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當過縣委書記的正定縣歷史名人:三國猛將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定聲音

(請您點擊題目下方的「正定聲音」,加關注,有您的支持,正定聲音將會越來越精彩!)

常勝將軍——趙雲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

」真定指的是縣,並不是郡,真定就是現在的正定縣。

有史以來,人們就知道三國名將趙雲是正定人。

因為《三國志》和其他史書上,都有關於趙雲是常山(今正定縣)人氏的記載。

清代所修《正定縣誌》,已把趙雲列為正定人。

正定還保有「漢順平侯趙諱雲故里」碑。

世界趙氏宗親組織亦曾多次來正定省親祭祖。

其他遺存、史料頗為豐富。

常勝將軍趙雲,行事謹慎,驍勇善戰,敢於直諫,為蜀國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三國時期一位叱吒風雲的勇猛戰將。

他數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是膽」。

一生忠肝義膽,在民間及後世被廣為傳誦。

趙雲一生征戰,該勇猛時,他能勇冠三軍;該謹慎時,他能心細如髮。

對於戰爭的結果,打了勝仗他從不驕做狂妄;面對危難,他能臨危不亂、穩定局勢,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帶好部隊,避免兵敗如山倒的頹勢出現。

如果說三國裡面武將中誰最完美的話,那麼肯定是趙雲,而且只有趙雲一個這樣個性完美卻功利色彩很淡薄的角色。

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天津接見當時的正定縣委書記楊才魁時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趙雲生於東漢桓帝時期真定縣一個殷實人家,自幼讀書習武。

由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少年時期既已知書達理,精通諸般兵器,尤善使一桿長槍,深得鄉鄰賞識。

東漢末年,由於朝廷腐敗,宦官弄權,致使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先是黃巾起義,繼而軍閥割據,豪強混戰,互相征討,天下大亂。

為了維護地方安寧,真定的百姓共同推舉青年趙云為地方首領,組織人馬,訓練隊伍,保護家園和群眾的生產生活。

趙雲喜武但不逞強,有勇但不鬥狠。

趙雲初隨公孫瓚,公孫瓚曾嘲諷趙云為何不去依附袁紹,趙雲的回答不卑不亢:「天下大亂,是非難明,我僅願從能解民倒懸,安定天下的仁義英明的明主。

」出山之始,趙雲即闡明自己的志向:從軍為國,從政為民。

趙雲曾先後在袁紹、公孫瓚帳下為將,但發現這兩個人都不是仁德的明主,又不為所重用,良臣擇主而事,在遇到劉備後,見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頗有漢高祖之風,英雄之氣,與劉備一見如故,從此追隨劉備。

劉備更是倍加器重,與關羽、張飛一樣相待,直至病逝。

在《三國演義》全篇中,子龍的幾齣重要戲都是救人,他非凡的實力和高尚的人格,都在救人的過程中展現無遺。

一出場就是救人,從袁紹大將文丑槍下救下了命懸一線的公孫瓚。

這是子龍第一次救人,就救得非常有氣勢: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

……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子龍這時還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後生,而文丑已經是知名度很高的名將了,只見: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子龍不僅身手好,長相也好。

面對這樣一個頗具威名的老將毫不遜色,文丑見取勝不得,撥馬走了,年少的子龍並不追趕。

公孫瓚忙迎上前來問救命恩人名姓,子龍「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本袁紹轄下之人,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沙場上勇武過人的少年小將,下了馬鞍之後並不是個滿身殺氣的粗魯漢子,相反,他彬彬有禮,言行得體,除了一身武功之外,還有著冷靜周密的頭腦和救國救民的志向。

子龍完美,第一次出場的子龍就有一個完美的身影躍然而出:武功超群,膽略過人,一表人才,不卑不亢,胸懷天下,有勇有謀。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為曹操所敗,與妻小在當陽失散。

這時,趙云為尋回劉備妻小,毅然掉轉馬頭,殺回曹軍之中,上演了一場「長坂坡之戰」。

長坂坡是子龍的人生巔峰,也是《三國演義》里的華彩篇章,子龍的神威在這一段里表現得酣暢至極,不用做任何解說,什麼叫「如入無人之境」?什麼又叫「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看這段文字就能知道。

