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個好地方 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位於古城正定的趙雲雕像
晚飯後,我喜歡沿著正定縣城的旺泉街散步,這裡不僅有千年古剎隆興寺,還有榮國府、趙雲廟。
在趙雲廟大門前,我凝望著趙雲那挺槍躍馬的高大塑像,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他馳騁疆場的影像。
歷史的煙雲,無法阻隔人們對英雄的敬仰與膜拜,而那連綿不絕的鄉情,更拉近了我與英雄的心理距離。
毛澤東主席曾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自豪感油然而生,為一千多年前的這位同鄉,更為我們正定!
一
古人說:「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並。
」燕趙大地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民風豪放彪悍,尚武之風甚濃。
趙雲便出生在河北正定。
趙雲(?—229年),字子龍,出生於常山郡真定,即今天的河北正定。
趙雲自小喜歡舞槍弄棒,練就了一副好身板、一身好武藝。
但他不滿足,後來去西邊大山里拜武術名家——童淵為師。
關於他的練武之地,一說是在河北元氏的封龍山,一說是在井陘的隱鳳山。
名師出高徒,加上勤學苦練,年輕的趙雲武藝大有長進,回到家鄉後,身邊聚攏了一大幫愛好武術的年輕人,趙雲在向他們傳授武藝的同時,自身的功夫也不斷提高,漸漸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20世紀80年代中期,正定作家王景瑞老師寫過一本書叫《趙子龍傳奇》,記述了趙雲習武的經歷。
東漢末年,土地兼并激烈,地方勢力混戰,正定地處要衝,人們長期飽受戰爭之苦,更渴望和平安寧。
郡守慧眼識英才,讓趙雲統率常山郡義軍。
相傳,當年趙雲在我老家曲陽橋一帶操練過兵馬。
正值暑天,人渴馬乏,趙雲無意間將其亮銀槍往地上一戳,一股清泉汩汩湧出。
他翻身上馬,邊跑邊欣喜地用亮銀槍往地上戳,眨眼間,身後湧出一溜兒幾十個泉眼。
第一個泉眼被人們稱作「大龍泉」,其他幾個分別喚作「小龍池」「大鳴泉」「小鳴泉」「房泉」等等。
這一大串大小不等的泉眼,好似一串珍珠鑲嵌在正定西北的大地上,由此滋生出周漢河和大鳴河,還有成片成片的稻田,成群成群的魚蝦,讓古城正定成為北方「小江南」。
當然,這裡的泉水源於其特殊地貌,並不是趙雲用槍戳出來的,只是賦予英雄更多美麗的傳說而已。
但他曾在這裡操練過義軍倒是有些依據。
據村裡的老輩人講,民國年間,有人曾從大龍泉摸到過一個碗口大的銅鈴,上面鑄有「趙雲」字樣,相傳是他在此飲馬時所丟棄的。
關於趙雲是正定哪個村的,一直是個謎,有人說他是南關人,還有人說是曲陽橋人,目前尚無定論。
趙雲沒有讓家鄉父老失望,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護佑正定人度過了一段安寧的日子。
趙雲是家鄉人心中的守護神!
其實,外面的世界並不太平,公孫瓚和袁紹都兵至冀州,戰爭的風雲籠罩著燕趙大地。
公元191年,趙雲率兵投奔占據幽州的公孫瓚。
史料記載,兩人一見面,公孫瓚就問趙雲,聽說你們冀州的人都想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趙雲從容答道,天下大亂,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才決定要追隨仁政所在。
那時候公孫瓚勢力非常大,人也十分傲慢,但趙雲沒有一點討好他的意思,強調自己是為了「仁政」才來投奔他的。
公孫瓚為爭奪冀州,報殺弟之仇,在界橋與袁紹開戰。
關於這次戰爭,小說《三國演義》有記載,公孫瓚因出師不利,被文丑打敗。
這時,趙雲殺進陣來,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救出公孫瓚。
公孫瓚自然不服輸,第二天再次叫板袁紹,先鋒嚴綱被袁紹大將麴義斬殺後,麴義直奔公孫瓚後軍。
在此危急時刻,趙雲衝到麴義馬前。
見攔截自己的人姿容雄偉,不怒自威,麴義便問來者何人。
趙雲高聲答道:「我乃常山趙子龍!」這一聲回答,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回聲不絕。
剛交戰時,驕橫的麴義並沒把名不見經傳的趙雲放到眼裡,沒幾個回合,他就被趙雲挑下馬來。
這是趙雲出山以來,第一次展示自己的實力。
他在這裡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穫,結識了日後成為蜀漢皇帝的劉備,兩人英雄相惜,自然相見恨晚,從此成就一段三國史話和千古傳奇。
而趙雲的命運也和劉備連到一起,成為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後的「四弟」。
二
如果說界橋之戰讓趙雲小有名氣,而長坂坡單騎救幼主,則讓他名震華夏,彪炳史書。
諸葛亮火燒新野之後,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復仇,劉備兵敗之後向南逃往江陵,剛到當陽長坂坡附近就被曹軍追上,當時場面非常混亂。
當趙雲跟隨劉備衝出重圍,卻發現不見了糜夫人和阿斗,於是調轉馬頭回去尋找。
當他找到糜夫人母子時,糜夫人已身受槍傷,為不連累趙雲而跳井身亡,望著殺來的曹軍,趙雲含淚推倒土牆掩埋了夫人,之後抱起阿斗往外衝殺。
他七進七出,視百萬曹軍如草芥,終於將阿斗交到劉備手中,這時他已變成血人。
劉備接過阿斗,擲於地上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還有一次,是劉備平定荊南四郡,成為荊州牧後,東吳孫權見劉備聲勢漸大,便設美人計,劉備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將計就計娶了孫權的妹子孫尚香。
兩年之後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兵入益州,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留守荊州。
孫權便趁此機會,派舟船接孫夫人和劉禪回江東。
