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堅持北伐不但被活活累死,還讓蜀國亡得更快,真是這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

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國內局面穩定後,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數次北伐上,最終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僵持不下,因長期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不久蜀國國力就很快就衰落下去,在公元263年蜀國滅亡。

很多人始終無法理解謀略過人的諸葛亮明知「北伐魏國、匡扶漢室」的政治目標在蜀國失去荊州、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已經不可能實現,他為什麼明知不可為還非要為?不僅耗費盡了蜀國的國力,也使自己積勞成疾累死在五丈原。

後世的人們普遍認為諸葛亮假如把精力用在蜀國的治理上面,而不是竭盡國力北伐,那麼蜀國一定可以存在更長的時間,諸葛亮也不會活活被累死,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諸葛亮謀略過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普通人都能看到的事,諸葛亮會不知道嗎?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明知北伐不可為還非要北伐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這點諸葛亮看的很清楚,因為蜀國地方狹小,人口少,只是相當於曹魏一個郡的規模而已。

一旦和平發展,蜀國滅亡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非人所能改變的!諸葛亮當然無法接受啊,他不能眼看著蜀國在閉塞的四川盆地中坐以待斃,他必須主動出擊!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諸葛亮北伐的口號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但是諸葛亮並不糊塗,他知道這個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

所以諸葛亮屢次北伐的目標並不洛陽、許昌等中原地區,他每次北伐的路線都是甘肅、關中一帶,幾乎每次北伐都是西出祁山,進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並與羌人取得聯繫,占據涼州。

目的是跳出閉塞的四川盆地,奪取西北產馬的地方,奪取產馬的地方可以建立強大的騎軍,彌補蜀漢一直靠步兵、騎兵弱的劣勢;而且西北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可以對曹魏形成了戰略威懾。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魏延獻計奪取長安諸葛亮不予採納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諸葛亮膽小怕事,而是諸葛亮並沒有要攻進中原的戰略部署,諸葛亮要奪取的西北形勝之地,但是諸葛亮又不能改變蜀國建國以來的口號,所以只能以魏延的計策充滿危險而不予採納。

三、諸葛亮屢次北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為了轉移蜀國國內外來勢力與益州本土勢力尖銳的矛盾。

眾所周知劉備靠的是北方跟隨他的將領(以關羽、張飛、趙雲等為代表)和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等為代表)奪取的益州,奪取益州後蜀國的大權都被跟隨劉備的將領和荊州集團控制著,這就造成了益州地方勢力的極大不滿。

在劉備活著的時候,彭羨、孟達等就先後叛亂,嚴重削弱了蜀國的國力。

劉備死前,關羽、張飛、黃忠等先後去世,等諸葛亮輔佐劉禪時,外來勢力已經很弱,益州本土勢力越來越強大,外來勢力與本土勢力的矛盾也也越來越尖銳,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靠鐵腕手段鎮壓是不行的。

所以諸葛亮就堅持北伐,這樣蜀國全體人民就必須一致對外,不然就有亡國的危險。

同時在北伐的過程中,取得戰績也可以起到鼓舞士氣,提升外來勢力打壓益州本土勢力的作用。

四、通過北伐可以不斷鍛鍊培養年輕的人才,為蜀國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向劉禪解釋自己北伐的原因說道: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

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在諸葛亮屯兵漢中的幾年時間,蜀國建立的依靠的元勛故將已經病故一千餘人!而再過幾年就要損三分之二!這樣下去蜀國大權很快就要被益州本土勢力奪走,諸葛亮只有通過北伐,不斷挖掘外來人才,通過北伐諸葛亮重用了以姜維為代表的外地勢力,他們在蜀國沒有依靠,只能牢牢的和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集團結盟,共同對抗益州本土勢力,一直到蜀國滅亡,蜀國的大權也沒有被本土勢力奪走,所以從這一點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是成功的。

五、諸葛亮北伐的原因也是為了緩和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諸葛亮大權獨握掌握著蜀國的一切權利,但他畢竟只是丞相,蜀國的皇帝是劉禪啊,隨著劉禪的年齡增長,他不甘心情願做一名傀儡皇帝。

如果諸葛亮一直待在成都,那麼劉禪時刻都活在諸葛亮的巨大陰影之下,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如果朝中再有奸臣賊子挑唆支持,諸葛亮和劉禪之間的矛盾一定會爆發,那時諸葛亮就騎虎難下左右為難了。

諸葛亮一致北伐,不在成都,劉禪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

所以這也是諸葛亮晚年很少回成都的原因。

六、諸葛亮的北伐也是為了牽制曹魏,阻礙曹魏的健康發展,造成曹魏動亂。

諸葛亮屢次北伐也是為了使曹魏不能專心搞發展,多徵兵用來防禦蜀國,這樣曹魏就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消耗曹魏國力,從而減輕北方經濟恢復的速度。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北伐造成了司馬懿軍功卓著,長期統帥軍隊,在軍隊培養起來一批親信,在諸葛亮死後不久,司馬懿就奪取了曹魏的大權,曹魏已經名存實亡,天下已經是司馬家的,後來蜀國算是滅在司馬家的手中。

諸葛亮為了蜀國的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辛苦奮鬥了一輩子,正如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對劉禪所說:「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所以儘管北伐沒有獲得根本性的成功,但是諸葛亮為了蜀國奉獻一生、為了北伐活活累死,他將永垂史冊!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魏紀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三番五次北伐,是盡忠,還是另有玄機?

劉備死後,諸葛亮以相父的身份掌管著蜀國。諸葛亮南征之後,由於疆土擴展,而且錢糧富足(南征時候,由於戰勝,消耗由戰敗一方出)。諸葛亮在劉備臨死時說」一定輔佐劉禪,竭盡一生」。而此刻正是國富民強的時...

諸葛亮堅持北伐的理由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