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破十萬,三國時代的諾門坎戰役,關羽因此被坑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代日本和蘇聯曾經爆發過一場戰役,這就是「諾門坎戰役」,那場戰役蘇聯軍隊完爆日本關東軍,此一戰,導致日本人對於北進蘇聯感到憂心忡忡,因而促使了日本戰略轉向南方。

其實在後漢三國時代也有一場戰役,其效果與諾門坎戰役頗為相似,這場戰役是東吳與曹魏的一場戰鬥,東吳方面派出10萬大軍,結果卻被曹魏方面區區800人打敗。

這場戰役就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趁著曹操主力遠在漢中的機會,東吳君主孫權親率10萬東吳大軍進攻曹魏在揚州地區的軍事重鎮合肥。

合肥是東吳向中原地區挺進的咽喉要地,曹操為了防備這裡派出自己的大將張遼、李典、樂進率7000兵駐守。

孫權仗著自己人多勢眾,最初沒有將張遼等人放在眼中,但是他沒有想到在合肥城下他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慘敗。

曹操的大將張遼為了鼓舞全軍士氣,挑選了800敢死隊出城與孫權決戰,結果張遼手持一對大鐵戟,所向披靡,在東吳大軍中往來衝殺,如入無人之境,甚至一度挑釁孫權決戰,嚇得孫權進退不得。

這一戰使吳軍膽寒。

合肥城是曹軍精心修築的要塞,易守難攻。

吳軍在合肥城下一籌莫展,當時天氣炎熱,東吳軍隊中開始出現瘟疫,士氣低落。

最後孫權不得不選擇撤退,但在撤退中孫權再次犯了錯誤。

孫權大軍撤退他與自己的親信將校在逍遙津斷後。

然而就在此時,合肥城中的曹軍忽然殺出,直撲孫權而來,孫權的衛隊拚死抵擋,大將陳武戰死,凌統身受重傷,徐盛甘寧等人敗走,要不是孫權的駿馬神奇的越過了逍遙津斷橋,孫權就要被張遼擒殺於合肥城下了。

合肥之戰孫權10萬大軍慘敗,損兵折將,張遼一戰威震東吳。

這一戰並非簡單的一場戰役勝利,它直接導致了東吳國策的轉變改變了整個三國格局。

合肥戰役後,孫權和他的幕僚集團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實力,他們認為僅靠東吳的力量想要從合肥徐州一線向北突破十分困難。

因為北方多騎兵,而從合肥往北全是平原地帶,所以東吳的大將呂蒙就說:即便我們從北路取下徐州,但要面對曹魏的騎兵軍團,即便我們用十萬人也未必守得住。

另一方面,假如向西進攻荊州,這樣不但可以發揮吳軍的水軍優勢,勝算較大,而且能夠實現東吳「全據長江」的戰略。

於是合肥戰役後,東吳內部將戰略重心從北方轉向西部,目標對準了關羽鎮守的荊州。

後來東吳偷襲荊州,其中既有關羽為人驕橫得罪孫權的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合肥之戰對東吳的影響。

東吳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敗死,後來孫劉備為了報仇又討伐東吳,雙方兩敗俱傷,使得曹魏坐收漁翁之利。

從這個角度看,合肥之戰就是三國時代的諾門坎戰役,直接影響了整個三國的格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漫談三國:孫權強取荊州,得小利而失大局

孫權趁關羽率兵攻打樊城之時,派遣呂蒙抄了關羽的後路,襲取了荊州。壓在孫權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放下了,表面看,東吳一舉將江東門戶荊州置於掌控之下,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但小編認為這是孫權戰略上重大失誤,...

三國24名將:張遼篇

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東吳如果不偷襲關羽,三國會提前統一嗎?

建安二十四年,蜀漢荊州都督關羽發動了對曹操的北伐戰役,戰役前兩個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擒于禁,斬龐德。可就在兩個月後,東吳忽然背盟偷襲關羽,關羽兵敗麥城,被東吳殺死。之後,孫劉聯盟破裂,曹魏...

三國著名將領張遼是怎麼死的

張遼是怎麼死的三國時期是我歷史一個諸侯並立,群雄爭霸的時期,他們彼此之間攻伐不斷,普通百姓自然是飽受戰亂之苦苦不堪言,最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當然這個時期也是軍事將領輩出的年代,比如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