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皇帝郭威將皇位傳給養子柴榮,絕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威作為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他去世的時候選擇了自己的養子即位,有人會問為什麼他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這其實是有深層次的原因在裡面。

郭威早年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舊部,見證了後唐、後晉、後漢的興起與衰敗,然而就在五代10國這種動亂形勢里,郭威很早就明白做皇帝就如同走馬觀花,你方唱罷我登場。

在五代這短短五十年間,中原的霸權幾經易主,黃河流域就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而這還不算蜀地和江南其他政權的更迭,合稱為五代10國。

其實這是唐末藩鎮割據遺留下的禍端,民間所戲稱的「兵強則逐帥,帥強則叛上」!這就是形容晚唐五代這期間亂像叢生。

而五代10國的多數政權也都是武將叛亂所建立的,就連郭威建立後周的過程也是一樣。

為什麼後來的兩宋對武將掌兵深惡痛絕,就是因為在我國的晚唐和五代時期,武將奪權、亂上稱帝的事情屢禁不止。

政權平均每3年一換,節度使武將奪權不休,可以說是皇帝輪流坐,明年到你家。

我們先說說郭威真正發家的時候是怎麼來的。

劉知遠建立的後漢只存在了3年。

當初契丹人攻入中原消滅了石重貴的後晉,留下了滿目瘡痍的黃河流域。

後晉的節度使劉知遠趁亂起兵奪取中原,建立了後漢,不久就病死了。

後漢與前代的後梁、後唐、後晉都不同,因為後漢從建立時就危機重重,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劉知遠來不及治理就去世了。

郭威在劉知遠稱帝時給足了支持,所以官拜樞密使,手握重兵,而劉知遠死後,漢隱帝劉承佑年幼,各方武將紛紛造反。

比如當時後漢的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人先後造反,朝廷都只能依靠郭威的兵力鎮壓。

郭威因此如日中天,遭到漢隱帝的猜忌。

見慣了五代亂局的郭威偽造詔書,煽動部將們起兵,很快出兵消滅了本就脆弱的後漢小朝廷,然而在部下的擁護中稱帝,建立了五代最後一個政權後周。

郭威早年曾有2個兒子,郭侗與郭信。

史書上對於這2個人的能力如何,並沒有細說,但在郭威舉兵叛亂的時候,他的2個兒子都被後漢朝廷殺死。

所以郭威稱帝實際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即便郭威的兒子活著,郭威也可以針對唐末以來重武輕文,武將亂權,遠的可以看唐代的安史之亂、涇原兵變,近的可以看李存勖滅梁末帝、郭威自己消滅後漢隱帝的事跡,關於自己的兒子能不能在自己死後鎮住那一幫節度使是個問號?

我們知道,殘唐五代以來的節度使制度並沒有因為五代的政權更迭而改變,即便是郭威建立了後周以後,唐末遺留下的節度使問題依然猖獗。

這是埋藏在每個王朝內部中的隱患,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野心武將掌兵的形勢,那麼任何王朝都會被顛覆。

在郭威去世之後,必然再出現子弱而臣強的局面,那麼另一個「郭威」必然會再次效仿自己的行徑篡位。

而郭威建立後周4年後也病逝了,當時後周的情況其實比後漢剛建立的時候也好不到哪裡去,北有強大的契丹虎視眈眈,國中有節度使擁兵自重,江南還有其他敵對國家,難怪後來趙匡胤篡位後,都對趙普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啊!所以百廢俱興的後周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君主,這一點郭威比誰都明白。

柴榮常年跟隨郭威,無論是品行還是能力都十分出色,而且柴榮常年領兵,在軍中的威望素高,由他即位,可以避免出現後漢隱帝時期,因武將不服而四方叛亂的狀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文中君子,評論、轉發、分享和收藏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五代十國之五代風雲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後梁(907~923年),即朱梁...

五代十國之後漢

後漢(947年-951年)是五代的第四個朝代。由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建立,都城開封。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