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竟將一代名將寫成草包,此人到底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
前三人是都是轉投曹操的,于禁和樂進是曹操一手栽培。
五個人因為羅貫中「擁劉反曹」的傾向,在小說中描寫得很少,把他們的戰績幾乎抹殺了,徐晃擊殺文丑變成關羽的戰績,于禁戰敗被俘被寫成乞命投降,樂進幾乎沒什麼戰績出現。
張郃最慘,對他的勝仗隻字不提,兩次擊敗諸葛亮的北伐也歸功給了司馬懿,而且把他寫成了一個草包將軍。
歷史上的張郃是一個智勇雙全,擅使長槍的猛將。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
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東漢末,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
江陵之戰
魏文帝繼位,以張郃為左將軍,「詔郃與真討安定盧水胡及東羌,召郃與並朝許宮,遣南與夏侯尚擊江陵」《郃傳》。
魏初,諸曹夏侯從戰統軍是定俗,而真正在前線奮戰的,卻是張郃這樣的外姓將領。
(因為張郃既非諸曹、夏侯嫡系,又非諸帝身邊近臣,即使此後再有功,也被當權者想辦法把功勞轉移給了親信嫡系。
所以終文帝一世與明帝初年,雖張郃數戰有功,卻未得升進。
)
這個江中洲具有相當重要軍事意義,對曹魏而言,可以阻斷對江吳軍的救援,對東吳而言,以之為基地可以隨時進擊江陵城下,換句話說,占據了江中洲,便把握了整個戰局的主動,事實上,正是由於後來魏軍占領了江中洲,使得東吳多支援軍長期束手無策。
此戰水陸兩線,吳方從正面帶來最大的壓力當是孫盛屯塢里的萬餘人,而率主力渡江激戰的,最終將孫盛部擊破占領江中渚的,乃是張郃。
街亭之戰
街亭之戰,成為三國的經典戰例之一,而馬謖由此戰成為後人的笑柄。
《三國志·馬謖》:「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後人多以此戰笑馬謖不知兵,然而卻很少看到,馬謖面對的,是知兵善變的張郃,而演義中卻變成了司馬懿。
歷史上,曹真被牽制、司馬懿在荊州,能用的就只剩張郃。
而一但戰敗,明帝自身所在的長安便將暴露在蜀軍面前,此時明帝也是抱著搏一把的心態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了張郃身上,「特進」就是在這關鍵時刻對張郃的破例提升。
馬謖在優勢情況下,統領大軍對敵卻不敢踞城硬戰,試圖上山踞險,舉錯煩擾,無不表明,一向「好論軍計」的馬謖「臨事而懼」了,一懼之下,便失去理智,罔顧軍法,這正應了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之言,馬謖之失,不在於才智,而在於器量,令他所恐懼失常的,是張郃的威名。
而此戰中的張郃,的確是與他一直的威名相符,輕鬆的利用馬謖的破綻將其全軍擊敗。
在不利情勢下冷靜應變,最終抓住對方破綻將之擊破,使得己方的不利得以全面扭轉,這看似平凡實際上卻又是難為之事吧。
此役之後,諸葛亮費盡心思所造成的大好形勢頓時全部喪失,不得不退回漢中。
諸葛亮出祁山最成功的一次,卻以張郃的完勝而收場。
而張郃隨後又拔軍討平了叛魏應蜀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
街亭一戰,實際上是張郃以孤軍擊敗蜀軍的主力,這樣的結果令魏明帝也為之感動,《郃傳》:「詔曰:『賊亮以巴蜀之眾,當虓虎之師。
將軍被堅執銳,所向克定,朕甚嘉之。
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
』」壯語之下,也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吧。
陳倉之戰
街亭之戰後,諸葛亮利用關中空虛之機復出攻陳倉(第二次北伐),「帝驛馬召郃到京都。
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
」作為外姓將領,能得到這樣的待遇,這在曹魏建國以來絕對是未有之事。
由此可以看到魏明帝對張郃的信重。
而之後的事實,也驗證了張郃熟知兵機:「因問郃『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郃知縣軍無谷,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這就是傳說中的料敵千里之外吧。
儘管張郃已料到了陳倉之戰的結果,為使明帝安心,他還是晨夜進軍,「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
陳倉圍解,張郃被招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
僅次於大司馬曹真與大將軍司馬懿。
這個名號應該是夾雜了種種含義的,「車騎」是由左將軍的提升,這本是一直以這樣一個前所未有又威武無比的軍號。
在曾經共同奮戰的同輩人逝去後這麼多年,張郃才達到他的最高點。
木門道之戰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復出祁山。
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
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被諡為壯侯,兒子張雄繼嗣。
由於張郃前後征戰有功,魏明帝分張郃的食邑,封張郃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封他的幼子爵為關內侯。
歷史評價
張國良在評話三國中評價張郃為河北四庭柱之一。
陳壽對張郃的評價是:「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這樣的智將,在朝野內外有著崇高聲望,為敵人所懼怕。司空陳群曰:「郃誠良將,國所依也」。
張郃被明帝和重臣們視為國之支柱,他的死,是當時朝野傷悼之事。
張郃的一生勝仗無數,屢克敵軍,而且深諳韜略,智勇兼備,不負魏將「五子良將」之名,無怪乎劉備和諸葛亮都對他深深懼憚。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出於「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抹殺了張郃的這些戰績和智謀,不僅對他的英勇善戰寫得很少,而且隻字不提他是一位為劉備和諸葛亮所深深懼憚的大將,還把他描寫成一個草包將軍,這對他非常不公平。
他是曹家最後一員大將,有他在,司馬懿豈能奪權?
大將軍曹真是曹操的族子。自大司馬曹休去世後,曹真成為曹家最後一員大將,也是朝中唯一能與司馬懿抗衡的人。曹真的父親是曹邵。曹操起兵反董卓的時候,曹邵為曹操募兵,不幸遇害。曹操收養了孤苦的曹真,待他...
軍師間的對決——諸葛亮大戰司馬懿
公元228年至234年,魏和蜀漢之間進行了六場大戰,也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戰。祁山,位於甘肅禮縣東、西漢水北側,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鹵城(今鹽官鎮),綿延約50華里。祁...
別被電視劇騙了,其實真實的三國是這樣的
1、根本沒有什麼「五虎上將」。劉備當年攻占西川,開啟了人生中最輝煌的階段,後來又打下了漢中,奠定了蜀國的基業。隨後,他封了四大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至於趙雲...
讀《三國志》說漢中——張郃在漢中臨危救曹軍
張郃是三國時的名將,《三國志·張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劉備憚郃而易淵。」張郃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赫赫戰功。陳壽寫張郃傳,主要寫了曹劉定軍山之戰和諸葛亮北伐首出祁山及再出祁山戰爭中張...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張郃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
司馬懿為何要陷害張郃原因很簡單
熟讀三國我們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 張郃 于禁 樂進和徐晃。這五個人追隨曹操南北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張郃是為曹魏效力時間最長的將軍,他原本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投降曹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