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曹魏集團的哪些名將,曾有過投降記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張遼

張遼是曹營五子良將之一。

張遼武藝高強,據關羽評價,其武藝不在關張之下(當然實際上沒那麼強)。

更重要的是,他極有大將之風。

治軍嚴謹,遇事冷靜,處於危機時又極富膽略。

張遼初時從賊,在呂布手下的地位還不如高順。

雖然他想做個忠臣,但是當真為了呂布而死,他真的心甘情願麼?我看未必。

在白門樓上,張遼痛罵曹操。

一開始他可能拉不下臉來投降,心想死了算了。

但是心中又是大不甘心,憤懣不已,怨天怨地怨呂布,於是開口罵個痛快。

在劉備關羽的求情下,曹操願意接納張遼,於是張遼也就投了降。

這個過程其實是有點尷尬的。

剛剛你還一腔激憤、大義凜然、誓死不降,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過了一會你就要跪拜曹操,奉他為主。

真的是很
尷尬啊。

後來,張遼在勸降關羽時說的一番話,就表明了他的真實心態:

良臣徒死無益,要留下有用之身,不可逞匹夫之勇。

張遼投降曹操,的確是非常好的選擇。

張遼在曹操手下,才能得以盡情施展,屢立戰功。

張遼絕對算是曹操眼前的紅人。

張遼不止受到賞識,而且是有實際職權的。

他鎮守合肥,防範東吳方向,跟留守漢中的夏侯淵一樣,都是一個方面軍的統帥,相當於大軍區司令。

連資歷最老的樂進、李典,都只能做他張遼的副將。

2. 徐晃

徐晃也是曹營五子良將之一。

一開始是楊奉的手下,楊奉對他也還算器重。

但是徐晃是個有眼光的人

在曹操派獵頭滿寵去挖他的時候,他果斷作出選擇,歸附了曹操,從此成為曹操的忠實戰將。

徐晃是「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的忠實信奉者。

有更好的去處,就大大方方地去。

徐晃在曹操手下沒有得到張遼那樣的大軍區司令的職權,多是作為先鋒或戰役指揮員。

雖然如此,徐晃在曹營的地位,仍然算是高的。

曹操對他非常器重。

徐晃很有人格魅力,不僅曹操欣賞他,曹營諸將跟他的關係也都不錯。

在曹營短暫待過的關羽,也跟他頗有交情。

想想關羽是何等高傲的人,整個曹營,只有張遼和徐晃,能跟關羽成為朋友。

其他人,
關羽不怎麼瞧得上。

但是徐晃是公私分明的。

他曾經率領過援軍去救曹仁,並擊敗了關羽。

如此,也算是戰功顯赫了。

3. 張郃

張郃本來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是僅次於顏良文丑的大將。

但是袁紹這人,大家都看出來了,他不怎麼愛惜人才。

張郃在他手下,想必也不怎麼得志。

當曹袁交鋒時,張郃早就仰慕曹操的雄才大略,被郭圖在袁紹面前進了讒言後,立即果斷決定主動去曹營投降。

爽爽快快、大大方方,沒有一絲的遲疑猶豫,沒有一絲的扭扭捏捏,沒有任何的欲迎還拒。

這是最坦蕩、最主動的一次投降。

4. 于禁

在曹操手下的外姓武將里,于禁的資歷僅次於樂進、李典。

哪怕算上曹操的親族將領,也只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的資歷比他深。

所以于禁屬於曹操起家時的老班底,是重要的老臣。

于禁以穩重堅毅聞名,擅長部隊的管理,尤其是在軍紀軍風的維持上很有原則,所以于禁很受曹操賞識。

因為既有才能又是嫡系老臣的緣故,在水淹七軍之前,于禁是左將軍,官位在外姓將領中是最高
的,高於同時期的張遼、徐晃和張郃。

張郃在很多年後,到了曹丕時代才混上左將軍的高位。

于禁不僅是左將軍,而且「假節鉞」。

假節鉞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理解為持有尚方寶劍,就是可以不經匯報和請示,直接處死屬下將領,如同君主親臨一般。

可是這麼一個以「堅毅穩重」出名的位高權重的武將,居然在率軍援救曹仁時,動起小心思。

他怕先鋒官龐德搶了功勞,總給龐德小鞋穿。

又拒絕龐德的勸諫,在低處紮營,結果被關羽放水淹得全軍覆
沒。

當時的人們也許會感嘆:「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于禁追隨曹操幾十年,治軍有方,戰功赫赫,軍中威望崇高。

