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君王要有識人之明,作為忠臣要擇明君而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很多文臣武將都在很年輕時就能出人頭地。

又因為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業」,並為此而大力招攬人才,因此真正有才之人不用君主將他放置「囊中」,也能夠脫穎而出。

諸葛亮跟隨劉備時已經二十七歲,按理說那個時代也不算年齡太小了,他為什麼沒有早早出仕呢?當時的天下,北邊有曹操,南邊有孫權,身邊還有一個劉表,他為什麼一個都沒有選擇,而是跟隨了一個一無所有的劉備呢?更進一步說,假如沒有劉備三谷茅蘆請他出山,諸葛亮會隱居到老嗎?

諸葛亮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父親是漢末的泰山郡郡丞,在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去世。

叔叔諸葛玄被袁術委任為豫章郡太守,在帶著諸葛亮和他的弟弟諸葛均前去上任時,朝廷又另外派朱皓代替了諸葛玄。

諸葛玄和劉表有些老交情,就去投奔了劉表。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在南陽耕種田園,說是耕種,實則是讀書交友。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做官,族弟諸葛誕在曹魏做官。

這說明,諸葛亮出身於官宦世家,有當官的基本條件,願意出仕,也容易被人所接受。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沒有早早進入仕途呢?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

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

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

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

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

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

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

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

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諸葛亮躬耕地(今河南南陽臥龍崗),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的宏偉藍圖。

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劉備做自己的主公?

一、作為一個儒生,而且是純儒,諸葛亮有強烈的正統觀念,這一點,是他做出這種抉擇的根本原因。

劉備是劉氏宗親,有劉氏血統,屬於「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都屬於「非正統」,是「亂臣賊子」。

諸葛亮進行關係著自己生前命運和身後名聲的重大政治抉擇時,只可能選中劉備,而不能選中曹操和孫權。


二、劉備又有王霸之雄心和謀略,並享有天下英雄的美譽,深為時人所重,這一點,也不由得諸葛亮不考慮。

三、劉備帳下缺乏真正有才幹、有見識的謀士,而他又能禮賢下士,求賢苦渴,苦投其帳下,一是定會受到尊敬和重用,二是能夠施展才幹和抱負。

四、曹操本人既有武略又有文韜,其智慧,其才幹,不僅遠高於孫、劉之輩,也高於他諸葛亮;而且曹操帳下已有荀??、程昱等一大批滿腹經綸和韜略的一流謀士,他們都不遜於諸葛亮。

如此,諸葛亮投靠曹操,可能只有坐冷板凳的份兒,不會有什麼作為。

孫權胸無大志,卻又也武有周瑜,文有魯肅、張昭等一大批謀士,明智的諸葛亮絕對不會歸依孫權。

這裡要說明的是,從曹、孫、劉爭霸的結果和諸葛亮的實際作為看,諸葛亮的智慧和才幹要遜於曹操,世人心目中的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不是歷史上的真諸葛亮,而是羅貫中筆下神化了的藝術形象和中國人傳統的崇古崇祖、崇聖崇賢心理塑造出的偶像。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另外三家呢?

曹操愛才,招降納叛,很早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能,可以說是很多有識之士看中的主公。

只是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想在他的手下「後來居上」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

像荀彧、荀攸、程昱這幾人,誰人能夠代替得了他們?比如說那個陳宮,曹操給他的待遇信任不可謂不高,但他為什麼還要背叛曹操而選擇一個到處飄蕩名聲不好的呂布?假如僅僅是為了厭惡曹操而實行報復,為什麼他不選擇一個當時最為強大的袁紹?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不可能超越荀彧等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再有那個禰衡,原本就是出來當官的,為什麼就沒有人肯用他?實在是他連荀彧這樣的人都看不上,曹操還能給他一個比荀彧還要大的官嗎?賈詡一歸曹操,倒是很快得到了高官厚祿,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他是說服了「主公」張繡一塊兒歸降曹操的,等於是為曹操平定了一方諸侯,削掉了一個軍事對手,增加了一份力量。

即便如此,他開始的官位仍然比不上荀彧等人。

假如諸葛亮北上,他既不能像賈詡一樣帶著一份大功勞,又不能像禰衡一樣有孔融、楊修這樣的人幫助鼓吹,他又怎能在曹操手下混出個樣子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一相,智駭天地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

諸葛亮身後的隱形高人:看赤壁之戰真相

「赤壁之戰」有很多種版本,筆者認為羅貫中的創作最為複雜、深刻,箇中是非曲直、情理邏輯至今讓人匪夷所思。比如轉戰了大半個中國的曹操為何突然放棄武力方式而相信勸降?青年才俊郭嘉為何偏偏在赤壁大戰前染...

諸葛亮為什麼會最終選擇劉備?

熟知三國的人們都知道,蜀國有一位大名鼎鼎閃耀整個三國歷史的人物,他就是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真的是一位好員工,為劉備開創蜀國基業嘔心瀝血,簡直連命都不要了!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難得是人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