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關羽和趙雲是三國里最狠毒的兩大殺手 諸葛亮為何如此信任趙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趙雲殺將之多無以倫比,而且殺得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但他專檢小魚小蝦下手,除了背後挑了准一流的高覽,再也沒有殺過象樣的人物。
即使如此,殺將記錄也超出呂馬之輩多矣。
而關羽專檢「大腕」下手,手法竟也同樣地暢快淋漓,他殺過一流名家華雄,也宰了超級宗師顏良和與之不遑多讓的文丑,但在黃忠、龐德面前沒占得半些便宜,甚至被呂布如提童稚的紀靈也跟他「三十合未分勝負」。
一個殺人多,一個殺人牛。
為什麼不是呂布、張飛?為什麼不是馬超、許楮?別人也就罷了,可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超超級啊!種種跡象表明,除關趙以外,呂馬諸將對殺人缺少深入的研究。
他們只能「致廣大」,卻不能「盡精微」。
先說關羽,面對小魚小蝦他殺得也很乾脆,超級高手都不在話下,但面對較強或強大的好手時,至多擊敗或糾纏不已,除了趙雲襲殺過高覽以外,所有的超級好手清一色「白板兒」!關羽第一次發飈就是斬華雄,華雄的武藝在我看來徐晃、張合之倫耳,正常情況下,關羽擊敗他應在三、五十合左右甚或更多,但關羽溫酒斬之,華雄此前連連斬將,志得意滿,關羽此殺出其不意,後來斬顏良與此也同出一轍。
關羽與眾不同之處就是精明,他的眼很毒,眯著鳳眼瞟一下,往往看出破綻來。
面對華雄的驕狂不屑,關羽準備充分,施展的必是雷霆一擊,不然那杯酒非冷不可。
斬顏良也有異曲同功之妙,彼時曹營諸將皆「股慄」,無敢應者。
而關羽臨陣之時,先要「看」,看什麼?看形勢而已,徐晃二十合敗了,許楮連聲都不敢吭,關羽自不會傻到與顏良蠻打一氣,曹操給他的任務是殺掉顏良,而不是大戰三百合!他也需要立功報效。
他並沒有因顏良的前番戰果而影響心理素質,這一「看」就看出了顏良破綻:他是華雄的加強版!關羽的武藝屬於「霸悍」一路,一上手就是狂猛的劈斬砍殺,而且在霸悍狂猛間有帶著幾分詭異之氣,正是屢殺名將的關鍵所在。
而這種打法雖有很強的殺傷力,但並不是「必殺技」,無論一流好手還是超級宗師,只要小心應對,不過有驚無險而已,如果一上來就憋著勁和關羽搶攻,只怕是自尋死路!只要撐過十合八合,一流好手皆可全身而退,超級好手更是應付裕如。
只有呂布例外,關羽的猛攻不會給他造成任何威脅。
文丑之死壇友們羅列一大堆理由,皆有道理,但非關鍵,其實文丑是死在心理素質上,他看到了「赤面長須」,也就知道到這傢伙是誰,依舊敢與交鋒,說明他還無所畏懼,但不三合就「心怯」了,實是被那開頭幾刀嚇著了,認為這傢伙招招如此!以文丑之能,大戰五、六十甚至百來合,問題不大。
關羽還斬過一個管亥,太史慈之能擊敗管亥毫無疑問,但他殺不了,此人不死,北海不安。
關羽斯時已有斬華雄、斗呂布的威名,二流偏上的管亥豈能掉以輕心?所以戰到三十餘合,老關這次純仗基本功斬之,可見那種狂攻還不是很難化解,面對紀靈也是如此,只不過此人狡猾,開頭不服氣,之後就再也不敢交手了。
後來又遇張飛,是不是有點慌了?疑惑中。
老關在後期終於有了與用刀好手交流的機會,先戰黃忠、後斗龐德。
此時的關羽已是名滿天下,呂布之後,他在單挑界名聲最大,只要跟他碰上三二十合,保你成名!除了劉備管他叫二弟、張飛喊二哥以外,包括曹操誰不是低眉順眼地稱「君侯」?他的眼睛原就懶的睜大,這回連微微張一下都廢勁了。
但他碰上了黃忠!
