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些跳槽將軍的經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動亂時期,戰爭不斷。
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因此這一時期名將輩出。
由於漢末天下大亂,接連發生黃巾起義、董卓亂政、群雄割據、三足鼎立等事件,經常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台,最後經過赤壁之戰逐漸形成了魏蜀吳三大勢力,所以武將們也是走馬燈般的效忠與各方勢力。
今天小編只為大家總結一下魏蜀吳三國的跳槽名將們的精彩人生。
魏國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官至前將軍、征東將軍,獲爵晉陽侯,諡號剛候。
主要成就陣斬蹋頓,擊破烏桓;合肥大戰,威震東吳。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御孫權。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
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
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眾望,抱病擊破吳將呂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徐晃(?-227)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縣東南)人。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
原為軍閥楊奉的部下任騎都尉。
公元196年,曹操擊敗楊奉後投靠曹操。
參加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
曹操曾稱讚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在曹操軍中歷任裨將軍、偏將軍、橫野將軍、平寇將軍。
官渡之戰中燒毀袁紹的後勤糧草有功,加封都亭侯。
曹丕稱帝登基後官拜右將軍,封逯鄉侯,後進封楊侯。
擊敗劉備於上庸後,駐守陽平關,改封陽平侯,假節鉞,食邑3000。
徐晃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曾說過:「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
公元227年病逝,諡壯侯。
龐德(?-219年),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
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
張白騎在弘農反叛時,龐德也參與戰鬥。
每次出征常衝鋒陷陣,勇冠涼州三軍。
後幾經輾轉,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被授官立義將軍,封關內亭侯,食邑三百戶。
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
兩軍對壘期間,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前額,被關羽軍稱作「白馬將軍」。
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鏃射盡,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為關羽軍所擒。
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泰安南)人,三國時期曹魏武將,魏國五良將之一,官至左將軍、威遠將軍,獲爵益壽亭侯。
主要成就討伐黃巾餘黨、於張繡叛亂中堅守營壘。
最早隨鮑信起兵,後來又一起歸附曹操,被任為官軍司馬,從此跟隨曹操四處征戰。
身經百戰,曹操每次出兵,于禁必為前鋒;曹操每次退軍,于禁必為後衛。
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一起,都是曹操手下名鎮天下的大將。
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
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一代名將晚節不保。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孫權遣還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諡曰厲侯,有一子於圭。
張郃(hé)(?-231年),字儁乂(yì),冀州河間國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五子良將之一,於曹魏建立後加封為征西車騎將軍,獲爵鄚侯。
主要成就江陵破吳、街亭敗蜀。
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
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
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後屯陳倉。
[1]張郃多次抵禦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進攻,於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
諡曰壯侯。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臧霸(約165年-230年),又名奴寇(據《魏略》),字宣高,兗州泰山郡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曹魏時期武將及政治人物。
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與臧舜。
年少時曾召集數人將獲罪的父親救出,此後四處流亡。
後來成為陶謙麾下的騎都尉,負責募兵抵抗黃巾軍,與孫觀、尹禮等人擁兵駐屯於開陽,自成一股獨立勢力。
於建安二年領兵擊敗蕭建,占領莒城。
導致呂布發兵攻擊臧霸,而後兩人和解。
呂布戰敗後,與孫觀等人投降了曹操,被任命為琅邪國相。
臧霸在曹操與袁紹、孫權等諸侯的戰役里,戰功赫赫,官至鎮東將軍。
曹魏建立後,臧霸被封為執金吾,領有食邑三千戶。
魏明帝時又加封五百戶,死後追諡為「威侯」。
李景星稱臧霸為「氣節之士」。
文聘(生卒年不詳),字仲業,荊州宛(今河南省南陽)人,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要將領,官至江夏太守、後將軍,獲爵新野候。
本為劉表麾下,負責鎮守北方外敵。
劉表去世,曹操征伐荊州,劉琮投降。
初不響應曹操的傳召,後文聘與曹操相見問到為什麼不響應召見,文聘對自己不能防禦外敵而慚愧;曹操對他的忠誠行為感概,並加以厚待,逝世後諡曰壯侯。
張繡(?-207),武威祖厲(今甘肅靖遠)人。
驃騎將軍張濟的從子。
東漢末年割據宛城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董卓部將張濟族侄,濟死領其眾,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陽),與劉表合。
後降曹操,因不滿其言行而突襲曹操,復與劉表連和。
曹操征袁紹時,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
在北征烏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說為曹丕逼死),諡定侯。
張繡是武術名家童淵的大徒弟。
戰宛城時由胡車兒偷走典韋的雙戟,然後得以槍挑典韋。
他的"百鳥朝凰槍"威震天下。
蜀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官至鎮軍將軍,獲爵永昌亭侯。
主要成就兩扶幼主、掃蕩西川、漢水之戰。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趙雲去世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關中,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
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有一女嫁於安平王劉理。
有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黃忠(?-220),字漢升(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漢叔」),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
漢末三國時期著名將領。
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
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改封后將軍,賜關內侯。
次年,黃忠病逝,諡曰剛侯。
