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的流亡路(三)齊桓公霸業的終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耳適齊

以重耳為首的丐幫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齊國。

齊桓公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人已經糊塗了,還沉浸在自己一生的霸業當中。

聽說晉國的流亡公子來了,就賜給他二十乘車馬(八十匹馬),還把宗室的女子齊姜嫁給了重耳,將他安頓了下來。

之前晉獻公前往葵丘會盟的時候,周公宰孔就曾經說過,齊桓公好顯擺,只要你肯臣服於他,他賞賜起來也是毫不含糊。

諸侯但凡來參加他的會盟的,保證能讓你空手而來,滿載而歸。

齊桓公對一個向來沒怎麼打過交道國家的流亡公子,大手一揮就是二十輛法拉利,可見其在施恩諸侯方面有多麼的大方。

但是這些與齊桓公個人的消費比起來似乎還差的遠。

據說齊桓公喜歡揮霍浪費,齊國財政收入的一半都被他揮霍掉了。

今天有很多論者認為齊桓公是想通過自己的奢侈來拉動消費,這種解釋恐怕有些太文過飾非了。

但不管怎麼說,晉公子重耳收到了齊候的賞賜之後一下子闊了起來,再也不是那個忍飢挨餓到處要飯的叫花子了。

而且他一到齊國,就娶到了如此的嬌妻,也不枉受了這大半年的罪。

但是他們來齊國的目的可不是為了享受,更不是想在齊國落地生根,從晉國的工子搖身一變成為齊國的大夫,用狐偃的話來說,是來「成大事」的。

但是他們來的時機說巧也巧,說不巧也不巧。

巧的是他們趕在內亂之前到了齊國,依著齊桓公的性子還能給他們不少東西。

不巧的是此時已經是齊桓公在霸主位置上的最後一段美好時光了,齊桓公身患重病,將要不久於人世,根本不可能為他們的事情操心了。

因此他們能做的,就是在齊國安頓下來,等著齊桓公死掉,然後寄希望於繼任的國君幫助他們回國奪位。

然而,就這樣的一個念頭,也還是落空了。

不久之後齊桓公就餓死在自己的宮室里,而他的幾個公子因為爭奪君位展開了一陣廝殺,一場內亂的序幕由此徐徐拉開。

齊桓公的身後事

齊桓公一生稱霸天下,在禮制上也是總有僭越。

按照西周的禮制,諸侯不再娶,一生只能有一位夫人。

晉獻公已經算不守規矩的了,曾經先後立了齊姜和驪姬兩個夫人。

齊桓公作為一代霸主,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甚至更甚,他同時立了三個夫人。

第一個被立為夫人是從周王室娶來的天子千金,因為出自王室,理所當然被立為夫人。

由加上王室是姬姓,因此被稱作王姬。

由於周朝時有同姓不婚的傳統,天子的女兒便只能嫁給異姓諸侯國君,東方的姜姓齊國、西方的嬴姓秦國、中原的子姓宋國、媯姓陳國、姞姓南燕國甚至羋姓的楚國都可以作為聯姻對象。

