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趙子龍是否真的被神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可以說趙雲是《三國演義》里頗受讀者青睞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武藝超群,英勇過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了鐵血漢子的大無畏英雄氣概;他又深明大義,目光長遠,不僅在軍事戰略上書寫了許多傳奇,更在政見上表現出了為國為民的的良臣風範。

加上他謙虛謹慎的性格,使得這一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堪稱完美。

以下筆者就從趙子龍的「膽」和「識」兩方面剖析演義中趙雲的形象。

一、子龍一身都是膽

1.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中,劉備就曾對諸葛亮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而真正奠定趙子龍這一形象的莫過於長坂坡七進七出救阿斗。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中就這樣描寫趙雲的膽氣:他懷中抱著小阿斗,在千軍萬馬中橫衝直撞,從四更時分一直廝殺到天明,七進七出並連斬曹營56將,最後救出阿鬥成功突圍。

真可謂「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試問此等神威,又有哪員武將能夠做到。

想想看吧,從四更時分一直殺到到天明,時間不可謂不長,而且面對的不是一兩員敵將,而是趾高氣揚的83萬曹軍。

碰上一隻這樣的大軍,一般人早逃之夭夭了。

可趙雲呢,僅靠一個人、一匹馬、一桿槍卻能在千軍萬馬中保得幼主安然無恙,更連斬敵軍56將全身而退。

這不得不讓人佩服其精湛的武藝,更對其無畏的膽氣欽佩。

就連曹操也由衷的地感嘆:「真虎將也!」電視劇中曹操更是直言不諱的評價趙雲「我愛死他了」、「自呂布死後天下再無這等戰將」,眾所周知曹操並不是一個愛讚揚別人的人,因此能得到他如此讚揚的必定不是泛泛之輩。

類似趙雲的沖陣救主,號稱「三國第一武將」的呂布也曾經為嫁女而突圍。

我們來對比一下,應該說呂布自身的武藝應該是在趙雲之上的,畢竟是三國第一猛將嘛!而且呂布當時也有自己的軍隊,面對的敵人也沒有長板坡時的曹軍強大,可是在僅僅一次突圍不成後就以失敗而告終。

對比呂布的灰頭土臉,這更讓我們看到趙雲在這場戰鬥中所展現出的錚錚漢子的陽剛血性以及他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年過七旬仍當北伐先鋒力斬五將

要說演義中最令人敬佩的老將那非黃漢升黃忠莫屬。

第五十三回對陣關羽時年方62歲、第七十一回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時72歲、第八十一回跟隨劉備伐吳時已經75歲高齡,因此黃老將軍的形象恐怕在演義里無出其右,不過在隨後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年邁的趙雲也展現了昔日黃忠的風采,諸葛亮起初並沒有打算讓趙雲出征,但云厲聲曰:「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

大丈夫得死於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願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住。

雲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於階下!」於是諸葛亮命趙云為先鋒,出師伐魏。

在與魏軍的首次遭遇戰中,年過七旬的趙子龍英勇無懼連續斬殺了包括韓德在內的五員魏將,可以說都是「秒殺」,電視劇中趙雲在秒殺韓德長子韓瑛之後更是霸氣的說道:「這等武藝也能上陣為將?」試想一下能說出這等話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魄力?如此神舉也令當時的魏國大都督夏侯楙驚嘆道:「吾久聞趙雲之名,未嘗見面;今日年老,英雄尚在,方信當陽長坂之事。

似此無人可敵,如之奈何?」由此可見,夏侯楙對趙雲膽氣的畏懼,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將軍力斬五將的英勇神采。

這裡從側面襯托出了趙雲的威風膽氣,不僅使趙雲英勇無畏的形象得到延續,更善始善終的保持了趙雲不敗的神話,使之形象得以圓滿。

二、超乎尋常的見識

1.將才之識

作為一名一流的武將,趙雲將他的將才之識與他的膽氣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軍事勝利,他的將才之識充分體現的一場戰鬥是漢水之戰。

