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智慧:得人才者得天下,惟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語原文經典賞析:

【原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

」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譯文】舜有五位賢臣,就能治理好天下。

周武王也說過:「我有十個幫助我治理國家的臣子。

」孔子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嗎?唐堯和虞舜之間及周武王這個時期,人才是最盛了。

但十個大臣當中有一個是婦女,實際上只有九個人而已。

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說是最高的了。

這段當中,孔子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治理天下,必須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難得的。

有了人才,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

當然,這並不就證明孔子的「英雄史觀」,因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傑出人物的確發揮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這與人民群眾的作用,都應該是不可忽視的。

三顧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

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拜訪諸葛亮。

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

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

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

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

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

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南陽臥龍崗。

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

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

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

」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

諸葛亮答應了。

那年諸葛亮才27歲。

三分鼎立決於人才

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蜂起,政權更替頻繁,群雄擁兵自立,紛紛逐鹿天下。

當年曹操一道矯詔,立即匯集關東17路人馬。

這17路人馬即是17路諸侯,17座山頭,17條爭鋒鬥勇的好漢。

但到了最後,為何只剩下曹操、劉備和孫權三大政治集團鼎足而立呢?可以說:「三分鼎立決於人才。

這三個集團的首腦都重視人才,禮遇人才,注意招募、選拔使用人才,因此各自有一大批優秀人才。

劉備勞碌奔波,勢力日趨壯大,最後不但有了「五虎將」,而且得到了三國時期的頂尖人物——諸葛亮,自然成就了一番事業。

東吳孫權承父兄之業,據長江之險固然不可否認,但他的江山之所以能延續幾十年,不能不說得力於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一干棟樑雄才。

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

曹操集團中,曹操本人就是一個人才,更難得的是他奉行「惟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政策,大量搜集、網羅人才,因此三國時期,曹操集團的人才最為整齊,陣容最為龐大。

他在起事之初,本身已有一批人才,後來招募了一批,每打敗一個對手,又大膽接納一批,從而為他稱雄圖霸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為什麼曹操能夠羅致到如此多的人才?為什麼許多人才又投奔曹操的麾下?應該說,他本人深諳「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從而堅決奉行「惟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策略,這是他能戰勝對手決定性的原因。

曹操三下《求賢令》

曹操三次頒發求賢令

歷史上的曹操,曾經多次下令公開向天下求賢。

他針對東漢選官的積弊,以大無畏的膽略把「德行」、「名節」、「門第」等迂腐無用的選才標準一掃而光,提出一條挑戰性的選人標準——「唯才是舉」,不拘一格。

他要求各級官吏要不拘微賤、不拘品行、勿廢偏短,把那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統統推薦上來。

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天發布的「求賢令」中,他鮮明地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急需要賢才。

如果只有廉潔的人才能當官,齊桓公怎能稱霸?難道現在就沒有胸懷謀略但身穿粗布衣的平民,像姜太公當年在渭水之濱垂釣的嗎?只要有才能的人,就應該得到推舉和使用。

這以後,曹操又下了第二道「求賢令」,一道比一道說得明白。

在公元214年12月發布的「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中,他進一步強調:「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耶?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

公元217年,曹操已63歲,行將就木,但求賢之心愈切,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確指出:「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吳起貪將,殺妻取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

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他要求他的用人部門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這充分顯示了曹操對人才的重視和愛惜,簡直可以說他把人無完人、慎無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長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到了空前的高度,充分表現出他超凡的氣魄和見識。

曹操不但如是說,而且努力付諸行動,在他南征北戰、東拼西殺的歷程中,始終注意羅致人才。

首先是荀彧、荀攸叔侄前來相投,接著荀彧推薦程昱,程昱又推薦郭嘉,郭嘉又推薦劉曄,劉曄再推薦滿寵、呂虔,滿寵又共薦毛玠。

武將是于禁來投,夏侯惇引典韋進見……曹操對這些文武之才,個個以禮相待,並給予適當的職位。

除了這樣大批地收羅之外,曹操一旦發現了什麼奇才、勇士之流,也是絕不放過,總是想方設法弄到自己的手中。

例如,他曾用最優厚的待遇,企圖挽留關羽;在當陽長坂坡,不准放冷箭,極想生擒趙雲而留用;以取母騙子的方法,挖走了劉備的謀士徐庶……比較魏、蜀、吳三家領袖人物,在收羅人才方面,曹操所花的代價是最大的。

