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雞毛蒜皮的名義,打的就是你!| 夾敘夾議說東周49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齊桓公當北約老大已經幾十年,是時候收拾一下華約老大楚國了。

當時的楚成王熊惲,任用令尹子文,勵精圖治,修明國政,同樣有志爭霸中原。

聽說齊侯救邢存衛,頌揚之聲一直傳播到自己的勢力範圍荊襄之地,心中著實不樂。

成王:當今之時,有齊無楚,不能壓倒齊國、稱霸中原,是我楚國的恥辱啊!

子文:齊侯經營霸業已將近三十年了。

他以尊王為名,所以諸侯樂于歸附他,在這方面我們無法與他匹敵。

鄭國居於南北之間,是中原的屏蔽,大王若想圖霸中原,非搞定鄭國不可。

成王:誰能為我討伐鄭國?

大夫斗章自告奮勇請命伐鄭,成王給了他兵車二百乘(相當於配了2萬人左右的兵馬),直奔鄭國而去。

鄭國得知楚國興兵來伐,趕緊備戰,同時向齊國告急。

齊桓公當即向各諸侯國傳送檄文,合謀救鄭。

斗章知道鄭國已有準備,又聽說齊國救兵將至,擔心戰敗,於是僅帶著兵馬在鄭國邊境搞了個 「到此一游」,便打道回府。

楚成王聽到消息大怒,當即解下佩劍交給斗廉,派他前往軍中當場將斗章斬首。

斗廉是斗章的哥哥(古代選擇執法人居然如此不講究,真是醉了)。

到了軍中之後,先不提楚王的命令,卻秘密地與斗章商議:「要想逃避國法的懲處,必須立功,才能自救。

斗章:怎樣立功啊?

斗廉:鄭國已知你退兵,肯定不會認為你還能殺回去,如果此時你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肯定能贏。

於是兄弟倆分別帶領一支軍隊殺回鄭國,果然,不僅偷襲成功,還活捉了鄭國大將聃伯,而後班師回國。

斗章回國後去見楚成王,叩首請罪,聲稱自己 「回軍是誘敵之計,非怯戰也」。

成王:既有生擒敵將之功,暫且同意免你死罪。

只是鄭國並未表示臣服,你怎麼就撤兵了呢?

斗廉:主要是擔心兵少不能成功,怕因此有損我楚國國威。

成王:(惱怒地)你以兵少為託詞,分明是怯敵。

現在給你再增添兵車二百乘,你可再去,若是不能讓鄭國投降,你休想再回來見我!

斗廉:我想和兄弟一同前去。

如果鄭國拒不投降,我們就將鄭國國君綁來見您。

成王同意了。

再說鄭文公聽說聃伯被俘,馬上派人去齊國求救。

管仲就對齊桓公說了:「是時候徵用諸侯的兵馬了。

您若是要救鄭,還不如直接攻楚。

而要討伐強大的楚國,就必須大合諸侯。

桓公:大合諸侯的話,楚國肯定會聽到消息,必有防備,那我們有沒有必勝的把握呢?

管仲:蔡人得罪過您,您早就打算教訓一下他們了。

楚、蔡接壤,我們就以討伐蔡國為名,順勢襲擊楚國,《兵法》所謂 「出其不意」,說的就是這。

管仲為什麼說蔡人得罪了齊桓公呢?原來早先,蔡穆公曾將他的妹妹嫁給桓公為第三夫人。

這就是個名正言順的 「小三」 啊!

一天,齊桓公與小三蔡姬一起坐著小船,在池塘里採蓮、嬉戲。

蔡姬大約是個生性活潑的小女孩兒,喜歡開玩笑,她撩起池塘里的水潑齊桓公,桓公慌忙制止她。

蔡姬知道桓公怕水,就故意晃動小舟,將池水濺了桓公一身。

桓公大怒:「賤人不配事奉國君!」 當即派豎貂將蔡姬送回蔡國。

蔡穆公了解了前因後果之後,也怒了:「已經嫁過去的女子,你再把她送回來,你這叫絕情啊。

」 一賭氣,乾脆把妹妹重新嫁去楚國,直接做了楚成王的夫人。

齊桓公為此深恨蔡侯。

齊蔡兩國就這樣結下了梁子。

桓公:江黃二國,不堪楚國的粗暴統治,派遣使臣前來我國送禮納貢,我想與他們結盟。

伐楚之日,約他們做內應,怎樣?