當時黃忠想挾斬夏侯淵之勇去劫曹軍糧草,不料卻被張郃徐晃圍住難以脫身,危急關頭,趙雲率兵前來解圍,「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驚得曹操大呼「昔日當陽長坂英雄尚在!」當曹操回過神來率大軍追至趙雲營前時,趙雲面對曹操的大軍毫無懼色,單槍匹馬獨立營前,這就顯現出他過人的膽氣;針對曹操的多疑,他「撥弓弩手於寨外壕中埋伏;將營內旗槍,盡皆倒偃,金鼓不鳴。

」趁著曹軍多疑退去,卻令旗一招,戎弩飛射曹軍,最後乘勝追擊,創造了以少勝多的神話。

可以說這次的漢水之戰,充分顯示了趙雲膽氣和將識的完美結合。

出除此之外,在第五十二回中的三千精兵計取桂陽的和在九十六回中不折一騎的箕谷退敵的傳奇等等,都充分顯示了趙雲獨當一面的軍事才能,這些都是趙雲膽大與將識相結合的具體表現。

2.忠臣之識

趙雲的「識」不僅表現在他戰無不勝的軍事才能上,更表現在他那些具有遠見卓識的政見上。

那麼,他的「識」又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是趙雲的擇主之識。

三國是一個君選臣,臣亦擇君的時代。

一些名臣在擇君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顯露出他們的政治主張,如魯肅、諸葛亮等。

而正面表達出了政治理想的只有趙雲,在《三國演義》中第二十八回中趙雲對劉備是這樣說的:「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

今得相隨,大稱平生。

雖肝腦塗地,無恨矣。

」那麼在趙雲的心目中「主」該是什麼樣的呢?在第七回趙雲對公孫瓚的話里就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本袁紹轄下之人。

因見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故特棄彼而投麾下,不期於此處相見。

」可見,趙雲擇主的前提條件是其主必須要有忠君愛民之心。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的確比任何人更符合趙雲心目中的這一君主形象,當時漢獻帝「衣帶詔」想要誅殺曹操,劉備是當朝皇叔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毅然接受,雖然最終沒有成功,卻足見他的忠君;他更是仁慈的主子,兵敗後不願拋棄百姓攜民渡江猶能看出其愛民。

難怪跟了公孫瓚的趙雲後來嘆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

其次是趙雲作為忠臣的大局觀。

在關羽兵敗被殺、張飛死於范疆張達之手後,已經被極度悲傷沖昏頭腦的劉備決定出兵伐吳,趙雲諫曰:「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

今曹丕篡漢,神人共怒。

陛下可早圖關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討凶逆,則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

願陛下察之。

」先主曰:「孫權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

願以天下為重。

」此時的趙雲充分展現了作為一名大漢忠臣的大局觀和清醒的政治頭腦,而這種見識是同為五虎上將的關羽張飛所不具備的,可以說正是因為這樣的差距才最終註定了劉關張三人的悲劇性命運。

最後是趙雲的為民著想。

可以說在當時那樣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年代裡,各方軍閥勢力都視人命如草芥,士兵們更是以斬獲的首級數來評判軍功,因此,屠戮百姓、殺良冒功是常有的事,可趙雲卻是個例外。

第六十五回中,趙雲就是這麼為百姓說話的:「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令安居復業,民心方服;不宜奪之為私賞也。

」這是真正的為民著想,更是達到一定高度的政治眼光。

終上所述,趙雲在《三國演義》里的確算得是一個完美的武將,更深受讀者喜愛。

究其原因就是以在戰場上英勇無懼的膽氣是基礎,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是關鍵,再有一顆符合道德標準的心來錦上添花。

然而,《三國演義》終究是一部文學作品,所謂「七分史實三分虛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便質疑歷史上真實的趙雲究竟有沒有演義所描述的那樣神,甚至有人推翻五虎上將的說法認為趙雲根本就不是五虎將之一,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趙雲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呢?我們接著往下講。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趙雲是不是五虎上將?

