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劉備最得人心,但為什麼他手下出現的叛徒反而最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簡直就是仁義的化身。
他禮賢下士,善待百姓,最擅收買人心。
雖有曹操大軍在後追擊,但他仍對百姓不離不棄,帶著百姓逃走,讓百姓深感其仁。
在徐州,陶謙病重,他覺得不可趁人之危,因此不肯受命手下徐州。
劉表讓荊州他不要,龐統讓他下令襲擊劉璋奪益州他不願,真可謂「弘毅寬厚,知人待士」。
而後世對劉備的評價也非常高,昔日晉代史學家習鑿齒就曾說過:「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
觀其所以結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
可見劉備以寬厚仁義收買人心,讓人死心塌地,甘願投入其帳下的事情是公認的。
畢竟當年劉備甚至用仁義感化了前來刺殺他的刺客,如此功力,讓人不得不服。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當我們統計三國時期哪個陣營之中出的叛徒最多時,統計的結果讓人驚訝,曹孫劉三家之中,劉備手下出的叛徒最多。
對於叛徒而言,主要是以下兩種人。
一種是背叛了自己的陣營而採取了敵對行動的人,如後來的鐘會,一種是投到敵對一方的人,如孟達。
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無論是主動投誠還是迫不得已,只要有這兩種行為,都算是叛徒。
要知道當時乃東漢末年,漢朝時期,世人最重節義,因此忠義之士受人敬仰,但背棄節義,成為叛徒,常常意味著喪失了自己的人格與信譽,很有可能從此被人看不起。
比較典型的就是當時關羽水淹七軍後投降的于禁。
雖說于禁是為了讓手下戰士活命,不得已投降了關羽,用自己的名節換取了數萬士兵的性命。
但當時的社會不會管你有怎樣的理由,也不會顧及你有怎麼樣的壓力。
當時曹操得知自己手下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竟然投降了蜀漢,曾經感慨良久,認為于禁在他手下三十年,竟然在面對危難時,反而不如投降過來的大將龐德。
後來於禁重回曹魏,也得不到重用,最終還被曹丕羞辱,抑鬱而終。
而就叛徒而論,三個割據勢力都有,但蜀漢最多。
當年襄樊一戰後,投靠了東吳的糜芳,傅士仁,投靠了曹魏的孟達,也有夷陵之戰後的黃權,還有投降東吳的潘浚,甚至於在投降後還名列東吳的九卿之一,更有在劉備出兵攻吳之前,殺了張飛的范強與張達等等。
可以說,這些人之中不僅有皇親國戚,更有不少深受重用,級別很高的將領,這些人在投降時雖說會面臨一些困境,但都不至於一定要投降,正因如此,這些人最終選擇投降,說明並非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既然劉備以寬厚收買人心見長,讓人死心塌地,為什麼將領在忠誠度這方面,反而是三大陣營之中最差的呢?
其實最關鍵的就在於劉備。
劉備在拉攏人心方面做得十分優秀,但在管理人員的方面似乎就沒有那麼得心應手了。
當年孟達投身曹魏,孟家族人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黃權投身曹魏,黃權的家人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他的兒子黃崇還在蜀漢做了尚書郎。
糜芳這個劉備的小舅子投降,糜竺「面縛請罪」,劉備不但沒有責罰,還如當初一般對待糜家。
對待降將家人如此,他的手下還有什麼可擔憂的?打不過?打不過投降不就完了,反正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
對於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將領,劉備或許不能狠下心來整治,這才讓跟著自己的人肆無忌憚,最終在蜀漢出了這麼多的叛徒。
當然,劉備在發家之前,也曾是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的人,從這點上來看,他的手下能出這麼多的叛徒,似乎也有一點一脈相承的意思。
三國五大失意降將,一人晚節不保,一人投降後受盡羞辱
三國時期,降將很多,有些非常成功,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曹魏陣營比較出名的就有張遼,張郃,徐晃,龐德,文聘等等,蜀漢也不少比如馬超,黃忠,姜維,夏侯霸,王平等等,東吳相當較少但甘寧和太史慈也是很出...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劉備遺憾痛失的六位人才,如果他們在,蜀漢也不至於後繼無人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顛沛流徙,沒有固定的據點,直到荊州之後,身邊的人才才逐漸多了起來,麾下擁有三大謀臣,還有關羽和張飛、趙雲等一流名將。後來坐擁荊州和益州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三國中蜀漢第一戰將——獨自迎戰魏、吳兩國的11位一流猛將
漢末三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天下。那段歷史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魏蜀吳三國都有一流戰將,威震沙場,守土開疆。漢末三國那段歷史中,諸侯混戰,大小戰事不斷。我們所熟悉的有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
三國中降將那麼多,為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各個諸侯之間的不斷較量,導致不少將領在各個諸侯之間不斷流動。換而言之,對於魏蜀吳三國中的將領,都有過「降將」的經歷。比如魏國的張遼,曾經是呂布的手下,後來投降了曹操...
此人是諸葛亮一生最恨之人,並非司馬懿!最終卻死於司馬懿之手
在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可以分為謀士和武將兩類,而在謀士之中,諸葛亮就是最為出名的,而諸葛亮在這千百年來已經被塑造為智慧的化身。在諸葛亮的有一生中有一個最痛恨的人,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劉備在白帝城病逝,曹魏群臣都很高興,只有一個人非常的難過
在《三國演義》裡面,劉備所代表的蜀漢集團一直都是被當作為正統的,所以劉備去世以後,也就是蜀漢集團的一個衰落,很多人都替劉備感覺到可惜,其實在歷史上劉備去世之後,最開心的應該是曹魏集團。
三國十大主動投誠人物,地位最高的是馬超,混得最好的卻不是他
三國是個亂世,亂世之中為了各自的利益投降,背叛,反覆是常用的事情。投降又有三種:一種是勢窮而降比如張郃,姜維,黃權等,一種是被俘而降比如張遼,于禁,第三種是主動投降,就是對方不知道,自己主動送上...
三國歷史上,都說劉備惜才,但是這五人卻因劉備浪費了一生才華
彭羨 彭羨本來是蜀地廣漢人,原屬於劉璋部下。由於他「恣性驕傲」,雖然堪稱俊才,卻不被重用,最高也只做到「書佐」,後來又因別人的誹謗,遭到劉璋處置,罷為「徒隸」。劉備入川之後,龐統發現了彭羨的才能...
劉備不僅有「五虎上將」,竟還有「五大叛臣」,連諸葛亮也被坑慘
說起三國,劉備帳下的「關張趙馬黃」,這五位萬人敵成為蜀漢的「五虎上將」,堪稱三國中的翹楚;尤其是關羽和張飛,不僅是劉備的異性兄弟,更是蜀漢建立的元老級人物,那就更別說他們一生戰無不勝,功高蓋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