且趙匡胤這個人素來很忠心,且有才能,柴榮相信趙匡胤可以成為那個一旦事變可以挽救危局的人;當然柴榮也不是那麼放心的,與此同時他安排了另一個人韓通為禁軍侍衛司的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雖然只是侍衛司的二把手,但是他的另一項職責卻更為重要,那就是京城中只有他才有調兵之權。

但是這個人的人際關係其實不太好,韓通有個外號,人送"韓瞠眼",也就是說他常常與人不和,且瞪眼視之,久而久之變得了這樣一個外號。

柴榮看著自己的安排,地方勢力安排好了,牽制中央,中央文官相互牽制且沒有結黨的嫌疑,而京城中的統兵之人是自己的嫡系,雖有威望卻無調兵之權,而有調兵之權的人卻不太得人心,難成大事,各方勢力相互牽制,最起碼在柴榮的心裡認為,這是他能留給兒子最好的輔佐集團了。

柴榮的安排也的確保證了兒子的順利繼位,雖然繼位之後的時間略短,僅有半年。

但我們也能看出柴榮做的這個精心的安排,至於後來之事的繁雜變化,也確非人力所能一一度知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趙匡胤將門崛起

趙匡胤出身於河南洛陽將門之家,膽識過人,武藝超群,21歲時投奔郭威,成為郭威帳下的一名士兵。951年,掌握後漢軍權的郭威,謊稱契丹入侵,太后命他統軍北征。後漢大軍渡過黃河,到達澶州時將士們將黃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