這個說法其實本身就不對,因為正史中根本就沒有五虎上將的說法!關於劉備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大封功臣時《三國志·先主傳》是這樣描述的:「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這裡面根本就見不著趙雲的名字,也就是說那時的趙雲其地位根本就不能同關張馬黃四人相提並論,那麼那時的趙雲究竟是什麼身份呢?「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那時的趙雲身份不過是個翊軍將軍,講得不好聽點就是個雜牌將軍,所以說所謂五虎上將這一說法正史中根本就不存在!

那麼我們看看《三國志》對於趙雲究竟是怎麼描述的: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

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遷為牙門將軍。

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

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五年,諸葛亮駐漢中。

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

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七年卒,追諡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

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

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

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趙雲投劉備到長坂坡救主那麼長一段時間裡趙雲是沒有什麼太出彩的表現的,因為如果趙雲真有像關羽那樣斬顏良誅文丑這般驚天動地的大事作為正史的《三國志》為何不記載呢?當然了也有可能云云為人比較低調做了事不願讓人知道或者劉備把他當寶捨不得讓他離開身邊(調侃一下不喜勿噴),反正這段時間他是沒什麼動靜的;

接下來就是萬眾矚目的長坂坡救主。

史書其實也就這麼短短一句,「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就是說當時劉備被曹操追的屁滾尿流連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這個時候呢咱們的云云就站了出來保護著甘夫人和阿斗使他們幸免於難。

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演義里所說的百萬軍中救主,沒有七進七出,沒有連斬曹軍五十餘員戰將,連他是怎麼保護夫人和後主衝出重圍的都沒有詳細描述,什麼都沒有。

事實上從邏輯上講所謂「七進七出」根本就不可能,趙雲也是凡身肉胎,又不是孫悟空轉世,也不是鋼鐵俠,武功再高強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對抗數萬敵軍(所謂83萬純屬虛構),就算對面的曹軍站著讓你砍,你也砍不光,因為你已經累死了,更何況當時的趙雲一心想著保護夫人和阿斗儘快脫難,會傻到跟人家正面接戰?就不能扮成老百姓混在人群中這樣豈不是更省力?

但不管怎樣,最起碼趙雲通過這件事展現了他一定的勇氣和膽略,展現了怎樣做才是一名合格的保鏢,於是立了功的云云就被劉備晉升為「牙門將軍」。

再接下來關於趙雲的記載就變得很少了,一直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才再次出現了他的身影,「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

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也就是說所謂斬韓德等五將一事根本就不存在,北伐失敗撤退時也沒有演義里說的那樣「不曾折一人一騎;輜重等器,亦無遺失」,但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能夠安然撤回也確實從側面體現了趙雲一定的膽識。

所以說縱觀趙雲一生其實並沒有太過出彩的戰績,在劉備集團中的身份也一直比較「低調」似乎總是充當劉備的保鏢,那麼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劉備是否真的信任趙雲?

換言之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是否被邊緣化?

我認為劉備是信任趙雲的,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並沒有被邊緣化。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在封建社會君主無疑是政治集團的核心,保護君主的任務是神聖的,一個君主不可能把自己的性命去交給一個沒本事的人去保護,拿同時期的曹操作對比,曹操的兩任保鏢典韋和許褚哪個不是武藝高強的一流戰將?哪個不是對自己的主公忠心耿耿?趙雲的武藝或許沒有典韋許褚高強但論將識絕不輸給這二人!還有長坂坡救主之時劉備為何讓趙雲待在夫人和阿斗身邊?因為劉備信任趙雲,他讓自己的保鏢前去掩護自己的妻子正是這種信任的體現,也正因為對趙雲的信任,劉備才會委以他貼身警衛的重職;其二,劉備認為趙雲擅長格鬥而不擅長領兵作戰,故不讓他帶兵。

當然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劉備大封功臣的時候沒有趙雲的名字?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因為趙雲一直待在劉備身邊沒有領兵打仗過自然也沒有什麼戰績,你要是把一個毫無戰績的人捧的很高何以服眾?(當然這和當時的門閥制度也有一定的關係這裡就不做展開),而且在劉備死後趙雲立馬被擢升為鎮東將軍,你能說他被邊緣化?蜀漢景耀四年三月,劉禪下詔追諡其為順平侯。

