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蜀漢第一名將,為何劉備沒給他封侯,劉禪又封他壯繆惡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若論蜀漢第一名將,非關羽莫屬。
先說關羽的個人武力指數,實在高到驚人。
建安五年,關羽暫時投靠曹操,拜為偏將軍,和張遼去解白馬之圍。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
顏良乃是袁紹麾下的第一勇將,《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記,袁紹的兵馬「眾數十萬,以審配、逢紀統軍事,田豐、荀諶、許攸為謀主,顏良、文丑為將軍」。
孔融又稱顏良「勇冠三軍」(《三國志•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就是這樣一員威風八面的驍勇大將,卻被關羽在萬軍之中斬其首級而還,足見關羽之犀利悍勇。
再看關羽狠忍表現,《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醫劈之。
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臂上箭傷早愈,只因風濕痛,便讓醫生重新開刀,這人得有多狠?任由刀口在骨上索刮,盤器滴滿鮮血,仍能喝酒吃肉,談笑風生,這人又得有多能忍?
一句話,關羽的狠忍程度,不亞於天神下凡。
在蜀漢政權的開創過程中,關羽與張飛戰功卓絕。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記載,「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但大多時候,關羽都是獨擋一面。
如,呂布襲取徐州後,「先主求和於呂布,布還其妻子。
先主遣關羽守下邳」;又如,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後,「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再如,曹操南征荊州時,劉備將眾行至當陽,「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劉備初入益州時,「先主留諸葛亮、關羽等據荊州」,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由此可見,蜀漢第一大將的位子,關羽當仁不讓地穩居其上。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后,就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其次,再來看看三國時代各路人英雄人物對關羽的評價。
揚州刺史溫恢稱:「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三國志•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吳將呂蒙告誡並提醒魯肅說:「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曹操得力謀士程昱稱「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
(《三國志•魏書十四•程郭董劉蔣劉傳》)」
曹操另一得力謀士劉曄亦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
(《三國志•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東吳周瑜則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 」
黃初元年,魏文帝與群臣討論蜀漢集團的現狀,群臣就提到:「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三國志•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陳壽在《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中給關羽的評語就是:「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
可讓人倍感奇怪的是,劉備正式稱帝後,給張飛、黃忠、馬超、趙雲、魏延、諸葛亮、馬岱、董厥、劉敏、王平等人封侯,卻象選擇性遺忘一樣,沒封關羽。
蜀漢後主景耀三年(260年),劉禪倒是給父親補上了這一筆,追諡關羽為侯,但諡號卻是字面並不好「壯繆」。
關於劉備沒給關羽封侯問題,清趙一清所撰《東潛文稿》作過解釋:「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縣為公奉邑」。
即建安五年,關羽助曹操拒袁紹,斬河北大將顏良立功,曹操於是以漢朝皇家名義賜關羽「漢壽亭侯」爵號。
劉備為表示對這一封號的尊重,遂沿襲而用,沒有再給新的封號,只是特「析廣漢郡葭萌縣地為漢壽縣」,以作為關羽的奉邑。
趙一清的解釋是說得通的。
《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中記: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一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
從中可見,劉備提到關羽的身份是「蕩寇將軍漢壽亭侯」,即證明劉備對關羽漢壽亭侯的認可。
但後主劉禪於景耀三年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這「壯繆」二字,就耐人尋味了。
同在這一年追諡的,還有張飛、馬超、黃忠、龐統四人。
這一年,離關羽兵敗身死已四十又一年了。
其中張飛被追諡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龐統為靖侯。