由於曹操招聘選拔人才不計門第、不憑資歷、不以名望為依據,只是惟才是舉,所以在他選用的人才中,文有屢進良策的郭嘉、程昱、荀彧、荀攸等謀士,武有典韋等一批神勇之士。

同時,在曹操的人才班底中,有隱士,有狂士,有降士,有壯士,有屠夫,有商販,有逃犯,有盜賊,有降將,真是不一而足,充分顯示了人才來源的多空間、多階層、多渠道,從而構成「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強大陣容,使曹操實現「摧滅群盜,克定天下」的政治抱負有了足夠的「本錢」。

有了人才,創立強魏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感悟與總結】當今世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企業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間的競爭。

人才是企業的生命之源,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資本、第一動力。

誰掌握控制了尖端的人才,誰就在競爭中獲得了主動權與制高點。

得人才者得市場,得天下。

因為企業家的智慧在於創造財富,培養更多的具有智慧的人才,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而能夠「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的小老闆,終究會發現自己不可能「以一當千」。

「英雄老闆」只能成就小企業,只有「智慧團隊」才能成就大企業。

因此,培養部下,帶出一支隊伍,是比發揮老闆個人才幹更重要。

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孔子)耀古今

讀盛世經典,參悟人生真諦,一米陽光,半瓢清水,獨坐漁舟船頭,撐起一桿乾坤,坐看江邊花開花落,仰望天空雲捲雲舒,靖談論語(微信號:jtlunyu)與你相約一起品讀聖典,啟迪人生真諦,與君相伴,星河璀璨。

題外:感謝你能看到這裡,百家爭鳴各有千秋,讀經典巨作,品人生百態。

如果本文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與收藏,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做評論言辭之說。

一部巨作流傳至今,有其自身閃光之處,取其精華為我們所用才是讀之目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身後的隱形高人:看赤壁之戰真相

「赤壁之戰」有很多種版本,筆者認為羅貫中的創作最為複雜、深刻,箇中是非曲直、情理邏輯至今讓人匪夷所思。比如轉戰了大半個中國的曹操為何突然放棄武力方式而相信勸降?青年才俊郭嘉為何偏偏在赤壁大戰前染...

曹操和劉備二人誰才是三國真正的「梟雄」?

說劉備是梟雄,也許很多人都不信。那是你根本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其實,任何人都沒劉備更有資格代表這個詞,因為在歷史上「梟雄」二字最早就是說劉備的。很多人都誤以為「梟雄」是說曹操的,但是歷史上從...

臥龍出郭嘉死?真的嗎?

郭嘉生於170年,卒於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諸葛亮生於181年,卒於234年10月,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郭嘉出生於潁川...

與劉備相應的成語故事的由來,你知道幾個

今天就講講關於劉備的成語故事,你知道多少?【縱虎歸山】意思是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閒之輩,勸曹操儘早除掉劉備...

盤點三國各國名謀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陳壽一本《三國志》把東漢末年的地傑人靈生動地躍現在紙筆上;羅貫中一本《三國演義》讓我們對那個年代的人們有了整體細膩的理解。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東漢末年那些國家擁有的有...

求賢貴在「三」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字似乎是個坎。一句「事不過三」,喻示這事不可以再做了;一句「話說三遍淡如水」,則告誡這話不要再說了。然而古代求賢若渴的君主,對這些「忌三」的說法卻不屑一顧。為了求得賢才,他...

曹操麾下十大謀士排名, 第一名不是郭嘉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了政治上的主動,同時推行唯才是舉的人才選拔制度,意思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也不管你私德口碑好不好,只要你有才能就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所以當時天下人才投奔曹操的最多,也使得...

「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自我營銷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方諸侯若想雄霸一方,除了需要自己有遠見卓識之外,還需要謀士,勇將的鼎力相助。大家還記得劉備第一次聽說諸葛亮是什麼時候嗎?對,是從徐庶徐元直口中得知的,當時,劉備在徐庶的幫助...

他若不死,諸葛亮排不了第一

NO.10 徐庶 徐庶,字元直,河南禹州人,本名徐福,為了朋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主要謀士,曾大破曹仁八門金鎖陣。徐庶最大的貢獻,是回馬向劉備推薦了諸...

三國演義裡面哪個謀士的能力被高估了

說到三國很多網友都被一些武將的武力值所吸引到,但是有的人卻反而更加的喜歡一些菜才智過人的謀士,但是很多網友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就發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這些謀士好像真的超級厲害了,但是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