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降將那麼多,為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各個諸侯之間的不斷較量,導致不少將領在各個諸侯之間不斷流動。

換而言之,對於魏蜀吳三國中的將領,都有過「降將」的經歷。

比如魏國的張遼,曾經是呂布的手下,後來投降了曹操,而張郃則是袁紹的手下,於官渡之戰時投靠了曹操。

就蜀漢來說,姜維、王平都曾是曹魏一方的將領。

而對於蜀漢的糜芳、傅士仁,則投靠了東吳。

那麼,問題來了,在三國時期,降將有很多,為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並且被黑得最慘呢?

首先,雖然三國中降將有很多,但是,就于禁來說,在投降之前可謂曹魏的名將,已經不是普通的將領,這是其被黑得最慘的原因之一。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早在官渡之戰之前,于禁就因為功勞被封為益壽亭侯。

此後,于禁歷任偏將軍、虎威將軍、左將軍。

彼時,劉備、馬超、張郃、郭淮等名將都曾擔任左將軍一職。

由此,在投降關羽之前,于禁已經是魏國的高級將領。

與此相對應的是,姜維在投降諸葛亮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參軍,也即連一個將軍都不是。

其次,于禁之所以不被曹魏原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龐德的對比。

在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于禁雖然選擇了投降,但是,當時的龐德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盡,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龐德曾經也是降將,一開始跟隨的是馬超,後來才投靠到曹操麾下。

但是,因為和關羽一戰,並且寧死不降,龐德受到了後世的稱讚。

由此,在龐德的對比下,于禁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批評。

對於當時的魏國,如果原諒了于禁,顯然會讓龐德的後人寒心。

同時,對於于禁這位降將,投降之後的經歷也比較複雜曲折。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姜維、張遼、張郃等人雖然都是降將,但是,因為之後又不斷立下戰功,所以逐漸獲得了相對較好的名聲。

比如姜維在蜀漢最終做到了大將軍一職,並且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多次北伐中原。

而就于禁來說,投降關羽之後,卻沒有獲得立下戰功的機會。

最後,在於禁投降關羽之後,因為孫權的背後偷襲,關羽兵敗被殺,于禁最終落到了東吳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東吳因為擔心蜀漢的報復,已盡向曹魏稱臣了,所以自然也要將于禁送回到曹魏一方。

由此,不管是在蜀漢還是在東吳,于禁都沒有重新立下戰功的機會了,這和姜維、張遼、張郃等降將的經歷是明顯不一樣的。

並且,于禁在回到曹魏的時候,曹操已經去世,而剛剛登基的曹丕,和于禁之間的感情顯然不太深厚。

公元221年,曹丕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諡號是厲侯。

文/情懷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二十四位大將真實排行,結果出乎意料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關於這個歷史時期,我們知道的版本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陳壽的《三國志》,以及元代的《三國志平話》,在這些版本之中,讓我們熟悉並且非常了解這個時代的風流武將,在民間就有這樣的排...

三國時期曹魏的五子良將最後的結局如何

五子良將是三國時期魏國的五位傑出軍事將領。這五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以及徐晃。《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撰寫魏書部分的時候,將這五位將軍合在一起做傳,並且評價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

關羽水淹七軍,為何龐德戰死而于禁投降?

大家都知道,三國蜀漢有五虎上將(其實這是演義杜撰),而魏國則有五子良將(這可是史記有載)。這五將分別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而這五人中於禁是被黑的最慘的一個,因為他曾經投降過。可是張遼、...

三國那些跳槽將軍的經歷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亂時期,戰爭不斷。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因此這一時期名將輩出。由於漢末天下大亂,接連發生黃巾起義、董卓亂政、群雄割據、三足鼎立等事件,經常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台,最後經過...

三國十大名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走馬觀花,最終分屬三國。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階段,(220年-280年)介於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從...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