這在趙雲別傳記載的劉禪詔書里反映的很明顯:「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

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夫諡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諡。

」其實,看一下趙雲所受封的諡號就可以大致明白對他所謂的蓋棺定論了:「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

也就是說,趙雲獲此殊榮憑藉的並不主要是戰功。

也正因功績的不著,他才會成為蜀漢最後一批才追諡的宿將。

最後再看看陳壽對趙雲的評價:「強摯壯猛,並為爪牙,其灌、滕之徒歟!」灌指灌嬰,滕指滕侯夏侯嬰。

夏侯嬰和劉邦是交情絕佳的老朋友,劉邦起兵之後夏侯嬰便一直擔任為劉邦駕車的工作;劉邦在一次大敗之後,眼見背後追兵甚緊,於是將子女拋下車以求減輕車子的負擔,夏侯嬰卻勒馬停車抱回兩個孩子,同樣的情形連續發生三次之後劉邦才作罷。

陳壽或許因而以夏侯嬰比擬趙雲。

而灌嬰、夏侯嬰的另一個共同點則是並未遭到劉邦猜忌,一生隆寵。

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可見一斑。

縱觀趙雲的一生,他絕對沒有演義中說描述的那樣誇張,也沒有什麼傲人的戰績,但他別具一格的膽識和忠心耿耿的形象依舊深入人心,成為後世的佳談。

最後用一首讚美趙雲的詩做為本文的結尾: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出自鐵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是真的這麼勇猛嗎

趙 雲 生 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書中描寫他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公元194趙雲初仕公孫瓚,三國演義中趙雲在磐河之戰解救了公孫瓚,並與河北名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

常山趙子龍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

趙雲的真實年齡到底有多大?

在眾多三國人物中,趙雲應該是人氣最高的人物,勇武、英俊、冷靜、有謀略、不焦不躁,簡直毫無缺點可言了。在演義中情義堪比桃園兄弟,因此在很多流傳的故事和評書評話中,趙雲上升為老四,劉關張呼趙云為「四弟」。

趙雲是如何死的?趙雲竟然不是五虎上將

手裡龍膽槍一身是膽的常勝將軍趙雲,想必是很多三國迷的心中偶像,不過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可沒有三國演義里描繪的那麼神乎其神,而所謂的五虎上將,也僅僅是羅貫中虛構,趙雲根本排不進五虎上將之中。熟讀三國...

三國十大悲情女(5)糜夫人:淪為二房的正妻

《三國演義》中,諸侯將相的夫人裡面,劉備的甘糜二夫人算是出鏡率比較高的。這裡面,甘夫人生下了劉備的太子阿斗,一直到赤壁之戰後甘夫人去世,劉備才續弦娶孫權的妹妹,前後二十餘年。相比之下,糜夫人的戲...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趙雲

三國志通俗演義,俗稱三國演義,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武將莫過於五虎大將軍關張趙馬黃等五人了。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甚至娛樂價值都是不容質疑的,但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雖然大約不甚違背史實,畢竟大...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神化的趙雲

提到三國演義,不太了解的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劉關張趙雲等人,因為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已經把蜀國歸為了正面人物,而把吳國魏國歸到了反面人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演義中把這些人物的故事講的具有神奇色彩,遠...

《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諸葛亮作為千古明君賢相的典型,已經為人們所公認,但除此之外,羅貫中又塑造了一個典型形象,即趙雲。《三國演義》中有關趙雲情節的具體分析,認為趙雲是一個深明大義、擇主而事;膽略...

揭秘:三國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救主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揮師南下,劉備讓關羽由水路趕往江陵,自己帶著十萬百姓南逃,百姓腳程緩慢,一天只能走十餘里路程。曹操大軍開到襄陽時發現劉備已經遠離,於是曹操點了樂進、曹純等將,親自...

你希望趙子龍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從公孫瓚那裡出來七年後,趙雲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負擔,投到劉備麾下。在趙雲看來,天下唯有劉備劉玄德是可以輔助的明主,一來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是皇室正統血脈;二來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對象。此後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