管仲:江、黃二國離齊國遠而接近楚國,因此一向臣服於楚國。

如今背棄楚國而跟隨齊國,楚人必然惱怒,那就一定會加以討伐。

到那時,我們要想救他們,卻會受阻於道路的遙遠;若不救,那又會有違同盟之義。

何況中原的諸侯,召集起來,完全可以成功,何必要藉助這兩個蕞爾小國呢。

不如婉言拒絕了他們。

桓公:遠方小國仰慕我們而來,拒絕他們 將失去人心。

管仲:您把我的話標註在牆上,將來有一天,不要忘了江、黃的急難。

桓公於是就與江、黃兩位國君盟會,密訂伐楚之約。

這時,楚兵已再次返攻鄭國,鄭文公打算投降求和,以免百姓遭禍。

大夫孔叔道:

「不行,齊國正在對付楚國,都是為了我國的緣故。

別人有德於我,背信棄義不好,我們應該堅守,等待轉機的到來。

於是再派使臣去齊國告急。

齊恆公教鄭國對外揚言「齊國救兵馬上就到」,以此暫緩楚軍兇猛的攻勢。

到了約定的日期,幾個同盟諸侯國會齊起兵,名為討蔡,實為伐楚。

豎貂主動請命,預先率領一支軍隊,悄悄直奔蔡國。

蔡穆公知道他是個貪贓枉法的宵小之輩,就乘夜深人靜之時,派人用重金收買了豎貂。

豎貂將齊桓公的計劃和盤托出,並勸蔡穆公趁早逃跑。

蔡穆公連夜帶著宮眷,逃往楚國。

楚成王聽了蔡穆公的敘說,才知道齊國的計謀,連忙撤回斗章伐鄭之兵,準備迎戰齊國。

幾天後,齊桓公率領七路諸侯直達楚國邊境。

只見楚國邊界上,早有一人衣冠整肅,停車道旁,謙恭地說道:「來者可是齊侯?請代為傳話,就說楚國使臣已等候很久了。

這人正是楚國大夫屈完,奉楚王之命出使,來到齊國軍營。

桓公:(驚訝地)楚人怎麼會預先知道我軍的到來?

管仲:肯定有人漏泄了消息。

既然他們派出了使者,必然有一番說辭。

讓我用大道理去譴責他,使他們自感理屈羞慚,這樣就可不戰而降了。

於是管仲也乘車而出,與屈完在車上拱手相見。

屈完:我國君派我來告訴齊候:「齊、楚各自統治各自的國家。

齊國居於北海,楚國靠近南海,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不知您為什麼來到我國?」能不能告訴我們其中的緣故?

管仲:過去周成王分封我國先君姜太公於齊地,要求我國輔佐周王室。

凡有不效忠王室的,不可寬恕。

你們楚國按規矩,應該每年向周王貢奉包茅,來幫助王室完成祭祀典禮。

自從你們中斷貢奉之後,王室就沒法在祭祀時縮酒,所以我齊國要討伐你們。

況且昭王南征而沒能再回朝廷,也是因為你們的緣故。

你們還有什麼話可說?

屈完:周王室亂了綱紀,朝貢之禮廢缺已久,天下許多諸侯都是這樣做,又豈止我們一家?但即便如此,包茅沒能按規矩供奉入周,我國君也是知錯了。

我們一定重新恢復供給。

至於昭王南征而沒能歸國,這和我們沒關係,不能算我們的錯。

您說的話,我會如實向我國君傳達的。

說完,屈完駕車離去。

嘿嘿,管仲口中的大道理 「大義」,居然就是責備楚國沒有向周王室貢奉一種叫 「包茅」 的草,這包茅也僅用於縮酒(國家舉行祭祀儀式用),既不關乎國計,也不關乎民生。

其實楚國最大的罪名應該是 目無周王室、「擅自稱王」。

若是當真替天行道,就該以 「去王號」 這最不可恕的大義去譴責他、討伐他。

如今卻用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當作教訓的藉口,無非也就是告訴對方:只要你給我個台階下,我也不為已甚。

管仲回來告訴齊桓公:「楚人倔強,不可能僅僅靠口舌使他們真正屈服,必須進一步威逼他們。

於是下令八國部隊一同進發,軍隊一直推進到陘山。

管仲:(下令)就此駐札,不可前行!

諸侯:大軍已然深入,何不渡過漢水,決一死戰,而逗留於此?

管仲:楚國既然派來使臣,必然已有防備,一旦交戰,就不可能再和解。

如今我們屯兵此地,亮一下肌肉,楚國畏懼我們多國軍隊,就會再一次派出使者,我們就可順勢和他們達成協議。

我們以討伐楚國而出征,以降服楚國而凱旋,不是很成功麼?

諸侯還不敢深信,議論紛紛,意見不一。

不出管仲所料,楚成王果然再派屈完為使。

屈完對楚成王道:

「缺貢包茅的事,我之前已對齊國當面認了錯。

國君如果要向對方求和,我就勉強再去一次,以解兩國的紛爭。

如果是要請戰,那就另外派有能耐的人去吧。

楚成王道:「是戰是和任你見機行事,我不限制你,也不怪罪你。

屈完才再一次來到齊軍營中。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訂閱本頭條媒體號:以史為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