諡號,是古代君主和有地位的大臣死後,朝廷依其生前事跡予以之稱號。
《逸周書•諡法解》云:「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
《白虎通》謂:「諡者何也?諡之為言引也,引列行之跡也。
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
」
意思就是說,通過追加諡號對君主及重要輔佐人物進行精準的評價,可以明別善惡,為後來者鑒。
諡號有褒有貶,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
由此可見,張飛的「桓」,評價極高,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諡號也是「桓」,含「克敵服遠」之意。
的確,張飛對蜀漢集團貢獻巨大,又是後主的岳父,封這個「桓」字並不過分。
馬超的「威」,黃忠的「剛」,都是武將中的好諡號;龐統的「靖」,有平亂、安靜的意思,也恰如其分。
相對於其他四人的單字諡號,關羽這二字諡號就比較複雜了。
漢朝諡法大體採用《逸周書•諡法解》中的諡號。
《逸周書》其實是由先秦典籍彙編而成,其中《諡法解》出自戰國中期。
但漢朝人誤認為《逸周書》是孔子刪《尚書•周書》的花絮余篇,奉若神明。
關羽諡號中的「壯」字,現存的《諡法解》版本中並沒收錄有。
但《唐會要》的註解是「威德剛武」、「赫圉克服」。
元朝《經世大典》的註解則是「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征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非禮勿履」。
而按照《諡法解》收錄的「莊」條,「莊」字也含「兵甲亟作」、「叡圉克服」、「勝敵志強」、「死於原野」、「屢征殺伐」、「武而不遂」之意。
即「壯」諡應通於「莊」諡,而「莊」諡號也算得上一個好諡號,比如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莊公、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都是「莊」諡號。
在曹魏一方,也有很多人諡號里有「壯」字的,如張郃、徐晃、文聘、許褚、龐德等等,這些人,可都是曹魏的有功之臣。
則關羽諡號中的「壯」字並無不妥,但一個「繆」字,問題就嚴重了。
「繆」是通假字,通「謬」。
《逸周書•諡法解》稱:「名與實爽曰謬。
」東漢人蔡邕進一步註:「名實相反為繆。
」
也就是說,名不副實者,即為「繆」。
這「繆」,屬於惡諡。
不過,明人程敏政認為「繆」是通假字,不但通「謬」,也通「穆」。
他在《三國志集解》中解釋說: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
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
前文已提過,「穆」可是一個好諡號。
《逸周書•諡法解》稱:「布德執義曰穆。
」穆有美、純的意思。
但是,「穆」、「繆」在上古可能是通假字,但在關羽的時代卻不是。
比如,《史記.蒙恬傳》記:「蒙毅曰:『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號曰繆。
』」這裡,明確把「穆」和「繆」作了區分。
清人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四》中也特別提到,秦穆公的「穆」是昭穆排序的「穆」,而其諡號應為「繆」,即「秦繆公之諡,當讀如繆,所謂名與實爽曰繆也。
蒙恬秦人,其言必有自矣。
」
不過,有人認為,關羽時代儘管「繆」、「穆」不通假,但由於穆皇后薨於延熙八年(246年),而追諡關羽等人事發生在景耀三年(261年),關羽的「穆」諡號是為避穆皇后諱而被改為「繆」諡號的。
不過,將關羽諡號「繆」改為「穆」,只是關羽迷的一廂情願。
《三國志•魏志•卷四》明確記:「故漢獻帝夫人節薨,帝臨於華林園,使使持節追諡夫人為『獻穆皇后』。
及葬,車服制度皆如漢氏故事。
青龍二年春,追諡後兄儼曰『安城鄉穆侯』」。
可見,諡號並沒有避諱一說。
實際上,秦漢之後,穆和繆根本上就是對立的,不應該、也不可能把「穆」和「繆」通用。
比如程敏政提到的宋孝宗加岳飛諡號為「武穆」,不久之後,宋寧宗就把秦檜的諡號由「忠獻」貶為「繆丑」。
岳飛、秦檜,一忠一奸,一「穆」一「繆」,黑白分明!
有意思的是,秦檜的諡號「繆丑」,差點就被比關羽稍慢一點出現的西晉人何曾獲得。
《晉書•何曾傳》記:何曾為人貪鄙,在禮官議論諡號時,博士秦秀曾提議諡為「繆丑」,惜乎最終未獲採納。
由此可見,「繆」確為惡諡無疑,斷無和美諡「穆」相混之理。
與關羽時代較近、獲「繆」惡諡的人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等等,都是大節有虧之人。
而與關羽同獲一模一樣「壯繆」二字諡號的,有中唐武將伊慎,此人頗有戰功,但晚年跑官,為求河中節度使,遍賄賂宦官,後遭貶斥,死後諡號便是「壯繆」。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要說明「壯繆」絕非美諡,而接近於惡諡。
南宋初年,尊關崇關之風大盛,宋高宗加諡關羽「壯繆義勇武安王」,宋孝宗又加「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到了元朝,關羽儼然成神。
元文宗圖帖睦爾左看右看,都看「壯繆」二字不順眼,大筆一揮,將之刪去,改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清乾隆帝甚至痛罵《三國志》作者陳壽,說是陳壽記憶出了問題,寫史時寫錯了,下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
正史存諡,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
」
話說回來,劉禪為何要把這元文宗和乾隆帝都看不過眼的、接近於惡諡的諡號加於關羽頭上呢?
