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果真心胸狹隘、嫉賢妒能嗎?其實他是一個胸襟廣闊之人,如何看待《三國演義》里的周瑜形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真假三國縱橫談21:胸襟廣闊、儒雅風流的周公瑾
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實在巨大,許多人一提起周瑜,都會用「心胸狹隘」、「嫉賢妒能」能詞語來形容他。
小說中的周瑜英武不凡、瀟洒風流,有著非凡的才幹,但同時,他的器量非常的狹小,尤其是對才識在其之上的諸葛亮十分的忌妒,時時刻刻想除之而後快。
在赤壁大戰之時,他一方面指揮與曹軍作戰,一方面還挖空心思地陷害「見識勝吾十倍」的諸葛亮。
當然,他的這些計謀全被識破了,無一得逞。
《三國演義》中詳盡地描寫了周瑜是怎樣陷害諸葛亮的。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借來東風,和曹軍的大決戰即將開始時,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即是先調兩路人馬去殺諸葛亮,「都到南屏山七星壇前,休問長短,拿住諸葛亮便行斬首,將首級來請功」。
不過諸葛亮早就料到了他這一手,預先讓趙雲及時接應自己,安然離開。
緊接著又上演了著名的三氣周瑜。
周瑜在和諸葛亮的鬥法中屢屢失利,以至於一氣二氣三氣,在計謀一次次破產的同時,他的金瘡也是一次次迸裂,一次次暈倒在地,以至於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死。
在前面的文章中,筆者已經詳細論述了三氣周全完全是無中生有,於史無證。
一位總領江南八十一州人馬的統帥,一位歷史上的風雲人物,竟然會被活活氣死,這當然只能是出自民間藝人的想像。
那麼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和《三國演義》恰恰相反,史書上的周瑜「性度恢廓」,也即是胸襟廣闊。
我們用幾個事例來看周瑜之為人,他和程普之間的關係即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程普早年追隨孫堅,戰功赫赫,數次受傷,年紀也最大,是一員老資格的戰將,被人尊稱為「程公」。
他見周瑜年紀輕輕,職位卻遠在其之上,心裡很是看不上,很是不服,時常羞辱周瑜。
但周瑜從未放在心上,始終不和他計較,最終程普也是折服於周瑜的才幹和器量,逢人就要對周瑜誇獎一番:「和周公瑾交往,就好像飲了美酒,不知不覺之中即會沉醉其中。
」
《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有這樣一個情節,周瑜統領吳軍,程普不服。
在周瑜升帳時,他託病不入,令長子程咨代往。
程咨回來向他描述了一下周瑜調兵的情況,程普大驚:「吾素欺周郎懦弱,不足為將;今能如此,真將才也,我如何不服!」於是親自前去請罪。
但這一故事只是強調周瑜的用兵才能,並不是突出他的器量。
由於它只是一個小插曲,沒有給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
周瑜的氣量恢宏是得到公認的,蔣干遊說江東,並沒有能夠說服周瑜,回來向曹操復命,稱讚其「雅量高致」。
劉備來向孫權借荊州,曾對孫權談起周瑜,說他「器量廣大」。
周瑜的器量廣大,又是有著史實證明的。
《三國志·周瑜傳》注引的《吳錄》記載,劉備曾向周瑜借兵兩千,一同攻打曹仁。
周瑜才話不說即撥給他兩千兵馬,這顯然不是一個心胸狹隘之人所能做到的。
那麼,周瑜是怎樣從歷史上的這個「雅致高量」的原貌變成了小說中的那個形象呢?
