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為何要救蘇東坡性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俅為何要救蘇東坡性命?

文丨姜衛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

四川眉山人。

宋代文學家的傑出代表之一。

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東坡八歲入鄉學,他聰明好學,很早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文學天賦,十歲時就能寫出「匪伊垂之帶有餘,非敢後也馬不進」這類句子,深得父親蘇洵的讚嘆。

在父親的指導下,蘇軾從小就熟讀經典和前人作品,重點學習李白和杜甫。

因經常得到師長讚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後一白髮老嫗持一深奧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嫗藉此委婉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從此傳為美談。

公元1056年春天,蘇洵帶著蘇軾兄弟兩人前往東京參加第二年的科舉考試。

這次考試由歐陽修任主考官,歐陽修有意將這次考試作為打擊當時狂怪文風「太學體」的機會,而蘇軾和蘇轍的文風正是歐陽修所提倡的,所以,兄弟兩人順利中舉。

歐陽修還特意表揚蘇氏父子的文章,將蘇洵的二十幾篇文章上奏朝廷,從此蘇洵聞名天下,「三蘇」之名開始在士大夫中傳揚開來。

公元1061年,蘇軾參加了制科考試,以優異成績入三等。

這一科自宋初以來,只有吳育和蘇軾兩人考上。

朝廷授蘇軾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這一年,蘇東坡才二十六歲。

在任上,蘇軾提出了不少減輕老百姓負擔的措施,老百姓稱他為蘇賢良。

任滿後蘇軾回到東京,又經過一次考試,蘇東坡三十歲時得到一個直史館的職位。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少年得志,王安石22歲考中進士,蘇軾23歲考中進士,兩人都被視為棟樑之才,而且皆以詩文名世。

兩人真正的交鋒是從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的。

當時,蘇氏兄弟服完父喪回到京師,蘇軾被任命為直史館、權開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變法新政,這樣,兩個大文豪同朝為官,爭端便由此而起了。

王安石以「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變不足畏」的勇氣銳意改革也是令人起敬的。

但關鍵的問題是,在錯綜複雜的社會情況面前,在「以保守為天性,遵無動為大之教的國人、尤其是官僚士大夫面前,改革的動作到底是激進好抑或是漸進好?王安石思想竣急,無論是起用新人,還是施行新法,都體現了大刀闊斧的超常風格。

而蘇軾呢?他並非不主張變革,他只是希望不要「太急」了,因為「法相應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

因此,兩個人的政見也就鑿枘難合。

公元1079年,一場文字獄的災難降臨到蘇軾身上。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

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

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乎瀕臨被砍頭的境地。

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大臣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

到黃州後,蘇軾在一片廢棄的營地上開墾種地,過上了農家生活。

蘇軾將這塊地叫做「東坡」。

不久又修了幾間草屋,取名雪堂。

這樣,在黃州的生活總算有了基本保障,後來蘇軾就以「東坡」為號。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裡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這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

蘇東坡後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

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

公元1085年,神宗去世,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當宰相,蘇軾也起用為起居舍人。

司馬光廢除全部新法,蘇軾卻認為新法也有可取之處,於是,司馬光對蘇軾不滿。

此時蘇軾升為翰林學士,在他周圍有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耒,號稱蘇門四學士,蘇軾實際上成了文壇領袖。

此時統治階級內部分裂成洛黨(以程頤為首)、朔黨(以劉摯為首)和蜀黨(以蘇軾、呂陶為首)。

蘇軾不願再次捲入政治紛爭,請求外任。

公元1094年,蘇軾被流放到廣東惠州和海南島。

公元1101年,蘇軾死於北遷途中的常州。

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閒錄》說:「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

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子由(其弟蘇轍,人稱『小蘇學士』)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

』」人世間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富於戲劇性,蘇軾和高俅在政治上見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逕庭,可以說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當蘇門子弟貧不能存的時候,恰恰是高俅反過來救了他們的命,使蘇軾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風,這或許正得益於蘇軾一生「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對誰都以誠相待,才使得政敵也為他的寬闊襟懷所感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名動京城三蘇之一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張鵬翮撰蘇姓宗祠用聯,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軾,父子三詞客指蘇軾一家眉山三蘇祠,三蘇即蘇洵、蘇軾、蘇轍(蘇軾為兄)。從中足以得知蘇軾的名氣。

蘇軾北宋書法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

蘇軾的少年游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少年游》:「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

跟著古人學投資——蘇軾(蘇東坡)

大家學習了太多的投資方法和技巧,需要時間慢慢去體會研究。遙看證券投資的長河,我們一直在學習西方的經驗和技術,難道是我五千年泱泱大國沒有投資方面的人才嗎?其實不然,回看歷史長河,先輩中投資方面的佼...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蘇東坡面對一生風雨,視作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洒人生……東坡肉,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