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宮後的神功,刀尖上的舞蹈,妙計也是昏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26)

主筆:江湖閒樂生

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漢獻帝下詔,拜袁紹為右將軍,並正式拜曹操為兗州牧。

這幾年來,長安朝廷在涼州軍閥的把持下,一向不肯承認曹操、袁紹、袁術等反董諸侯的政治地位,這會兒怎麼又轉變觀念了?原來,小皇帝終於脫離了涼州軍閥的魔掌,準備東歸了。

而曹操與袁紹的地盤都緊鄰洛陽,獻帝若不趕緊拍拍這兩位實權派的馬屁,以後的日子可怎麼混?

除了向曹操、袁紹示好,漢獻帝還特意親筆在一塊木板上寫了一封信,讓流竄徐州的呂布前來迎駕。

呂布當年曾助王允誅殺董卓,在獻帝心目里是個大大的忠臣,所以獻帝也寄厚望於他。

長安的日子不好過啊,董卓在時就不好過,他死了更不好過,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這幾個涼州糙漢,每天就知道爭權鬥狠,殺來殺去,殺的長安白骨委積,幾成鬼城。

連子民都快沒了,誰來養活政府?朝廷只好在七月開始東歸,長安隨即陷入無政府狀態,城空四十餘日,強壯逃散,老弱相食,關中二三年間,無復人跡。

一大堆人吵吵嚷嚷走了幾個月,直到十一月份才慢騰騰出了關,可這時李傕、郭汜又後悔放漢獻帝東歸,於是聯合起來追擊,一通亂戰,朝中大臣大半死於亂軍之中,很多御用物品和重要文件,也基本丟光了。

小皇帝只得籠絡了幾個小軍閥如楊奉、韓暹(本為黃巾餘黨,後被李傕招安)、董承(董卓舊部,據說是從前董太后的親戚),讓他們護送自己狼狽渡過黃河,逃往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君臣們飢一頓飽一頓,露營農田中,上朝野地間,鋪草蓆以用膳,圍籬笆以議事,為農夫、兵痞所圍觀取樂,堂堂皇家威儀,如今尊嚴掃地,真丟死人矣!

次年春,漢獻帝在安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同時改元建安,是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建安,建設平安,美好的祝願,殘酷的現實。

直到建安元年秋七月,漢獻帝才一路顛沛流離挪到了廢都洛陽,本想找尋自己童年的美好回憶,卻陷入到了更悲慘的境地。

這座世界排名第一的名都如今竟只剩下數百戶居民,宮室也被董卓燒毀殆盡,皇帝只能號召百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並下達《關於尚書郎以下官員都要采野菜的通知》,讓袞袞諸公披荊鋤草露宿斷壁殘垣間,全部參加勞動,結果有人飢死瓦礫間,有人不小心落單被亂兵所掠殺。

國家部委官員搞得命比蟋蟀還賤,真可謂史上最慘一屆中央政府。

天子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消息傳出,關東各大軍閥又各是何等反應呢?

河內太守張楊、河東太守王邑兩位小軍閥倒是接濟了一下獻帝,可惜他們實力太差,根本負擔不起一個國都的開銷與重建工作,所以只意思一下就跑了。

獻帝寄予厚望的呂布則根本沒來,只回了一封書信,說自己在徐州的日子也不好過,飢一頓飽一頓的,有時還得靠袁術接濟,實在沒有能力報效朝廷。

漢獻帝只得一聲長嘆,還是回詔嘉勉了呂布一番,並擢升呂布為平東將軍,封平陶侯。

可惜獻帝的使臣在兵荒馬亂的路上把任命書、將軍印,以及封侯的丹書鐵劵都給弄丟了。

使者只得又回到洛陽,導致呂布和漢獻帝失去了聯繫,且此生再也未得機緣相見。

張楊、呂布、王邑等人實力不足也就罷了,鼎鼎大名的袁氏兄弟總得拉漢室一把吧!然而,袁術在聽說天子蒙塵後,卻召集群下說:「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

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何如?」竟不但不想迎漢帝,反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這位出身高貴,又有著嚴重的自戀傾向的公子哥,終於說出了漢末群雄敢想而不敢幹的事兒。

袁術的手下們聽了這大逆無道的話,既不敢擁護,又不敢反對,場面一度很尷尬。

袁術逼幾位重要人物表態,那幾個人只得說這樣不好吧,袁術鬱悶。

而袁紹聽說後,也召集群下開會,當時漢獻帝所在安邑離袁紹大本營鄴縣甚近,冀州派的沮授就建議袁紹迎大駕而都鄴城,挾天子而令諸侯(注意,沮授才是這句名言的原創者),蓄士馬以討不庭,則四海可指麾而定。

此時袁紹已大敗公孫瓚,占據幽州大部,算是州域粗定,兵強士附,再搞來小皇帝劉協,那以後攻州占郡就師出有名了,可這時,潁川派郭圖、淳于瓊卻提出反對意見:「今群雄並起,各欲為帝,如迎天子,動輒請示,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抗命,諸多不便也!」袁紹一聽也有道理,我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已經很響了,不需要加塊皇帝的爛招牌在身邊,何況我當年曾帶頭反對改立獻帝,並曾質疑過獻帝的皇子身份,而與韓馥合謀欲立宗室劉虞為帝,這事兒雖沒成,但必已得罪了獻帝,如今又再去迎奉他豈不很尷尬?算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去將公孫瓚斬草除根了再說,這年頭誰兵多地廣才是老大。

袁氏兄弟沒來也就罷了,畢竟是外人,最讓獻帝失望的,是劉表、劉璋、劉寵、劉備等宗室豪傑,居然也一個沒來迎駕!史書記載,當時州郡各擁兵自衛,沒有一個跑來送溫暖,獻帝看著手下的官員們一個個飢窮而死,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天哪,這是什麼世道,堂堂大漢皇帝,在路上走了一足足年,沿途四處發書求大家來挾自己而令諸侯,大家居然都不願意!?