可惜人們只會記住,水淹七軍的于禁不僅花花腸子多,投降起來也是痛快。

但是他的痛快投降,跟張郃的痛快投降,卻是兩種不同的下場。

張郃投降了明主,建功立業。

于禁作為敗將,狼狽投降了關羽,可沒混到蜀漢的一官半職。

關羽壓根不正眼瞧他,直接把他像狗一樣關在牢里。

關羽在曹營時,跟于禁應該是有過接觸的,但是他們沒能成為朋友。

可能是高傲的關羽從來都瞧不上他。

後來關羽戰敗身死,東吳把荊州大牢里的于禁弄了出來,交還給曹魏。

那時魏國是曹丕當家,曹丕跟于禁哪有什麼交情,直接讓于禁去當守墓人,還百般羞辱。

最後于禁羞愧而死。

其實投降這事,也算不上是極度羞恥的事情。

三國演義中的名將們,大部分都有過投降記錄。

呂布是三姓家奴,而且向曹操乞降而不得;傲嬌的關羽投降過曹操;一時風頭無倆的錦馬超投降了劉備;就連劉備自己還依附過袁紹、曹操、劉表等人;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做過投降曹操的打算,在劉備傾國之軍伐吳前也考慮過投降......

投降真不是多大點事兒。

于禁投降後,曹操也能理解,沒為難於禁的家人。

可惜接受于禁投降的是目中無人的關公。

如果換作是劉備納降,那以于禁在曹魏的官階地位,投降劉備後混個雜號將軍是毫無問題的。



5. 龐德

龐德是西涼勇將。

單論武力值,他是曹營中僅次於典韋許褚的人物。

龐德曾經跟張郃、許褚、徐晃等人車輪戰過,那些曹營將領都稱讚龐德的武藝。

其實龐德不僅武藝高強,戰陣上也頗有見識。

在他輔佐馬超時,還經常給馬超出謀劃策,屢建奇功。

後來做了于禁的先鋒官,也給於禁提了很有見地的建議,但是于禁怕他奪功,總是掣肘他。

龐德作為有勇有謀的良將,很可惜,一直遇不到明主。

一開始輔佐無腦愣頭青馬超;後來隨馬超一起投奔到了漢中,馬超自己外出作戰失敗投降了劉備,留下龐德徹徹底底成了神棍張魯的手下。

後來總
算到了曹操麾下,但難得當一次先鋒官,領導卻是于禁,最後還把命丟了。

真是倒霉催的。

如果在漢中的時候,龐德沒有生病,而是跟著馬超去征劉備。

那最後的結果應該是馬超、龐德都成了劉備的手下。


6. 夏侯霸

這個不得不提。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而夏侯淵又跟曹操是連襟。

也就是說,曹操是夏侯霸的大姨父。

這可是曹氏的親族,按理說,夏侯霸是絕不應該投降蜀漢的。

但他偏偏就投降了,因為在魏國的政治鬥爭中有點混不下去了,他看到了司馬懿的勢力在急劇膨脹。

為求自保,只好投降了蜀漢。

應該說,夏侯霸的投蜀,是走投無路的無奈選擇。

作為皇親國戚,居然主動降敵,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但是魏國即將被篡國,他所背叛的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祖國」,所以,在情理上似乎也不該太受
指摘。

夏侯霸一降蜀漢,就立即被封為車騎將軍。

這比他在魏國的官職還要高。

但沒過太久,夏侯霸就死於鄧艾之手。

他的投降,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魏國的十虎上將是誰

No.1悍將無敵-- 夏侯惇[字 元讓] 《三國志 夏侯惇傳》中記載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

曹魏五子良將(三國志篇)

曹魏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相比,曹魏的五子良將似乎我們對他們還是比較陌生的,本次報導就向大家介紹曹魏的五位異姓虎將,其實曹魏的五子良將的實力同樣強勁,雖然比不上蜀漢的五虎上將,但...

關羽水淹七軍,為何龐德戰死而于禁投降?

大家都知道,三國蜀漢有五虎上將(其實這是演義杜撰),而魏國則有五子良將(這可是史記有載)。這五將分別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而這五人中於禁是被黑的最慘的一個,因為他曾經投降過。可是張遼、...

助曹操逐鹿中原的五子良將,誰才是第一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