痛快得讓人神往。

趙雲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得七進七出,懷抱幼主、保護甘夫人,來往衝突,如入無人之境。

最終砍倒曹軍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寶劍一柄;砍殺曹營戰將50餘員、士兵不計其數,並救出阿斗,即後主劉禪。

後人有詩讚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這種忠心耿耿、捨生忘死的拼殺精神,深得劉備和眾將士之讚譽。

諸葛亮被劉備拜為軍師後,劉備手下三員大將(關羽、張飛、趙雲)只有趙雲能夠毫無怨言地聽命於他。

關羽只聽大哥劉玄德的吩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張飛脾氣暴怒,難以駕馭;只有趙雲忠實沉穩,誰說得正確他都能聽。

諸葛亮備戰新野,主要靠趙雲實施;諸葛亮出使東吳,只吩咐趙雲接應;諸葛亮入川,成都軍情緊急時,又是調趙雲到成都會師;諸葛亮定南中,以趙云為主將;諸葛亮北伐,在趙雲活著時,每次都請他出馬。

在諸葛亮的事業中,趙雲是最可靠的支柱。

他是諸葛亮最信得過的將領,當然,他也是對諸葛亮謀劃支持最堅決的大將。

可以說,沒有趙雲的大力支持,諸葛亮的許多計謀無法實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發兵20萬來爭奪漢中。

他把糧米運到北山之下,堆積如山。

此時老將黃忠剛剛立功定軍山,受到加封,感覺正好。

黃忠再次請戰,立誓再斬張郃。

諸葛亮看出黃忠有急功近利之心,安排子龍同去,而且還叮囑:遇事商量著辦。

在軍師眼裡,子龍是可靠的,不會頭腦發熱的。

子龍告訴老黃忠:我們約定時刻,如將軍依時而還,我按兵不動;如果將軍過時而不還,我即引軍來接應。

打仗是要互相配合的,整天爭功打不好仗,你要先去,我作後盾,你得勝,絕不搶你功勞,你要是出了意外,我接應。

這種胸懷和氣度只有子龍有,黃忠沒有,關羽沒有,就連鳳雛龐統也沒有。

黃忠因急於求成,中了曹兵埋伏,情況十分危急。

子龍看約定時期已到,人還沒回來,馬上披掛上馬,臨走時還叮囑部將:準備弓弩,不要輕動。

久經沙場的子龍已經預料到有一場惡戰即將上演。

趙雲挺槍催馬殺入重圍,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趙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和當年長坂坡的情形一樣,子龍殺出重圍後,追兵馬上趕來了,子龍這次英雄做到底:趙雲命令將營門大開,令將士偃旗息鼓。

一個人匹馬單槍,立於營外。

曹操大軍追到,見營門大開,不見旌旗,不聞金鼓,懷疑有伏兵,引兵欲退。

曹兵剛一轉身,趙雲一聲令下,營中將士萬弩齊發,趙雲更令營中擂鼓,鼓聲大震,號角齊鳴。

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擁到漢水旁邊,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次日,劉備特意來到趙雲昨日作戰之處,指點評說,欣然贊道:「子龍一身是膽也!」 不僅如此,曹操也感嘆了:昔日長坂英雄尚在! 長坂坡上萬人不敵的英雄令曹丞相記憶猶新。

從此將士們愈發佩服趙雲,稱他為虎威將軍。

在劉備入蜀之初,曾準備把成都的房產田地賞賜給立功的諸將,唯有趙雲站出來明確反對,並以大漢名將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為據,據理力爭,將這些房產、桑田退還給了益州人民。

這已經不是一個普通武將所能為之的了,按趙雲的原話就是:「須天下都定,各還鄉里,歸耕本土,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累遭兵火,田宅皆空。

今歸還百姓,令安居復業,方可使出賦役,自然心服。

」劉備聽了趙雲的話,覺得很有道理,立即下令按照趙雲的話辦,於是深得民心。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大蜀。

劉備剛稱帝位,就準備發兵東吳,以報殺關羽、奪荊州之恨。

歷史記載,此時只有趙雲極力諫阻: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先滅了魏國,吳國自然心服,因此,應當順應民心,早圖關中,居河、渭水上流以討凶逆,絕不可置魏國不顧而先伐吳國。