趙雲哪干呢,他與張飛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的船隊,成功奪回了劉禪。
這就是趙雲兩次救主的故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進攻漢中,當得知曹軍大量的軍糧囤積在北山腳下時,老將黃忠帶兵去奪取。
到約定時間,趙雲未見黃忠回來,便帶人出營寨接應。
面對曹軍的大隊人馬,趙雲沉著應戰,且戰且退終於擺脫曹軍。
當他退入營寨時,聽說部將張著因為受傷被曹軍包圍,於是趙雲再次殺入曹軍,拚死救出張著。
兩人前腳回到營寨,曹軍後腳追來。
趙雲讓防守營寨的張翼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軍疑有埋伏,踟躕片刻後撤離。
趙雲一邊下令鳴擊戰鼓,一邊讓兵士以強弓追射。
曹軍驚駭不已,自相蹂踐,墜入漢水溺死者無數。
第二天,劉備來到營中,稱讚趙云:「子龍一身是膽也!」自此,趙雲便有了「虎威將軍」的美譽。
這就是趙雲唱的「空營計」。
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時,把趙子龍的「空營計」移花接木用在了諸葛亮身上,改為「空城計」。
劉備去世後,經過幾年的準備,諸葛亮上《出師表》,出成都,進漢中開始北伐。
趙雲不顧年事已高,毅然隨軍北征。
由於諸葛亮用人失察,馬謖失守街亭,戰事驟變,致使諸葛亮主力部隊全線潰退。
趙雲和鄧芝負責在箕谷牽制魏軍,再待下去已沒多大意義,撤回時,他令鄧芝帶人馬先走,自己率人斷後。
這是非常危險的。
一千多年後,我依然能想像出一位老人,勒馬挺槍於萬軍前的英勇場景!壯哉,趙雲!大美,子龍!果然,在趙雲的保護下,軍資糧草沒有一點遺失,成功退到漢中。
當諸葛亮下令將多餘的絹布等物資分給趙雲部隊將士時,卻被趙雲拒絕,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應該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府庫,在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吧。
諸葛亮對趙雲的品德讚嘆不已,稱讚他:「真將軍也!」
在三國的歷史中,劉、關、張以及諸葛亮,大小都有過失誤,唯獨趙雲在人們心中幾近完美。
他不但智勇雙全,而且人品高潔,具有遠見卓識。
赤壁之戰後,趙雲被劉備任命為偏將軍,並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太守。
為了取悅趙雲,趙范想把自己的寡嫂樊氏許配給趙雲,卻被婉拒。
人們不理解,勸趙雲,說樊氏可是位大美人,你犯傻呀。
趙雲回答,趙范是被迫投降的,這種人最不可靠,天下女人多了,幹嗎非娶他嫂子呢?果然,不久之後趙范擇機逃走。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但趙雲除外。
在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
趙雲極力反對,說當年霍去病說過,「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國賊不像當年只有匈奴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了,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
再說,益州的老百姓剛剛遭受戰禍,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他們,讓其先安居樂業,然後再服兵役、納戶稅,這樣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劉備還是明智的,採納了趙雲的建議。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後欲進攻東吳,要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趙雲說眼下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來臣服。
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民憤極大,應該趁這個時候先攻占關中,占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
而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對我們十分不利。
劉備和關羽是桃園三結義的好兄弟,三人焚香結拜,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關羽的死,對於劉備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趙雲冒著殺頭危險敢於直諫,完全是從大局著想。
然而,一心要為兄弟報仇的劉備哪聽得進去呢。
正是劉備的感情用事、一意孤行,讓他陷於久戰的泥沼不能自拔。
終因征戰的勞頓,連連敗退,心情抑鬱,身體漸漸不支,於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病逝於永安宮。
我想,他臨終時一定想到了趙雲對他的忠告吧,只是礙於面子不好明說罷了。
精通中國歷史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也非常欣賞趙雲的軍事才能和高尚人品。
1958年10月,毛澤東主席在天津接見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楊才魁時曾說:「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
正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東漢時,已是北方重要城邑,文化氛圍濃厚。
正是以天下為己任,以社稷蒼生為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和影響了少年的趙雲,使他在武功之外,又具備了儒者風範。
清代王復禮在《季漢五志》中評價說「順平真儒將哉」。
是的,正定這個地方,走出這樣文武雙全又品行高潔的人才,不足為怪!
