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自我營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各方諸侯若想雄霸一方,除了需要自己有遠見卓識之外,還需要謀士,勇將的鼎力相助。

大家還記得劉備第一次聽說諸葛亮是什麼時候嗎?

對,是從徐庶徐元直口中得知的,當時,劉備在徐庶的幫助下,屢次打敗曹操手下的兵馬,曹操甚是苦惱,他手下謀士程昱獻了一個計策:徐庶是一個大孝子,而當時徐庶的母親正在曹軍的地盤上,所以程昱就派兵將徐母接到了曹營,想讓徐母寫信讓徐庶歸順曹操,但徐母知道劉備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所以拒絕寫信,於是程昱就命人模仿徐母的筆跡,騙徐庶到曹營。

徐庶在臨行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是這樣說的:「我與諸葛先生,好有一比,就如同繁星之與皓月,不可同日而語。

劉備得知後,又在水鏡先生口中了解到,諸葛亮乃是「大神」一般的存在,水鏡先生是這樣說的:「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

」臥龍指的就是諸葛孔明,鳳雛指的就是龐統。

於是,劉備就開始了「三顧茅廬」。

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而最後一次,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在外面等著。

等了幾個時辰,張飛火爆脾氣,忍不住了,就拿起火把,想要將諸葛亮「燒」出來,劉備連忙制止:「三弟,不可造次。

好,我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的心理,諸葛亮為什麼要讓劉備三顧茅廬,難道諸葛亮真的不知道劉備來找他嗎?當然不是,這是一種自我營銷的策略:即容易得到的東西,永遠不知道珍惜。

換句話說,就是越難得到,越覺得他好。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在劉備第一次來找他的時候,就欣然出來了,劉備肯定不會對諸葛亮有很大的興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造勢」沒造夠,沒有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自然就不會重用他。

而反過來,劉備在費盡心力,三顧茅廬之後,終於見到諸葛亮了,他一定會想,這是何方神聖,一定會對他有十足的好奇,就一定會認真的與他攀談,而在攀談中,知曉他對天下大勢有如此深刻的分析之後,毅然將他任命為軍師,關羽,張飛不以為意,埋怨劉備太重視他了,劉備說:「我得諸葛,就如同魚兒得到了水一樣,汝等皆勿復言。

」你看,這套策略有效果吧。

前些年,有一部電視劇,叫做《羋月傳》,裡面有這樣一個場景,羋月受羋姝的囑託,想要求張儀幫忙,這件事情,張儀很容易就可以辦到,但是張儀卻向羋月要5000金,羋月不解,說:「咱們交情這麼深,幹嘛要這麼多。

張儀說:「這個跟交情沒關係,你想一想,如果我跟羋姝要500金,她一定會認為這件事情辦起來很容易,而如果我跟她要5000金,她就會很在乎,認為我一定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能遊說大王,讓大王放棄立太子的念頭,而她知道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會很感激我。

這就是用了同樣的營銷策略:就是你花了很多錢或者時間去做的事情,你一定會很珍惜,一定會很在乎。

前者,劉備花了很多的時間,才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所以劉備很在乎;後者,羋姝花了很多錢請張儀幫忙,所以在成功後對張儀很感激。

在生活中,也可以用到這個策略,在別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要總是一副就是隨手的事的態度,當然我不是告訴大家要耍大牌,而是因為如果你每次忙別人忙都無所謂的時候,別人也會慢慢覺得你的幫忙是廉價的,慢慢的就會如同《芳華》里的劉峰,成為一個無人尊敬的「老好人」。

如果您覺得文章寫的好,請點讚後幫忙轉發,您的鼓勵是再次創作的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徐庶為什麼要化名單福?

劉備在司馬徽那裡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著了魔,對伏龍、鳳雛有了刻骨銘心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上講,司馬徽要是賣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塗。但是伏龍、鳳雛之事目前不著急,有更著急的事亟待解決。  ...

徐庶為什麼離開劉備後推薦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

大家大概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吧,最後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先是占據荊州,隨後又攻下西川,晚年在成都稱帝,建立了蜀國。在這期間諸葛亮功不可沒,他也被歷代人認為是智慧的化身。那麼...

劉備才是「事件營銷」的高手

「三顧茅廬」可以說是劉備這一生禮賢下士最偉大的嘗試,也是一次頗具成效的「事件營銷」。他既成功地聘請了諸葛亮出山相助,也使自己愛才惜才的賢名遠播,因從眾心理、轟動效應等因素,荊襄名士競相加入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