而其他國家比如鄭、魯、衛、晉等國,與天子同姓,是不能與周王室聯姻的,但是王室女兒出嫁卻需要仰仗這些同姓諸侯的主持。

這些姬姓諸侯國大多都是侯爵國,但是到春秋中期開始,人們早就已經不遵守這些爵位等級了,所有國家無論大小出門的時候都冒稱是「公」。

周天子對此無法約束,也只能默認。

而既然王室的女兒是由這些國家的「公」來主持的,久而久之就被人們稱作「公主」了,這便是公主一詞的來歷。

王姬嫁到齊國,就是由魯莊公主持的。

魯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她先是被送往魯國,然後由齊國派人到魯國去迎娶。

作為天子的女兒,到了齊國之後所有的待遇,比如車駕的規格、衣服的色彩制式都按照原來的規制辦理。

就算是嫁給了男爵的國君,也一樣享有王室待遇。

這場諸侯與王室之間的聯姻,只是齊桓公做給其他諸侯看的,以聯姻關係來表明自己尊王的姿態。

但實際上齊桓公與周天子之間一直都沒有真正和睦過,齊桓公不斷地操控王室的政局,周王室也總在其他諸侯面前拆齊桓公的台。

再加上齊桓公一生好色,對王姬也不是真愛,王姬婚後並沒有得到寵愛,因此沒有給齊桓公生下一兒半女。

第二個被立為夫人的是東夷徐國(嬴姓)的女子徐嬴。

徐國是弱國,而且徐嬴似乎在歷史上也沒有什麼才華卓著的表現,因此她被立為夫人的理由可能就很簡單了,那就是漂亮。

第三個是來自蔡國(姬姓)的女子蔡姬。

蔡姬活潑好動,據好事者說可能是有輕微的性變態心理,喜歡通過捉弄異性的方式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但是你再變態也要搞清楚對方是誰,如果只是一個性格溫和的普通人,捉弄一番也就罷了,偏偏他捉弄的是威名在外的霸主齊桓公。

一次蔡姬和齊桓公到湖上蕩舟,在船上聊了不多久,蔡姬玩心上來了就想搞個惡作劇逗逗齊桓公。

於是就使勁地搖船,她是南方人,從小就會水,但齊桓公可是個旱鴨子啊。

她這一鬧讓旱鴨子害怕的不得了,就喊著讓她停下,沒想到蔡姬看到齊桓公驚恐的樣子反而越來勁了。

這下子把齊桓公給惹怒了,下了船之後二話不說就把蔡姬送回娘家去了。

蔡穆侯把女兒嫁給齊桓公本來是巴結一下中原霸主,好讓他保護自己的。

畢竟蔡國與楚國離得太近了,而楚國又是個蠻夷國家,不像中原國家打仗那麼文明,動不動就吞併別的國家,蔡國只能抱住了齊國的大腿才能讓自己苟活幾年。

可萬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去了還沒幾年就被攆回來了。

一方面讓蔡穆侯臉上掛不住,另一方面又是害怕,心想這次是不是把齊候給惹毛了,萬一他來打我怎麼辦?心急之下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趕緊找楚國抱大腿去,於是轉而把那個從齊國送回來的女兒嫁給了楚成王。

齊桓公一聽就給炸了,我就是送她回去反省反省,你動作未免也太大了吧?我的夫人你說改嫁就改嫁了,你經過我同意了嗎?還有那個楚蠻子,哎我的女人你都敢睡?看我不揍你丫的。

這件事也就成了齊桓公興師動眾討伐楚國的導火索。

這麼算下來,齊桓公雖然一下子立了三個夫人,但是大夫人沒有愛,二夫人沒生育,三夫人被蠻子睡了,都沒有給他生下兒子,所以他是沒有嫡子的。

於是就立了六個如夫人(這僭越的也是沒邊了),分別是衛國的長衛姬、少衛姬,鄭國的鄭姬,葛國的葛嬴,密國的密姬和宋國的華子。

這六位如夫人就不同了,個個都搶著生娃,她們一家給生了一個兒子,分別是公子無虧(武孟、齊中廢公)、公子元(齊惠公)、公子昭(齊孝公)、公子潘(齊昭公)、公子商人(齊懿公)和公子雍。

當然了,齊桓公一生好色,也算是閱女無數,兒孫滿堂,其兒子也不止這六個人。

據說光是後來流亡到楚國的就有七個兒子。

這些個兒子們都沒有參與後來的齊國內亂,而且史書上也沒有多少記載,倒是那幾個如夫人的兒子,因為都想爭搶國君之位,在齊桓公死後便大打出手,鬧得是不可開交。

齊國內亂的序幕

齊桓公在晚年時,有著跟晉獻公一樣的疑慮。

他沒有嫡子,按理來說在庶子中該立長子,也就是公子無虧為太子。

但是他寵愛鄭姬,於是就立她的兒子公子昭為嗣。

但是自己的其他幾個兒子都很有勢力,有著不可小覷的私屬師保。

他擔心自己死後公子昭無法順利繼位,於是就提前把太子託付給了宋襄公。

好端端的太子之位就落到了別人的頭上,長子無虧的母親長衛姬可咽不下這口氣。

作為一個不受寵愛沒太大發言權的女子,她也只能另闢蹊徑投其所好,以換取他的回心轉意。

恰好齊桓公還是一個吃貨,年老了有些事情有心無力,但是吃東西還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長衛姬就桓公近臣寺人貂(豎刁),把烹飪高手易牙(雍巫)找了回來,讓他繼續伺候齊桓公。

