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前,是不是將家小藏在了一座廟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各種正史記載中,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努力描摹成一樁突發事件,似乎趙匡胤纂周立宋之事有些勉強,屬於迫不得已。


但野史的記載與正史大相逕庭——宋人王明清《揮塵後錄》引《五季泛聞錄》道「太祖仕周,受命北伐,以杜太后以下寄於封禪寺。

抵陳橋推戴,韓通聞亂,亟走寺中訪尋,欲加害焉。

主僧守能者以身蔽之,遂免。

許多謠傳最終證明並非空穴來風,如果這個記載也是如此,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趙匡胤真沒有打算搞政變,為什麼會把家屬先藏在寺廟呢?


只從《五季泛聞錄》這幾個字推測,就可得知這本書乃是據傳言所撰,所謂「泛聞」,自然是泛泛之言,當不得真!

既然是藏,那麼定是要藏的隱蔽最好。

韓通在倉促之間就可以尋蹤而至,說明這藏就連「躲貓貓」都稱不上。

另外從兵變發生後韓通未能及時做出應變,就可知他對於趙匡胤的兵變一事沒有絲毫戒備。

否則也不會被滿門斬殺了,他也完全可以把家小藏起來的。

寺僧守能居然膽敢和韓通鬥智鬥勇,難道這方外之人也如阿慶嫂一樣八面玲瓏?要知道韓通是跺一腳,汴梁城都會發生輕微地震的主兒,一個老和尚有如此膽色,未卜先知的知道趙匡胤這次改朝換代就會成功?


方外人多是勢利之輩,如果擔心韓通在佛堂上殺人污了佛門清凈之地的話,完全可以把杜太后等人交出去任由對方處置的。

寺門外每天不知死多少人呢?老和尚為什麼不大發慈悲,去普渡眾生,偏偏拼了命去護佑趙匡胤一家家小周全。

所以事先把家小藏在寺中一事,根本不值一駁。

以趙匡胤的智商,斷不會做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事情,授人以柄。

正史中,陳橋兵變發生後,趙匡胤派出親信飛馬趕回汴梁報信,使者快馬加鞭回到城中,輕車熟路的趕到趙匡胤府中。

當他極力壓抑著興奮與激動,把兵變成功、趙太尉黃袍加身的好消息告訴老夫人之後,杜老太太竟然脫口道:「我兒素有大志,今日果然!」

知子莫如母,趙匡胤早有代周之心,其母無意之間天機盡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初的政治,趙匡胤的最重要幫手是?

在五代十國混戰的時候,趙匡胤在陳橋發動了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在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之後,開封城內沒有人反抗,大多數高級將領都俯首稱臣,但只有一個人不肯投降趙匡胤,那就是韓通,隨後韓通被滅了全家。

為何說「陳橋兵變」是一場最華麗的作秀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之所以稱它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兵變,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宋太祖趙匡胤憑藉這次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後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