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有名的十大降將,第7曾戰平關羽,第3惡名遺留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最有名的十大降將,第7曾戰平關羽,第3惡名遺留千年

武將征戰沙場,卻臨危歸降,此等行徑必將成為人生污點,被後世所不齒。

然而在諸侯紛爭的三國時期,卻並沒有這種苦惱。

只因當時各股勢力此起彼伏,投降反倒被認為是識時務的做法,也成為爭霸歷史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接下來,小編就來三國演義中的十大降將,一人曾戰平關羽,圖3惡名至今仍洗不掉。

NO.10 馬超

馬超,是蜀漢的開國猛將,位列「五虎上將」之一。

少年成名的他,多次被曹操徵兆入京為官,但都被他拒絕。

後割據三輔,聚集人馬對抗曹操,無奈最終失敗。

自失敗後投靠張魯,後又轉投劉備,建立了赫赫戰功。

不過很可惜的是,在多次轉投過程中,妻兒老小被曹操所殺,從此淪落為孤家寡人。

NO.9 張遼

張遼,是曹魏著名的將領。

曾跟隨丁原、董卓與呂布,後呂布戰敗,轉而歸降曹操。

張遼勇猛無畏,曾追隨曹操四處征戰,可謂是立下了不朽戰功。

後曹操赤壁之戰敗退,張遼被任命堅守合肥,曾多次擊敗孫權的進攻。

後以七千將領大破孫權十萬大將,還差點活捉孫權,此後一戰成名,也有了「張遼止啼」的典故。

NO.8 魏延

魏延,蜀漢的著名將領。

他曾歸屬荊州劉表,後投靠長沙太守韓玄。

當時劉備入川抵抗張魯,魏延聽聞後率部隊助攻,從而正式投入劉備麾下。

在劉備攻入漢中後,他被任命為鎮遠大將軍,鎮守漢中數十年。

後追隨諸葛亮多次北伐,建立了赫赫戰功,然而他與楊儀不合,爭權敗逃後,卻被馬岱斬殺。

NO.7 龐德

龐德,本是個勇猛大將,卻被時勢所逼,不得不多次換主。

他原先投靠馬騰馬超,後追隨馬超投靠張魯,無奈張魯戰敗歸降曹操,龐德也只能順勢歸降。

在曹操麾下,龐德並不得到重用,為謀得更好發展,他努力爭取到出征的機會。

此次迎兵出戰,敵方將領乃是萬人敵關羽,龐德卻絲毫不畏懼,與之戰平還放箭射傷了關羽。

只可惜被豬隊友于禁所害,在水淹七軍時被生擒,拒死不降被斬殺。

NO.6 夏侯霸

夏侯霸,夏侯淵次子,本是曹魏的著名將領。

在嘉平元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曹爽被殺。

昔日夏侯霸得到曹爽重用,與郭淮政見不合。

在聽聞曹爽死後,夏侯霸害怕遭到迫害,於是轉而投靠蜀漢。

在蜀漢期間,他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多次追隨姜維伐魏。

不過最終死於洮陽城萬箭之下,堪稱英勇將士。

NO.5 張郃

張郃,魏國著名將領,亦是五子良將之一。

他曾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張郃率領部下歸順曹操。

隨後四處征戰,為平定北方,立下了不朽戰功。

或者換句話說,正是這次投降,讓張郃名流千史。

就說諸葛亮首次北伐,當時就是張郃擊敗馬謖,徹底打亂諸葛亮的謀劃。

但能力出眾的他,在曹魏人才濟濟的陣營中,反倒顯得有些不夠用。

NO.4 關羽

騎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如此威嚴的形象,便是關羽穿搭標配。

早期他追隨劉備,只能四處奔波,後被曹操生擒。

曹操使出渾身解數,又是金銀珠寶,又是高官厚祿,關羽仍舊不為所動。

當斬殺袁紹麾下大將顏良後,知遇之恩也算報完,就辭別曹操,毅然選擇回到劉備身旁。

這段千里追兄的經歷,被廣泛傳出,關羽也成為忠義的代表人物。

NO.3 呂布

提起呂布,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曾先後認丁原、董卓為義父。

然而利益當前,或是被美色所禍,呂布選擇殺害義父。

這樣的行徑,未免太過卑鄙,因此呂布也被冠以「三姓家奴」的稱號,至今惡名仍洗不清。

後來呂布反叛曹操,選擇與袁術結盟。

曹操大怒之下,率兵圍攻下邳,呂布戰敗不敵被生擒。

他本想投降,無奈劉備那句「公不知丁原、董卓之事乎?」,直接將他置於死地。

NO.2 姜維

姜維,原是曹魏的中郎將,後被懷疑有異心,無奈下只能投降蜀漢。

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其遺志,繼續北伐抗擊曹魏。

在北伐對抗中,他曾與鄧艾、郭淮交手,多次都占得上風。

然終歸蜀漢只是小國,想要力挽狂瀾,是何其困難的事情。

在劉禪選擇投降後,姜維仍想要復興蜀漢,他假意投降鍾會,卻暗中鼓舞鍾會造反。

沒成想最後反叛失敗,姜維也被斬殺。

NO.1 于禁

于禁,原屬於鮑信手下,被派遣前去討伐黃巾軍。

後轉投曹操,因其謹慎行事的作風,受到曹操的大力讚揚。

不過如此能力出眾的將領,最後卻落得個晚節不保的下場。

當時襄樊之戰中,戰事不敵敗北,于禁竟毫無骨氣,直接選擇投降關羽。

關羽被孫權擊敗,于禁得以回到魏國,曹丕出言諷刺其行徑,于禁羞愧下自殺。

三國這十位猛將,在諸侯混戰的歷史中,同樣選擇投降,最終卻得到了不同的結局。

哎,果真是世事無常。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三國時期,投降也是個技術活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對於效命主上而征戰沙場的武將來說,都有戰死沙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一說,臨陣歸降,在以軍人身份自居的武將來說,算得上是最為恥辱的事情。特別是在封建時期,上至文臣武將,下至婦孺草莽...

三國中降將那麼多,為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各個諸侯之間的不斷較量,導致不少將領在各個諸侯之間不斷流動。換而言之,對於魏蜀吳三國中的將領,都有過「降將」的經歷。比如魏國的張遼,曾經是呂布的手下,後來投降了曹操...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