一個月後,也就是建安元年八月,終於有一位漢室忠臣,召開大會,開始商討迎奉天子之可行性。

這位漢室忠臣,就是曹操。

早在去年,曹操趕走呂布,奪回兗州之後,就認識到像這樣做個軍閥是沒啥前途的,今天搶地盤,明天丟地盤,後天再搶回來,真是太沒意思了!

他現在必須要考慮一個更穩妥、更紮實、更持久、更長遠的策略,以樹基建本,在這洶洶亂世中冒出頭來。

第二年建安元年春,曹操遂擊降袁術所任命之陳相袁嗣,領軍進入陳郡,欲以此為踏腳板,實施戰略轉移,相機向東往豫州發展。

豫州現為袁術及黃巾餘部所盤踞,其勢力偏弱,是塊相對好啃的軟骨頭。

二月,曹操又親自領軍南下,將盤踞在汝南、潁川一帶親附袁術的小股黃巾勢力陸續收編,獲其大量軍資,並一路略地至潁川重鎮許縣,打通了去往洛陽的道路。

曹操乃將許縣設為新的大本營,並將妻子兒女也從鄄城接了過來。

五月,漢獻帝加拜曹操為建德將軍,六月到洛陽後又升其為鎮東將軍,襲封費亭侯。

獻帝在這個時候將曹騰的祖傳爵位費亭侯賜給曹操,顯然意味深長:從曹騰起,曹氏三代世受皇恩,忠心耿耿,怎麼樣,曹操,你是不是該繼承祖先遺志,拉我們漢室一把呢?

曹操清晰的接收到了漢獻帝的指示,於是在會上提出:當年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之戰略時機已成熟,諸君以為如何?

然而大多數人卻表示反對,原因如下:

第一:關東未平,流寇遍地,兗州周邊敵人眾多,奉天子太耗精力錢糧,而且也令不了誰,徒惹麻煩。

第二:現在皇帝身邊的大將韓暹、楊奉,都是白波賊出身(白波乃黃巾軍之支部,董卓把持朝政期間在并州白波谷起義,盛時有眾十餘萬,後遭涼州軍鎮壓,大部投降朝廷),倚仗其攻,彪悍難制。

想把天子安全無損的迎到我們這兒來,困難極大。

說實話,諸將說的都有道理。

韓暹、楊奉這兩個草寇雖然很容易對付,但他們就仗著漢獻帝耀武揚威,又豈肯讓我們輕易插手洛陽事務?跟他們打吧又投鼠忌器,怎麼搞?就算搞來了又能怎麼樣?這年頭皇帝說話屁都不是,你看看,袁紹、劉表、張繡、呂布、袁術、孫策……這些人哪個是聽話的?聽話就笑話了!就怕到時沒「令」到人,反自成了出頭鳥,被人搶打群毆了。

特別是袁紹,向來以曹操的老闆自居,奉天子豈不是公然與他作對?

況且,挾天子不但令不了諸侯;且有可能為天子所挾,鳥盡弓藏了!當年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劉縯為了革命隊伍的團結,而選擇向劉玄稱臣,結果權力被慢慢侵蝕,最終含恨而死,此亦足可為鑑。

看出來了吧,如果天子真那麼好挾的話,天下諸多群雄,怎麼沒一人去干?難道就你聰明?

這等於是在刀尖上舞蹈啊!

跟軍事戰術一樣,這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政治權謀,迎奉天子當然也是有風險的,關鍵看怎麼幹。

乾的好,萬眾歸心;乾的不好,眾矢之的!

換個再通俗點的說法,這「迎奉天子」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的葵花寶典,欲練神功必先自宮!你要當天下第一,好,先自宮了再說,最後練不練得成,那還得看你運氣,如何,你干不干?

只有荀彧、程昱堅持認定要干,並將毛玠的戰略思想進行了升華:「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

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

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早圖,使豪傑生心,後雖為慮,亦無及矣。

兩位謀士說中了曹操的心裡話。

其實,迎來天子「令」得了誰並不重要,關鍵是曹操需要一個名份。

曹操出身於宦官之家,爺爺是太監,爸爸是貪官,怎麼說也不光彩,所以他需要用「忠君」的意志,來抗衡名份的低下,助力治國平天下的雄心。

袁紹、袁術四世三公,劉表宗室俊傑,且都是東漢末年士人運動中的政治明星(劉表同時名列「八及」、「八顧」、「八俊」, 一舉榮獲三項大獎,非常之牛,詳見《後漢書黨錮列傳》),影響力無與倫比,根本不需要迎奉皇帝以自重(其實心內盼望著皇帝被搞死更好);劉璋、公孫瓚則擁兵一隅,在地緣方面也沒法去迎。

說來說去,群雄中還是只有曹操能去走這重整河山的第一步,或許這就是緣分吧!有了天子,曹操就能搶占意識形態的制高點,以至萬民歸心,諸侯歸不歸心倒無所謂,一路征討過去就是。

這可能是曹操一生中最重大的戰略決策了,直到現在,我們也無法確認它是對是錯。

總之,這是一次偉大的政治冒險,其積極作用與負面效應都那麼明顯,曹操本人不也是這樣的矛盾體麼?

或許,迎奉天子只是引刀自宮的一次衝動,但曹操既然已經選擇,那就永不後悔,不管流芳百世,或是遺臭萬年,還是死無葬身之地。

因為英雄鐵膽;因為英雄無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