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名將晚繆》中解釋,「(關羽)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擒,以敗大事。
」
洪邁的意思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蜀漢政權從此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有利條件,因此獲得了這樣一個偏向惡諡的「壯繆」諡號。
其實,關羽失去荊州是不假,但劉備之後的東征已經全部收復了關羽丟失的荊州領土,甚至,占領了不少東吳土地。
讓荊州得而復失,致使蜀漢政權最終失去統一天下的有利條件的人,真正追究起來,就是劉備!
畢竟,夷陵之戰,劉備賭本基本輸光,蜀漢地盤最終定格在益州一州之地。
不難看出,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多少有些要關羽替父親背黑鍋的意思。
可也真甭說,劉禪的目的也達到了,後世談論起蜀漢政權的最終格局,都眾口一詞指責關羽,卻沒想到,造成這一格局的,卻是劉備。
《三國》中此人本是泛泛之輩,何以制服劉備兩位虎將?
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劉備封他們為五虎上將,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真實的趙子龍,並非評書演義里的那樣
先看看評書演繹里的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
蜀漢五虎將誰最牛,死後劉備的態度,劉禪給的諡號,說明一切
眾所周知蜀漢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當然這只是民間或者小說演義的叫法,正史裡面雖然五人並列一傳,但是趙雲的職位比其他四位要小一點。五虎將除了趙雲以外,皆死於劉備去世之前,五虎將除黃...
誰言趙雲僅僅只是劉備親衛?趙雲戰功位列「五虎上將」名副其實!
不知從何時起,關於趙雲的流言蜚語便從未停歇過,如趙雲只是劉備的親衛頭子之一(另一人是陳到),直到劉備死後才有機會出戰;還有的說趙雲一生征戰卻從未受傷,這是對一名戰士的侮辱,趙雲有沒有受傷,史書上...
桃園三英之一——關羽個人簡介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
五虎上將誰最能打仗?有人在1700年前劃分了三個檔次
首先明確一點:本文並不討論單挑和武力。因為在實際的戰爭中,身為統帥的將領以身犯險去衝鋒陷陣,並不多見,也不值得提倡。所以,在這裡,作者衡量武將能力的標準是帶兵打仗,指揮戰鬥。從蜀漢的五虎上將各...
驚!為國捐軀的關羽竟然是劉備借刀殺人,揭秘不為人知的內情
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關羽失荊州是一個致命傷。它使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也成了泡影,蜀國因此一蹶不振。關羽向來驕橫跋扈。黃忠在定軍山一役中,刀劈曹操手下大將夏侯...
關羽為主公出生入死,但在劉備的封侯名單中,卻沒有他的名字
在三國的故事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讓人為之動容,但是在三國歷史的結尾,有一個地方讓人很是想不明白,就是關羽並沒有出現在劉備的封侯名單中。按理說,拋開兄弟結義這一說法,單是作為蜀漢的股肱之臣,他文韜...
關羽不死,後主劉禪能指揮動他嗎?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與劉備、張飛恩若兄弟,親如手足,關羽和張飛都是劉備建立蜀漢的功臣,戰功赫赫,關羽一生高傲,在劉備集團,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劉備和張飛,關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就連諸葛亮,...
三國迷案:都說虎父無犬子,為何蜀漢五虎將後繼無人?
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
劉備父子為何唯獨沒有給關羽封侯?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群雄並起。身為是漢朝宗親,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劉備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後劉備又得諸葛亮、趙雲、馬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而建立蜀漢,與曹魏、東吳成三國鼎立之...
三國丨五虎將中唯一的一位戰略家
劉備從起家到占據荊、益二州及至稱帝建立蜀漢政權,文,主要的依靠諸葛亮,武則依靠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員大將,也即是後來人們稱作的「五虎上將」。關羽為「蕩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