本來他正眼都不會看他一眼,何況先頭迎戰的楊陵被他「不三合」了?但黃忠對迎戰關羽有著充分的準備,等到老關發現這個老頭兒不好對付時,黃忠精純刀法已然展開,毫無破綻了。
如果換個位置,黃忠可能手忙腳亂一陣子甚至危險,板回劣勢還得廢一番手腳,但他比諸關羽決不稍遜,他畢竟老了!對龐德也是如此,只是龐德開手沒有形成壓倒性的進攻,以年齡折算,應遜黃忠關羽一籌。
在諸葛亮的事業中,趙雲是最可靠的支柱。
他是諸葛亮最信得過的將領,當然,他也是對諸葛亮謀劃支持最堅決的大將。
智勇雙全,一身皆膽;賢明恃重,忠肝義膽;功齊關張,甘列其後;蜀軍支柱,常勝將軍。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
自幼剛正雄壯,喜好練武,遇事善於思考,肯動腦筋。
青少年時期喜武但不逞強,有勇但不鬥勇。
曾先後在袁紹、公孫瓚帳下為將,但因此二人皆非仁德之明主,遂改投劉備,與劉備一見如故,倍受重用,從此追隨劉備,直至病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為曹操所敗,與妻小在當陽失散。
這時,趙云為尋回劉備妻小,毅然掉轉馬頭,殺回曹軍之中,上演了一場"長坂坡之戰"。
雲在曹操百萬大軍中殺得七進七出,懷抱幼主、保護甘夫人,來往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最終砍倒曹軍大旗兩面、奪槊三條、神劍一柄;砍殺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士兵不計其數。
後人有詩讚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幼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雲這種忠心耿耿,捨身忘死的拼殺精神,深得劉備和眾將士之讚譽。
諸葛亮被劉備拜友軍師後,劉備手下三員大將(關羽,張飛,趙雲)只有趙雲能夠毫無怨言地聽命於他。
關羽只聽大哥劉玄德的吩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張飛脾氣暴怒,難認駕馭。
只有趙雲忠實沉穩,誰說得正確他都能聽。
諸葛亮備戰新野,主要靠趙雲實施;諸葛亮出使東吳,只吩咐趙雲接應;諸葛亮入川,成都軍情緊急時,又是調趙雲到成都會師;諸葛亮定南中,以趙云為主將;諸葛亮北伐,在趙雲活著時,每次都請他出馬。
所以,在諸葛亮的事業中,趙雲是最可靠的支柱。
他是諸葛亮最信得過的將領,當然,他也是對諸葛亮謀劃支持最堅決的大將。
可以說,沒有趙雲的大力支持,諸葛亮的許多計謀無法實施。
所以,在劉備的將領中,諸葛亮最喜愛和信任趙雲。
公元212年,孫權乘劉備進軍益州時,派遣部將周善到荊州接回其妹(也是劉備夫人),並欲挾持劉禪作為交換荊州的人質。
趙雲聞知,立刻帶兵攔截,單身一人跳上敵船,斬了周善並奪回劉禪。
粉碎了孫權的陰謀,再次為劉備立下大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發兵二十萬來爭奪漢中。
他把糧米運到北山之下,堆積如山。
黃忠認為敵糧可取,引兵前去,但過了約定時間尚未回營。
於是趙雲帶了幾十個騎兵出營探視,正碰上曹操大軍。
趙雲突遇大軍,絲毫不亂,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曹兵始遭趙雲猛然衝擊,陣勢散亂,但不久就圍攏起來。
趙雲救出黃忠,奮力殺出重圍,已靠近自己營寨。
但他發現部將張著在敵陣受傷被圍,遂又殺入重圍,救出張著,潰圍而出。
曹軍在後緊緊追趕。
沔陽長張翼見曹兵追來,提議讓軍士閉門拒守。
然而趙雲不但不關城門,反而命令將營門大開,令將士偃旗息鼓。
曹操大軍追到,見營門大開,不見旌旗,不聞金鼓,懷疑有伏兵,引兵欲退。
曹兵剛一轉身,趙雲一聲令下,營中將士萬弩齊發,趙雲更令營中擂鼓,鼓聲大震,號角齊鳴。
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擁到漢水旁邊,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
次日,劉備特意來到趙雲昨日作戰之處,指點評說,欣然贊益:「子龍一身是膽也!」從此將士們愈發佩服趙雲,稱他為虎威將軍。
趙雲是三國時期一位叱詫風雲的勇猛戰將。
他的武藝不在張飛之下,但對士卒的關懷和愛護卻遠非張飛所能比;他的韜略毫不遜於關羽,但卻能謙虛謹慎,尊重他人,從無恃才做物之心。
趙雲身為行伍出身的戰將,個人修養良好,賢能而明達,深受其他將帥敬重,深得士卒熱愛!
趙雲一生征戰,該勇猛時,他能勇貫三軍,該謹慎時,他能心細如髮。
對於戰爭的結果,打了勝仗他從不驕做狂妄;打了敗仗,細心組織撤退,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部隊失敗的局面下,趙雲能夠穩定局勢,帶好部隊,避免兵敗如山倒的頹勢出現。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
蜀軍直取眉縣,進攻漢中,初戰取得巨大勝利。
但因馬謖用兵不當,失去戰略要地街亭,蜀軍處於被曹魏追殺的狀態下。
趙雲所率部隊,兵力單薄,與敵進攻部隊眾寡懸殊,在敗局已定,獨臂難支的形勢下,趙雲組織失敗的部隊,彼此掩護,步步為營,且戰且退,在敗退之中沒有讓敵人占到一點便宜。
一直把蜀軍安全撤回蜀國內。
在這場失敗的戰爭中,本無趙雲的責任,但他卻自請降職,貶為鎮軍將軍,表現了一位將帥的優良品質。
戰場上的趙雲,叱詫風雲,驚天動地,已如上述。
平常日子裡的趙雲,立身正直,謀國公忠,臨事不苟,審慎有識,也深受人們的愛戴。
趙雲與謀國事,也是殫精竭慮,出於公忠,因而一方面,見識與眾不同,一方面又非常得體。
建興七年(公元229),趙雲病逝。
後主劉禪依姜維等人之議,為趙雲諡號,經過一番討論,決定追諡趙云為「順平侯」。
且因趙雲征戰一生,未嘗敗績,後人遂稱云為「常勝將軍」。
最後,讓我們用一首詩來形容這位「常勝將軍」的輝煌一生:「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三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到底是什麼吸引我們沉浸其中呢?
我認為計略、氣度、忠義、勇武這四者,是演義的最精華所在,這四者也剛好對應了智、信、仁、勇這四種大英雄擁有的品質,想想我們剛接觸演義的時候吧——很可能是通過連環畫、收音機或父輩給講的故事——是什...
為何說關羽和趙雲是三國里狠毒的兩大殺手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趙雲殺將之多無以倫比,而且殺得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但他專檢小魚小蝦下手,除了背後挑了准一流的高覽,再也沒有殺過象樣的人物。即使如此,殺將記錄也超出呂馬之輩多矣。而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