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被「逼」上皇位的「郭雀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推薦:《紅樓夢》里香菱為什麼為薛蟠哭腫了眼睛?

文/陳二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在河南鄭州新鄭市城北十八公里處,有一個叫郭家鎮的一個地方,現存陵墓四座,不起眼的土丘前只有墓碑一座,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人想到會是後周皇家陵地,分別是太祖郭威墓、世宗柴榮墓、恭帝柴宗訓墓與世宗皇后符氏墓,沒有顯赫的裝飾,沒有石人石獸,只有草木一歲一枯黃。

讓人不僅對後周開國皇帝生出無限敬慕,陵地規模之小,一切從簡,這與郭威體恤民困,崇尚節儉有關。

回眸五代時期,天下惶惶,藩鎮握兵稱雄,朝秦暮楚,城頭不時變換大王旗。

而在這些亂世梟雄中,郭威可以說是五代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當了皇帝更是一個好皇帝,自古以來,無數的帝王,但令人敬慕的帝王卻不多。

郭威是刑州堯山人,因其脖子上有一個飛雀刺青,所以人們叫他「郭雀兒」。

他的父親叫郭簡,曾為後晉順州刺史,死於亂軍之中。

據說他本姓常,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郭家而又姓了郭。

郭威從小孤苦,四處流浪,少年時代貧困飢苦,十八歲時以勇力應募從軍,但好酒使氣,因鬥毆傷人而潛逃,棲身於黃河岸邊的一座破廟裡。

恰逢後唐禁衛士卒譁變,後唐莊宗李存勗遇害,李克用的乾兒子李嗣源當了皇帝是為後唐明宗。

他一登基就遺散宮女,其中有一個姓柴的宮女在返回河北老家的途中,因黃河泛濫而滯留於黃河渡口,也來到這個破廟,猛見一條大蟒蛇盤曲於廟中角柱下,昂首吐舌,著實嚇了她一跳,驚魂未定地揉揉眼睛,仔細一瞧,原來是一位彪形大漢蜷曲於柱下睡覺。

這柴氏是一個有見識的女人,認定這個男人非同凡響,便以身相許。

這郭威娶了柴氏,逐漸發達起來,在軍隊中以智勇不斷升遷,最後擁立劉知遠為帝,深得劉知遠器重,官拜樞密副使,成了開國功臣,掌握兵權。

但他無論如何想不到僅僅兩年後,自己也會登峰造極當了皇帝。

後漢高祖劉知遠死後,郭威作為「顧命」大臣又盡心盡力輔佐後漢隱帝劉承佑,平定了陝西三鎮叛亂。

劉承佑當上皇帝,最大的心病是他老爸臨終前給他留下五個最寶貴的「遺產」,就是楊邠、史弘肇、王章、蘇逢吉和郭威,是劉知遠經心選輔保劉承佑的,為了江山永固。

(以下為一組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

然而這劉承佑卻覺得這五個人徹底把他這個皇帝架空了,分掌軍、政與錢財,他成了傀儡,仿佛就是一牌位,真的是孤家寡人。

他要有所行動,「清君側」。

就把握有兵權的郭威派到鄴都,以行樞密領天雄軍節度使,節制河北諸將備御遼軍。

支開了郭威,這個血氣方剛的小皇帝開始殺人了。

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早朝,楊邠、史弘肇、王章照例來上朝,行至廣政殿東廊下,數十個武士突然殺出,刀光劍影間,三顆人頭落地。

罪名是:謀反。

年輕人想干就干,劉承佑第一次殺人就殺的乾脆利落,並且覺得大局已定,又密詔鎮寧節度使李洪義誅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又令鄴都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曹威誅殺主帥郭威及監軍王峻。

然而年少的劉承佑被他的手下出賣了,現實就是這樣冷酷無情,郭威幾乎第一時間看到天子的密詔,他不能坐以待斃,對不起了劉知遠,不是郭威負你,而是你太狂妄了。

便依心腹魏仁浦的計策,把詔書稍加改動,稱天子命郭威誅殺諸將,於是群情激昂,憤怒的將士簇擁著郭威走上反叛的道路。

說實在的,郭威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五代混了這麼久,類似的場可見的多了,但自己成為主角還是第一次,這都是那小毛孩皇帝逼的呀。

血氣方剛的劉承佑聞知郭威造反,大軍迅速向京城開封逼近,就什麼也沒想就把郭威留在開封的家屬一個不留殺了,這包括郭威養子柴榮的家眷,徹底斷了郭威的後路,也把自己的後路決絕地阻死。

接下的事就是劉承佑發出詔書,令各地節度使帶兵火速來京勤王,劉承佑親自出城迎戰,並很快敗了,孤家寡人的劉承佑被亂軍所殺,郭威叛軍進城,又經歷幾段曲折又富傳奇的過程,郭威的手下將士將營中黃旗撕裂,披在郭威身上,權作天子之服的黃袍,共擁郭威上馬,將士環跪山呼「萬歲」,於是,郭威被「逼」上皇位寶座,建立了後周,開啟了一段非凡的歷程。

相關閱讀:

五代時期孫子皇帝的石重貴的糗事兒

五代十國是一個生產皇帝的流水線,多數平庸,他卻是少有的明君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關注、點讚、轉發,歡迎參與評論,說出您的想法;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亂世廢妃,如何周旋於三位帝王?

在我國歷史上,除了武周王朝聖神皇帝武則天,改朝換代、皇位更迭,似乎一直都是男人們幹的事情。而就算是武則天本人,也在侄子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和兒子廬陵王李顯猶豫不決,最終在宰相狄仁傑的巧諫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