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誕生:耶律德光身穿漢服,與胡漢官員於後晉皇宮舉行大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65篇

續:《契丹太宗人生高光時刻:各鎮節度使入京稱臣,外國使節紛紛道賀!》

會同十年(公元947年)正月底,契丹太宗耶律堯骨將後晉文武百官都召集起來,詢問道:「朕的北朝疆域廣大,幅員萬里,協同我一起管理庶政的各部長老名王有二十七人之多。

南朝的習俗同北朝大不一樣,歷代均為一人治天下。

朕想挑選一位賢者作南朝的君王,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百官齊聲說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都願意擁戴陛下您做大皇帝!」

群臣數次俯伏懇求,堅決請求堯骨登極。

堯骨勉強接受,說:「既然眾位愛卿都推舉朕,朕就暫時攝理此位。

敢問為政之先,當做何事呢?」

群臣說:「王者奄有天下,最初都要大赦!」堯骨頷首允可。

二月初一,堯骨以全套漢式帝王裝束——戴通天冠,穿絳紗袍,手執玉圭登上汴梁大內紫宸殿,盛陳宮廷禮樂儀衛。

漢官穿著正式慶典禮服,契丹和他族官員穿本族服裝,齊賀堯骨成為胡漢共主。

堯骨頒布即位恩詔:將國號「晉」改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元年(以下將稱契丹為遼,耶律堯骨為耶律德光),大赦天下。

從今往後,各鎮節度使、各州刺史都不能私自招募戰士,添置戰馬!將本次南下征服的首個重鎮恆州(河北正定)升為中京。

群臣一起在階下山呼舞拜,只有兩個人失望不已,魏王趙延壽和太傅杜重威。

德光在滹沱河畔時曾給他們披上黃袍,許諾將立他們為中原的皇帝(兩人都認為德光要冊立的是自己)。

杜重威受騙晚,心理陰影面積稍微小一點。

趙延壽簡直痛苦得不要不要的!自打後晉契丹決裂開始,德光就不斷地各種明示暗示,漢地要交給他掌管。

哪怕在邊境上打個草谷,德光都要指著趙延壽對被擄掠的漢人百姓說:「看清楚了,往後他就是你們的主子。

趙延壽五年苦心孤詣,身先士卒,為奪得後晉天下立下首功。

臨了卻沒他什麼事,德光倒是樂顛顛地坐到了寶座上。

趙延壽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他找到原後晉宰相、剛被德光任命為太子太師、樞密使的李崧,指使他去給德光遞一句話:「漢地的皇帝我真的不敢指望,請您立我為皇太子。

李崧不想去,他掂得出這句話的分量。

大遼天子姓耶律,您姓趙。

再說了,有比皇帝年紀還大的太子嗎?說什麼「不敢指望」,那您就甭提啊!您說這個,不就是為了膈應德光嗎?

趙延壽,李崧也得罪不起。

前朝的幾位宰相,趙瑩、馮玉和負義侯石重貴組隊,發配去了黃龍府;桑維翰、景延廣死於非命。

多虧趙延壽的舉薦,李崧才得以入宮。

一席長談後,德光興奮地對隨侍諸人說:「朕破南朝,得到李崧這樣的經緯大才足矣!」

趙延壽知道德光而今對李崧尤為倚重,甚至超過契丹親族,所以找到了他。

李崧思前想後,與其當面開罪趙延壽,不如豁出去對德光說,成不成由德光決斷,自己絕不插嘴!

雖說德光當爹上了癮,先後認了比自己還大的石敬瑭和劉知遠做「兒子」,但這次趙延壽自願當兒子,他還真不接受!

趙延壽的弦外之音,德光聽得明明白白,無非是說吞併晉國成功,卻未履行前約。

在德光心中,自己並沒有違約:讓你老趙做南朝天子的話,我是說過。

不過,你沒當上不能怪我!我在朝堂上敞開說了,要擇賢者為帝,大夥異口同聲地推舉的人是我不是你,我不干不是背棄民意麼!?你要做太子,太子是國之儲君,你想繼承我的江山,不是咒我早死嗎?

趙延壽怨望使然,德光也不揭破,假惺惺地李崧說:「對於魏王,朕一無所惜!即使魏王需要朕的血肉,朕都可以立即割下來給他。

可是,朕聽說南朝禮制,皇太子只能由天子的兒子擔任,魏王的身份不合適啊!」

為了安撫趙延壽,德光召翰林承旨張礪入宮,命他仔細斟酌,為魏王加官進祿。

張礪擬定了四個頭銜:中京留守(首都行政長官兼衛戍司令)、大丞相、錄尚書事(尚書省事務總裁)、都督中外諸軍事(全國最高軍事統帥)。

德光看過後,直皺眉頭。

中京帶個「京」字,畢竟比不上上京臨潢府、南京幽都府,趙延壽當中京留守沒毛病;趙延壽本就是政事令,大丞相也只能管漢人事務,還則罷了;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可不行,司馬昭就曾頂著這兩大頭銜,張礪你當朕沒讀過《三國志》嗎!

德光提筆把「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兩行給抹掉了,隨即下達了正式的委任狀。

(待續)

延伸閱讀:《契丹太宗當爹上癮,為河東戰區,又認比自己大七歲的劉知遠為義子》

《契丹皇帝想殘殺20萬漢卒以絕後患,被他阻止:這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參考書目: 葉隆禮《契丹國志》 脫脫等《遼史.太宗本紀》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漢書》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孫皇帝最後的野望——十萬橫磨劍折戟記

很多人對於後晉唯一的記憶就是「兒皇帝」石敬瑭,通過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割讓燕雲十六州,登上皇位,害的大宋難以抵擋契丹。但歷史上,因敵人強大而一度「卑躬屈膝」,但暗中發展力量,最後報仇雪恨者,大...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