早年管仲還在的時候,齊桓公就喜歡奢侈放蕩的生活,因此身邊有很多專門伺候他吃喝玩樂的侍從,易牙就是其中的一個。

易牙巧舌如簧,很受他的青睞,甚至他一度還產生國讓易牙等人接替管仲擔任國相的想法。

還是在管仲的一再勸諫之下,齊桓公才消除了這個念頭,並把易牙等人驅逐出境。

但是易牙這一走,齊桓公吃什麼都不香了,於是就開始懷念起易牙那精湛的手藝來。

這個時候寺人貂突然說把易牙找回來了,桓公簡直是心花怒放,趕緊讓人把易牙請進宮裡來。

有了廚神易牙的伺候,桓公也是胃口大開,吃嘛嘛香,把管仲的話全忘掉了。

從此以後齊桓公也不管他的那些如夫人了,每天就跟易牙混在一起。

易牙還在為沒有當上國相一事耿耿於懷,如今終於得到了機會,自然就十分賣力。

日暮西山的齊桓公沉浸在自己一生霸業之中,整天跟這些侍從們吹噓自己當年做過的那些牛逼的事情。

桓公自己吹噓,這些侍從就紛紛附和,各種褒揚溢美之辭讓桓公飄飄然不能自已。

易牙就趁著他喜不自禁的時候吹起了鍋邊風,見縫插針地替公子無虧說幾句好話。

齊桓公寵信廚神甚於美色,竟然就同意了改立公子無虧為太子。

但是他光是答應了,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這說明恐怕齊桓公這個時候不僅糊塗,而且健忘。

易牙說的話他壓根就沒過腦子,隨口那麼一說,說完也就忘了。

但這對宮外的公子們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這個風聲傳出去之後,幾個公子看見老爹都糊塗成這個樣子了,就都坐不住了,每個人都拉了一幫的勢力,摩拳擦掌的就等著自己的父親咽氣的那一天了。

但以易牙為代表的內侍集團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日夜守在齊桓公的身邊,相比於宮外的公子們有著很大的主動權。

到這年(前643年)十月,齊桓公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住了,太醫常之巫在為他診斷之後馬上通知了易牙,告訴他國君快要死了,你趕緊想辦法吧。

易牙意識到必須要儘快行動了,否則,如果國君死了更立太子的詔書還沒有發布出去,公子昭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繼承君位,如此他們這麼長時間的心力就全白費了。

但是指望這個已經漸漸有了老年痴呆症狀的國君發詔書,簡直比登天還難。

易牙當機立斷,聯合常之巫、豎刁和衛公子開方,把桓公幽禁起來,不讓宮裡的其他人和他見面。

同時還封鎖宮門,謊稱是國君需要靜養,不想接見外人,有什麼事情需要國君決斷的都統統由內侍代為轉達。

而他們也不斷地以國君的口吻,向外假傳一些命令,以向外人證明桓公還在正常處理國家事務。

內侍集團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齊國國內大開殺戒,逐漸清理其他公子的私屬勢力,為公子無虧的繼位鋪平道路。

而衛國公子開方,更是借著這些矯詔把本屬於齊國的城池土地劃給了衛國。

而那個有著光輝偉業的霸主,對此竟然毫不知情。

-待續-

您正在閱讀的是《晉文公重耳的流亡之路》的第三節,原文首發於簡書,如需獲取更多內容,可點擊「閱讀原文」移步簡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首霸齊桓公之二:九合諸侯 一匡天下

齊國本來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之後,齊國的潛力迅速被激發出來。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為自己的女兒、王后申後及太子被廢,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導致西周王朝滅亡。周平王決定向...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姜姓,名小白。齊僖公的孫子、齊襄公的兒子。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