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諸葛亮相比,此人舌戰群儒堪稱震古爍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先來回顧「演義」里諸葛亮的舌戰群儒。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以使節的身份面見孫權,意在建立聯吳抗曹統一戰線,達到三分天下的政治、軍事目的。

而代表劉氏集團利益的諸葛亮,自然免不了要與以張昭為首的降曹派發生口舌交鋒,於是便有了「演義」中的舌戰群儒。

東吳降曹派多是滿腹經綸的文官,諸葛亮要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他們並非易事。

加之皇叔當時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諸葛亮手頭其實並無多少談判的資本,致使這場辯論更加困難。

但諸葛亮依然憑藉自己的犀利言辭和聰明才智,逐一化解了張昭、虞翻、步騭、薛綜、 陸績、嚴畯、程德樞眾文人儒士的百般刁難,降曹派慘遭滅團,「眾人皆盡失色」。

最終促成了改寫三國歷史的赤壁之戰。

范縝,南北朝時期傑出的無神論者,他也曾有過舌戰群儒的經歷。

范縝的舌戰群儒起因於他的驚世駭俗之作《神滅論》,此書一出,朝野譁然,梁武帝不樂意了,看來事情徹底鬧大了。

梁武帝以朝廷的名義集結王公權貴、精英知識分子及佛僧60多人,組團反駁范縝。

其陣勢絲毫不亞於1300多年後那場改寫了人類科學史的曠世之辯——達爾文牛津之辯。


南朝佛教鼎盛,梁武帝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佛教徒,曾數次捨身寺廟,再以重金贖回。

梁武帝尚且如此,丞、民豈不效尤?南朝的佛教氛圍就可想而知了。

范縝此舉不僅觸犯了隨時可以給他判斬立決的梁武帝,甚至堪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范縝舌戰群儒的過程,史書沒有記載,我們只知道結果:范縝始終沒有屈服。


南朝在靜水心中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除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印象外,腦海里浮現的就是當年那場震古爍今,堪稱世紀之辯的精彩場面,范縝舌戰群儒的風采猶在眼前。

先不說諸葛亮的舌戰群儒能否做實,「演義」里的描寫也算精彩,若與范縝的舌戰群儒相比,實在差一大截。


一、范縝所面臨的形勢很嚴峻。

范縝面對的是國之BOSS梁武帝,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在氣勢和心理上都不占優勢;而諸葛亮面對的僅僅只是孫權手下的謀士,怎麼發揮都不會有太大的後顧之憂。


二、范縝舌戰群儒的難度較大。

范縝面對的對手必定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而梁武帝很有可能就是主辯手;諸葛亮面對的雖然也非等閒之輩,但背後最最關鍵的人物孫權卻是個主戰派,這就無形之中大大降低了辯論的難度。


三、范縝舌戰群儒的規模大。

范縝的對手人數幾乎是諸葛亮對手的10倍,要面對60多人的「群毆」,這不是一般人敢挑戰的項目,口水是會淹死人的。


四、范縝的舌戰群儒專業程度極強。

范縝那場辯論更像是學術辯論,面對隨時可以去他性命的梁武帝,他不能打馬虎眼;而諸葛亮舌戰群儒則更接近於外交談判,可顧左右而言他,比如諸葛亮始終都沒有正面回答步騭的質疑:無成本忽悠東吳抗曹麼?


靜水突然有點喜歡梁武帝了,他完全可以直接殺了范縝啊……

「靜水笑滄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舌戰群儒吳國在場謀臣一覽

曹操大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盟,共同抵抗曹操。這樣,就發生了《三國演義》中著名的「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場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動,使聯吳抗曹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之真相

曹操大軍壓境,孫權的曰子很不好過。武將有的說降,有的說戰,文官是個個說投降。投降派大概占到 了75%的比例。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老闆說了算。大家都在力爭說 服孫權,希望孫權能夠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