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柳宗元其他的幾位你都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時期的散文家,其中包括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

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

小的時候父親早逝,哥哥被貶死在途中只得隨寡嫂鄭氏避居江南宣州,韓愈這一時期便是在困苦與顛沛中度過的。

因為是孤兒,所以從小刻苦讀書。

韓愈三次科舉都失敗了,第四次的時候登進士第,韓愈之嫂鄭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陽,為其守喪五個月。

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

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被稱為柳河東。

其祖上世代為官,典型的官二代,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

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

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

也是被株連的被貶官,柳宗元在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進行鑽研,並遊歷永州山水,結交當地士子和閒人,寫下《永州八記》,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

蘇軾字子瞻,人稱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字明允也就是蘇軾他爹,與其子蘇軾、蘇轍並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據說早起遊蕩放浪,之後才開始讀書決心取出《論語》、《孟子》、韓愈文來從頭再讀,繼續窮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貫穿古今。

每日端坐在書齋里,苦讀不休者達六、七年,並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

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轍字子由,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均列為唐宋八大家。

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

此後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

宋哲宗即位後,獲召入朝,歷官右司諫、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

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

此後連貶數處。

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人。

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寧(今南京)知府, 旋被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 拜相,即開始實施變法,所行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場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 保甲法、保馬法等。

同時,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對農民的剝削,促進了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

國家財政狀況有所改善,軍事力量也得 到加強。

但由於司馬光等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新法在推行中屢遭阻礙,宋神宗也時有動搖。

熙寧七年,王安石被迫辭相,再任江寧知府,次年二月復任宰相,不久又因維護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次罷相,退居江寧半山園,被朝廷封為「荊國公」。

後人稱其王荊公。

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臨川先生文集》等。

曾鞏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人。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也是官二代。

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

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並。

之後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不久被外放越州,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寧波市)、亳州等知州。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

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

致力於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設置驛館、修繕城池、興辦學校、削減公文、整頓吏治、廢除苛捐雜稅,深受群眾擁戴。

代表作《元豐類稿》和《隆平集》傳世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

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累贈太師、楚國公。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行測常識題庫:唐宋八大家

行測常識是公考必考知識點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中國古典十大悲劇,考生可參考積累學習!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寫詩歌和散文為主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分別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