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趙雲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存在著。
全國許多地方都建有趙雲廟,當然包括正定趙雲廟。
公元229年,趙雲病逝於成都,被後主劉禪追諡為順平侯。
和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相比,趙雲善始善終,他身經百戰卻無一敗績,不愧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常勝將軍」。
在他的家鄉正定,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
1985年,正定修建常山公園,第一次將他身披白袍銀甲、橫槍躍馬的雕像,佇立於家鄉土地上。
當年他帶著家鄉父老的重託,投奔公孫瓚,追隨劉備,都是為了讓黎民百姓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而今他的願望在家鄉正定,在整個中國得以實現,他心裡一定非常欣慰吧。
1996年,正定縣政府又斥巨資,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趙雲廟。
此外,還有子龍廣場,子龍學校,「子龍醉」酒等等。
而「子龍故里」,如今已成為正定的一張靚麗名片。
評書、戲劇和小說中,都有他矯健洒脫的身影。
京劇大師楊小樓在《長坂坡》中,扮演的趙雲相貌俊逸,身段威武穩健,有「活趙雲、活子龍」之稱。
京劇《磐河戰》《借趙雲》《截江奪鬥》等,也都把趙雲當作主要角色。
元雜劇中,關漢卿在《單刀會》中有「趙子龍膽大如斗」唱詞。
我自小就喜歡馬連良先生的《甘露寺》,每每聽到「他四弟子龍常山將,蓋世英雄冠九州,長坂坡救阿斗,殺得曹兵個個愁!」時,總有一種難以按捺的激動。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武神趙子龍》,為如何演義歷史人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三國演義》中說趙雲「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一派英雄氣概,因此他還是歷代少女心中的偶像。
三國時期那麼多名將,為什麼人們唯獨對趙雲如此敬重和喜愛呢?因為趙雲具備了孫子所說的將才應有的「五德」,即:智謀、威信、仁慈、勇敢和嚴明。
趙雲已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完美英雄的一種標識。
是的,一個民族需要有自己的英雄,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而有了英雄卻不知道崇尚和愛戴,則更為可悲!
正定古城裡,有古槐相伴的趙雲塑像,夏季潔白的槐花簌簌飄落時,他愈發顯得偉岸雄壯。
而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氣,千百年來縈繞不絕,春風化雨般浸入古城人的肌髓,轉化成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世代相傳!
常勝英雄趙子龍,一生三大巔峰時刻!
一、初出常山第一戰,救瓚破紹真英雄這是趙雲參加的第一場大戰,而對手是雄居河北的袁紹,在這場戰鬥中,一開始袁軍占得上風,連繡旗都被麴義砍倒了,袁軍追著公孫瓚不放,眼看瓚就要被擒,關鍵時刻趙雲一槍...
趙云:走下長坂坡孤獨的勇者
無論歷史怎麼把趙雲定位為集智、勇、忠、義於一身的軍事家,他都不過一個孤獨的勇者。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能夠在他的勇敢背後看到膽怯,繁華背後看到孤獨。熟悉京劇的自然會記得《甘露寺》里喬玄那一段膾炙人...
劉備死前為什麼沒有選最忠心的趙雲做託孤大臣
劉備這個人是很有眼光的,且用人很有一套。比如對於張飛關羽,對於諸葛亮,他都能讓對方死心塌地的跟著自己干。不過對於趙雲他似乎並不太看好,儘管小說里把他和趙雲的關係描寫的像不離不棄、難捨難分似的。其...
正史上的趙雲不厲害?唐高宗曾把他和韓信、霍去病和李靖並列
如今網上好些人說趙雲是《三國演義》吹出來的英雄,正史上的趙雲並不咋地,算不得啥智勇雙全的名將,只是個雜牌將軍和高級保鏢,而且他在正史《三國志》的「關張馬黃趙列傳」中排在最後,也確實如此。如果我今...
趣評《三國演義》:趙雲心系劉備,兩次就阿斗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國不將國,連年的戰爭導致民不聊生。但戰爭的產生,卻是給猛將的誕生提供了土壤。常山趙子龍就是其中一位,蜀國五虎上將之一,一生征戰,未有一敗號稱常勝將軍。趙子龍於初平二年率領依...
今日盤點一下常勝將軍趙雲的一生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人物生平編輯早期經歷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雲受常山郡(時為常山王國,建安十一年改為郡治。[1])百姓推舉,率領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趙雲畫像...
此猛將武藝高強追隨劉備一生,但為何一直不被重用?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堪稱經典之作。在羅貫中大師的筆下,三國人物都被刻畫的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宅心仁厚的劉備,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呂布,有義薄雲...
三國史上,這人就沒領軍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 卻被稱為常勝將軍
三國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被稱為「常勝將軍」、「武神」,傳說中他英俊威武、戰力無敵,一生從無敗績。但仔細一研究,就會發現他雖然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三國里比較重要的戰事譬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潼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