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背有「弒兄篡權」之名,評價頗低,卻開創了盛世30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兩宋指的是歷史上的北宋和南宋兩朝,就像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一樣,中間都出現了重大的政治危機抑或是篡權滅亡的危險,卻都能夠再次的轉危為安中興延續一姓之朝的國祚,在中國歷史上王朝超過200年的(除了夏商周三朝當時還不能稱之為封建社會)只有漢唐宋明清五朝,而國祚延續300年的也只有漢朝和宋朝(夏商周是奴隸社會就不計算在內了)。

宋朝從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到1279年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負末帝趙昺投海身亡宋朝滅亡一共歷經18帝,享國319年,如此的歷史開局和結局可謂是波瀾壯闊,其中在眾多皇帝中有一位的繼承方式成了千古疑案,後世對其評價頗低,卻奠定了大宋三百年偉業的基礎,他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改名)。

斧聲燭影

宋太祖黃袍加身後順利的當上了皇帝,作為五代晚期的武將,他深知武將奪權的弊害,故後來演了出「杯酒釋兵權」的大戲而奪得了石守信等大將的權力,傳說趙匡胤母親昭憲太后杜氏在臨死之前曾親自向兒子交代等你死後要讓你的弟弟即位,不能再重蹈後周的覆轍了(傳說而已,沒法考證據說是趙光義登基後編造的)。

因此後來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大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歷史上著名的「斧聲燭影」就這樣產生了,究竟趙匡胤是怎麼死的是不是趙光義謀害的一直都是一個謎成為了千古謎案(按道理當時趙匡胤的兒子都二十多歲了根本就不存在後周小皇帝被奪權的風險了,只是歷史既成事實沒辦法去揭開謎底了,留給後人的只能是猜疑)。

千百年來背有「弒兄篡權」之名的趙光義一直被人們所褒貶不一,毛主席曾評價「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

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不擇手段,急於登台」。

陳寅恪先生則褒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無論如何,宋太宗趙光義也算是鞏固了宋朝統治的基礎,特別是徹底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征戰局面,統一了南方,在其任內,與民休養生息,鼓勵農耕,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為宋朝的統治民眾基礎奠定了關鍵作用,但在對遼的北伐戰爭中卻以慘痛的失敗而告終,為後世的北部邊疆危機埋下了伏筆,趙光義是北宋初年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前前後後經營王朝數十年各項基礎和制度的創製都為300年帝國基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文/歷史山人原創,任何抄襲者必將追究責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燭影斧聲:宋太祖駕崩的背景和背景音樂

中國古代社會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從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成為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條,很少發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將皇位傳於他人的事件。但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