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一生為什麼沒有稱帝?是不敢還是不能,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在中國,曹操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但長期以來無論在小說或戲曲中,曹操都是作為奸佞的形象出現的這種形象大致是北宋以後逐步形成的。
然而,真實的曹操並不是一個奸佞之輩,小說、戲曲都把他醜化了。
正如說許劭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這種評價倒是比較合乎歷史的真實。
曹操的「奸」與「雄」主要體現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上。
他利用漢獻帝的旗號以號召天下,是他稱雄北方的政治資本。
在這以前,他同李傕、郭汜、袁紹、袁術、呂布等人一樣,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其勢力甚至還不如他們。
但在這以後,他受封大將軍,然後利用天子的名義收河南,撫關中,敗袁術,滅呂布,接著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轉折。
從某種意義上可說,他正是利用了漢獻帝這座階梯梯,才登上了最高的政治舞台。
曹操和漢獻帝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對漢獻帝前後後不同的態度,最能反映出他的「雄」、「奸」並存的雙重性格。
在封建社會,天子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在東漢末年,經過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漢室相當軟弱,漢獻帝除了身上一件襤樓的皇袍已所剩無幾。
一些地方割據勢力自己還想當皇帝。
例如公元195年,盤踞江淮一帶的袁術就公然假造圖讖符命,以「應天順命」的名義自立為為皇帝。
失敗後,又將帝號歸之占有青、冀、幽、並四州的兄長袁紹。
其實在這以前,袁紹已在暗地使人散布「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的政治謠言,並私刻玉璽,企圖登上皇帝寶座。
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曹操卻採取了同這些人完全不同的策略。
他以尊奉王室的面目出現,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裡,然後利用皇帝的名義去與天下爭雄。
這就是有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最早是由曹操的謀士毛玠等人提出來的。
毛玠等人在曹操收編青州黃巾軍的時候即跟從曹操,當時他曾向曹操分析天下形勢,提出「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接受了這一建議。
當漢獻帝還在長安的時候,他就多次通使長安,加強與漢獻帝的聯繫。
以後漢獻帝被楊奉、韓暹劫持到洛陽時,曹操毅然決策親率軍隊急赴洛陽,把漢獻帝搶到手,以後又在董昭等人的策划下把漢獻帝轉移到他管轄的許(今河南許昌東),並以許為都城,從而把漢獻帝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自己則以輔佐皇室的身分,用漢王朝的名義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由於採取了這一策略,曹操在同自己的軍事對手的爭雄中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
漢獻帝雖然在軍閥混戰中被迫東流西徙,無法安定,但他畢竟是皇室最高權力的象徵,正如袁紹的謀士沮授指出的:「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他在漢獻帝流亡期間就向袁紹獻計,建議他迅速決策把這個寶貝天子搶到手,但袁紹卻不肯聽從。
而曹操拉上天子的虎皮,就可以把不肯俯首聽命於他的地方割據勢力稱之為「忤逆」,然後興兵討伐。
同時還利用了士大夫階層對於漢廷的傳統感情,廣泛招納天下賢士雄傑,以擴充自己的政治勢力。
曹操在處理同漢獻帝的關係上,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能從曹魏集團的全局利益出發,始終堅持實行不稱帝的政策。
曹操能夠完成統一北方大業,是同他堅持這個策略分不開的。
史書記載,公元220年孫權襲殺關羽之後曾上書曹操,歌功頌德,勸他稱帝,曹操讀罷此信說:「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他不聽孫權的。
當時文武大臣陳群、桓階、夏侯惇等人也勸曹操稱帝,曹操還是回答說:「如果天意選中了我 ,那我就當個周文王吧」這就是說,即使當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自己也不當皇帝,要把帝位留給自己的兒子。
曹操的迎奉天子與他堅持不稱帝的做法充分說明了他的雄才大略,而他的挾持與控制漢獻帝的行為卻又清楚地反映了他奸詐詭秘的性格。
漢獻帝雖然軟弱,但畢竟是天子,忠心漢室的大有人在。
因此漢獻帝既是他爭雄天下師出有名的旗號,也是他樹立個人絕對權威的障礙。
為了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他決不允許在漢獻帝周圍聚集起任何膽敢反對他的勢力。
即使是皇帝的后妃觸犯了他,他也要嚴懲不貸。
伏皇后就是因為反對人他面被殺的的。
戮殺皇后,除了有向皇權挑戰的意義之外,還有著殺一散百的意思。
即便是皇帝的妻室家小反對了曹操,也得不到赦免,那麼誰還敢謀反作亂、不聽命於他!漢獻帝貴為天子,竟無力保護自己的妻室家小,這樣的皇帝又是多麼可憐!
所以曹操這頂奸臣的帽子從此死扣在漢獻帝這道環上,永遠解脫不了。
無論他怎樣轉戰南北,餐風宿露,為統一大業付出多大的辛勞,封建時代的人們卻不大會原諒他。
曹操被歷代文人唾罵,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對漢獻帝的擅權專斷和虐殺皇后這些因素而造成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宮後的神功,刀尖上的舞蹈,妙計也是昏招
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漢獻帝下詔,拜袁紹為右將軍,並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這幾年來,長安朝廷在涼州軍閥的把持下,一向不肯承認曹操、袁紹、袁術等反董諸侯的政治地位,這會兒怎麼又轉變觀念了...
曹操一心向漢,最終卻被說成漢賊,原因只怪當時漢獻帝太懦弱
漢末三國,群雄爭鬥,大家都應該知道《三國演義》只是一部被羅老師加入了感情色彩的小說,其中的內容就有很多不真實的存在,比如曹操就是一個被黑了千年的典型,三國的曹操一直被人罵成是漢賊,忤逆,謀反,小...
三國亂世,劉備、孫權先後稱帝,唯曹操至死也不做皇帝,忠臣也
漢末時期的三位巨頭,曹操、劉備和孫權,後面兩位都先後稱帝,只有曹操,至死也不過是魏王的身份。當年高祖劉邦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不能稱王,曹操已經是打破了漢朝的原則了,卻為何一直未稱帝呢?更何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