此時的劉備根本聽不進任何的諫言,留下趙雲留守江州,結果正如趙雲所言,被陸遜火燒連營800里,一敗塗地。

建興五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

蜀軍直取眉縣,進攻漢中,初戰取得巨大勝利。

但因馬謖用兵不當,失去戰略要地街亭,蜀軍處於被曹魏追殺的狀態下。

趙雲所率部隊,兵力單薄,與敵進攻部隊眾寡懸殊,在敗局已定,獨臂難支的形勢下,趙雲組織部隊,彼此掩護,步步為營,且戰且退,在敗退之中沒有讓敵人占到一點便宜。

一直把蜀軍安全撤回蜀國內。

在這場失敗的戰爭中,本無趙雲的責任,但他卻自請降職,貶為鎮軍將軍,表現了一位將帥的優良品質。

諸葛亮慨嘆說:「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病故,享年73歲。

諸葛亮得知消息,頓足痛哭道:「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

」眾將也無不揮淚。

諸葛亮令趙雲二子入成都面君報喪。

後主劉禪聞趙雲病逝,放聲大哭道:「朕昔年幼,非子龍則死於亂軍之中矣!」 即下詔厚葬,敕葬於成都錦屏山(現屬四川大邑縣)之東,建立廟堂,四時享祭。

此後,為了紀念趙雲,各地相繼建起祭祀趙雲的廟堂,較為知名的有正定的趙雲廟,湖北當陽的趙雲祠。

趙雲戎馬一生,歷經大小數百戰,屢建奇功,被譽為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觀其一生,德行更在武功之上。

後人有詩讚曰: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書忠烈,應留百世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云:走下長坂坡孤獨的勇者

無論歷史怎麼把趙雲定位為集智、勇、忠、義於一身的軍事家,他都不過一個孤獨的勇者。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能夠在他的勇敢背後看到膽怯,繁華背後看到孤獨。熟悉京劇的自然會記得《甘露寺》里喬玄那一段膾炙人...

《武神趙子龍》:雖千萬人至,吾往矣

吾乃常山趙子龍!這一句話,熟知三國的人估計都知道。千年之後,聽到這句話,我們心裡依然是個活脫脫的英俊將軍形象。但是,現有的三國題材影視劇中,有以劉關張為主角的,有以關羽為主角的,有以劉備為主角的...

常山趙子龍是否真的被神化?

可以說趙雲是《三國演義》里頗受讀者青睞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武藝超群,英勇過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鐵血漢子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他又深明大義,目光長遠,不僅在軍事戰略上書寫了許多傳奇,更在政見上表現出了為...

呂布、關羽、張飛,都無趙雲這樣的戰績

趙雲是在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中出場的。當時正值袁紹與公孫瓚爆發激戰。公孫瓚馬失前蹄,文丑「急捻槍來刺」,形勢危急。這時候趙雲飛馬趕到,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救了公孫瓚...

歷史人物——一代賢將趙子龍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

三國演義如何塑造忠義神勇的趙子龍

趙雲從三國演義第七回合「袁紹磐河戰公孫」出場,到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死亡,貫穿了整個大線索。演義也按照陳壽將關張趙馬黃列為五虎上將,趙雲居第三。體現忠義神勇 單騎救主和救黃忠 後人有詩...

盤點三國:評趙雲一生三大顛峰時刻

常山趙子龍是我在三國中最喜歡的人物,他智勇雙全,為人品德高尚,對蜀漢忠心不二,是難得的將才,可惜由於種種原因,他在演義中揚威的機會,並不多,在大多數時候,他都擔任的是近衛將軍一職,這並不是他的...

長知識,「三國」人氣最好的到底是誰?

三國的英雄實在太多,但是誰的人氣最好呢?關於這個問題一直無定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編我剛好路過,哪能少得了我鬧上兩句,怎麼也得為我心中的英雄點個讚,樹個大拇指呀!嘿嘿.... 這時你肯定...

常勝將軍趙子龍 英雄戰功美名傳

《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趙雲趙子龍在今河南臥牛山下與劉備重聚,成了劉關張軍事集團的第四號人物。趙雲投奔劉備旗下,南征北戰三十餘年,屢建奇功,救劉備父子於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