姜維(202-264),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
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獲爵平襄候。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1]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
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劉備器重,官至前軍師,征西大將軍,獲爵都亭侯。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
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
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縣東北)人,籍貫益州。
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死後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
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封安漢侯。
為事實上諸葛亮第一軍事接班人。
吳懿(又作吳壹)(?-公元237年),字子遠,兗州陳留郡(治今河南省開封市)人。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蜀漢穆皇后吳氏兄長。
隨劉焉入蜀,劉璋時任中郎將。
劉備進攻劉璋,吳懿歸降劉備,歷任討逆將軍、護軍、關中都督。
後隨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並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費曜,升任左將軍,進封高陽鄉侯。
諸葛亮逝世後,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
建興十五年(公元237年),吳懿因病去世。
吳懿為人高亢強勁,又因其妹的身份,是當時蜀漢的重要將領。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 沛國譙(今 安徽亳州)人,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征西將軍 夏侯淵次子,其母為 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
在魏國官至右將軍、討蜀護軍,封爵博昌亭侯,屯駐隴西;在蜀漢時為主要北伐將領,多次參加御蜀和伐魏戰爭。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爽。
征西將軍夏侯玄被調入朝,由雍州刺史 郭淮接任征西將軍。
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
夏侯霸從前得到曹爽的厚待,與郭淮不和。
曹爽被司馬懿殺死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漢,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曾隨 姜維伐魏。
吳國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
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
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甘寧(?—220年),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衝將軍。
少年時好遊俠,糾集人馬,持弓弩,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組成渠師搶奪船隻財物,身佩鈴鐺,衣著華麗,人稱錦帆賊。
當地人聞鈴響,即知道是甘寧出現。
奪取船貨直到二十多歲,後停止搶劫,熟讀諸子。
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後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寧率部投奔孫權,開始建功立業。
隨孫權破黃祖據楚關,隨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率百餘人夜襲曹營,戰功赫赫,孫權曾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
」甘寧為人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
單從跳槽人數上來說吳國最少,魏蜀相當遠高於吳國,這也從側面說明魏蜀兩軍戰爭頻繁,軍力強盛,都能吸引名將們的效忠。
張遼何德何能,可位居三國文武全才之首?
三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那些文臣武將,而且後人還給予了他們十大文臣之排名,十大武將之座次。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那些要文能文要武能武的全才,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十大著名降將,到底誰混得最好,誰最悲慘?
《三國演義》展現了東漢末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在這段混戰的歷史裡面,猛將謀臣比比皆是。諸侯爭霸之間,哪種驚心動魄,氣動山河的場面難以忘懷,隨著各大諸侯之間的勢力此起披伏,各式各樣的投降派成為三國演義...
三國著名的九大戰將,百萬軍中橫衝直撞的趙雲都沒能排在第一
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叫得上名號的卻只有24個,但是永遠讓我們銘記的卻只有九大戰將,其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趙雲都沒能排在第一,其實令我也很驚訝。下面對三國著名九大戰將排名進去一個簡單敘...
三國十大超級武將排行,蜀漢占了六個還是沒能一統天下,實在可惜
漢末風起雲湧,各方梟雄不甘雌伏,借黃巾之勢舉兵割據一方,東漢王室沒落無力控制;在諸侯紛爭期間,大力發掘民間能人異士為之效力,成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現將三國十大名將做一個排行,僅供參考:TOP、1...
盤點三國:三國最強二十四名將 誰才是你心中的英雄!
1.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後中王允連環計刺死董卓。也曾為袁術效力,曾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
在三國時期,投降也是個技術活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對於效命主上而征戰沙場的武將來說,都有戰死沙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一說,臨陣歸降,在以軍人身份自居的武將來說,算得上是最為恥辱的事情。特別是在封建時期,上至文臣武將,下至婦孺草莽...
三國時期另投明主後反而有了更大的成就的五大名將,第四位最牛
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投降沒有什麼見不得,有些反而另投明主後有了更大的作為。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盤點一下三國時期中有哪些降將得到了重視!
三國十大著名的降將,臨陣歸降卻名留青史!
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投降者都會遺臭萬年。但是,在三國時期有那麼幾位著名的投降將領,他們不但沒有為後世所唾棄,反而做到了名垂青史。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吧。
三國二十四名將,第一毋庸置疑!
二十四、姜維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
民間流傳的三國24名將,你覺得靠譜嗎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三國武將排名的打油詩,時間大約東晉以後,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版本也有很多,現在小編就取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其詩如下。詩為:一...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將排行榜
說真的小編寫到這都不知道怎麼下手了,因為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名將好像雨後的竹筍,太多了,肯能好多人都聽過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