一直到了宋朝,人們還是很崇拜周瑜的。
蘇東坡在那首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塑造了一位指揮若定、儒雅風流的英雄形象。
另一位著名文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提到了東吳四英將,即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稱讚他們氣量非凡,尤其是對周瑜讚不絕口,對周瑜極力推薦魯肅表示高度讚賞。
周瑜形象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是在元代。
元代流傳的三國故事中,周瑜的形象和名聲簡直就是不堪入目。
在元雜劇《兩軍師隔江鬥智》中,周瑜心高氣傲到了恬不知恥的地步,將赤壁之戰的全部功勞歸為己有,另一方面嫉賢妒能,在和諸葛亮的鬥智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落敗,氣得發瘋。
在這本雜劇中,周瑜最後受了諸葛亮的戲弄,錯將坐在翠鸞車裡的張飛當成了孫夫人亂跪一通,發現真相後,羞愧難當,頓時箭瘡迸發,氣倒在地。
而在另一部雜劇《劉玄德醉走黃鶴樓》中,周瑜的形象也大致如此。
《三國志平話》里的周瑜也是如此,最終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
在此基礎之上,《三國演義》進行了再創作,對此類故事進行了深加工。
這樣一來,才大量小的周瑜即成了一個藝術典型,在讀者心目中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
不僅是平民百姓深受其影響,就連那些學富五車的文人學者們也難以擺脫。
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禎和尤侗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既生瑜,何生亮」,被有些人視為無稽之談,而他們二人也是「終身慚悔」。
(袁枚《隨園詩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古代小說家和小說的地位都是極為低下的,這些人學識淵博,但觀念卻是相當的陳腐,認為這些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但他們又無法擺脫其影響,由於《三國演義》的藝術魅力實在巨大,他們也會忍不住偷偷地看。
儘管口頭上不承認,但在潛移默化之下,小說的影響已經侵入了其骨髓之中了。
一旦被人發現他們竟然把小說當回事,他們自然也即會覺得臉上無光而「終身慚悔」。
到了現代,這樣迂腐的觀念已經被拋棄了,《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也堂而皇之地成為全體國人的必讀書籍。
「既生瑜,何生亮」也成了一句成語被廣為引用。
這樣一來,《三國演義》的周瑜形象即深入人心,幾乎成為鐵案,無法動彈。
而據小說中的三氣周瑜的故事,京劇改編出了《美人計》《討荊州》等劇目,另外的川劇、滇劇、秦腔、清平劇、徽劇等地方戲曲也都有這些個劇目,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熱播,周瑜的形象在民間就再也翻動不了啦!九泉之下的周瑜見到這一切,恐怕也只會苦笑吧!
草船借箭是借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是冤案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
周瑜氣量小?不存在的,歷史上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
想必大家都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也都知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話。其實在歷史上周瑜不但文武雙全,還是一個氣量非常大的人。
正史軼聞:還原歷史中真實的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赤壁之戰的真正「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難得以少勝多,場面恢弘的戰爭。我們年少時大部分人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草船借箭、諸葛亮巧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更是讓讀者大呼過癮。但是,今天我所說的主導赤壁之...
三國演義,周瑜心胸狹隘,程普倚老賣老羞辱周瑜,為什麼周瑜忍了
三國演義中,周瑜是東吳的大都督,武功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屢次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但是因為孫權不想和劉備撕破臉落敗而歸。最後氣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話。當然這只是小說中所寫的,真實的周瑜和小說中完全相。
歷史上真正的三國事跡,周公瑾並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東吳篇
之前一期我們講到了蜀漢和曹魏真實事跡和文學作品的對比,沒看到前篇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後在我的主頁裡面找到哦。1:三氣周瑜三國演義40集至46集講了諸葛亮奪荊州、智奪孫夫人、周瑜用甜蜜罐子麻痹劉備等...
周瑜心胸狹隘?別再被「既生瑜何生亮」誤導,他和諸葛亮沒有交集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性格鮮明,他被羅貫中塑造成一個心胸狹隘之人,最有代表性的橋段就是他與諸葛亮的交手,周瑜不僅嫉妒諸葛亮的才華,還被諸葛亮氣的吐血身亡,周瑜臨終前喊出了「既生瑜何生亮」。
學者稱:周瑜度量大 諸葛亮三氣周瑜不存在
春節期間,在安徽省舒城縣採訪,得知爭議兩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標註冊案已有初步結果,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經過調查和審理,將這一商標權裁定給了安徽省舒城縣周瑜文化研究會。這不禁引發了我「周瑜故...
周瑜和諸葛亮的故事 既生瑜何生亮是什麼意思
周瑜,孫氏旗下的骨幹人物,而諸葛亮為劉備出謀劃策,兩個人各事其主,各有不同。按照常理來說這兩個人應該各不相干,但是因為三國鼎立的原因,周瑜與諸葛亮存在競爭和對立的關係。不過後來因為曹操強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