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麼多年書,你真的會讀書嗎?對比一下這6點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1、讀書是不是一定就開卷有益?——開卷未必有益,但爛書也不一定沒有好處
由於現在出書比較容易,所以導致沒有足夠乾貨的書太多,所以開卷不容易做到像古時候那樣本本有益;在信息泛濫的時代開卷往往會讓你淹沒在信息的海洋。
最後時間花了,精力花了,錢也花了,你還未必能有所獲益。
所以說開卷未必有益。
但讀一本沒有營養的書很多時候也不能說完全無益。
比方說我準備研究一個主題時,我會把能搜集到的這個主題的書都買回來研究,好書我就摘錄觀點,梳理作者的思考框架,慢慢內化成自己的思維,這當然是開卷有益。
但看到不好的書,我會思考和好的書相比,作者差在哪裡?為什麼他只能寫出這樣的書?他的思維缺陷在哪裡?我應該如何避免也寫出這樣的書?
有了這樣的思考,一本不好的書,也許對我寫書或寫文章的啟發更大,因為一個好作者的有點往往很難學習到,但一個差作者的缺點反而是很容易發現並能有意識去避免的。
讀書的類型要豐富,而不是僅僅追求讀書多。
另外,還有些不好的書,雖然整體不行,但是其中一個章節、一個單元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通過這個章節我思考了,頓悟了,或者學到了一些有用的思維或方法,對比這本書的價格,整體來說還是有很超值的。
2、關於閱讀類型——讀書的類型要豐富,而不是僅僅追求讀書多
在讀書類型方面,我覺得應該合理搭配四類圖書:
第一類:工具書
在我的案頭,永遠有詞典一類的書,這是參考書,不管是語言類還是專業類的,都不可少,但是不一定隨時要看。
對這樣的書,我從來不會吝嗇購買,但是我會儘量選擇一個好的版本,遇到不懂的隨手就可以翻查。
第二類:專業書
有的人看書,最愛看偏門,雜書看了一堆,自己專業領域的好書新書卻讀的太少,其實專業領域讀通一本專著,再看其他類似的書,會越看越明白,越看越快,花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所以,什麼都懂一點真不如先看懂一門比較好。
第三類:視野書
只有一種專業思維的人是很可怕的。
正如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所說,「在手裡拿著一把錘子的人看來,世界就是一顆釘子。
」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世界是複雜多元的,如果只用一種思維去面對整個世界的複雜,甚至想用某一種思維框架來解決所有你遇到的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刻舟求劍。
舉個例子,一個老闆管理一家公司,那麼他不僅僅要懂管理學知識,還要懂心理學,營銷學,會計知識,最好還要懂些經濟學,甚至懂人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管理好一家公司。
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能用不同的維度去解釋現實中的現象。
比如一個社會現象出來了,我們不能非黑即白地去評判,加入我們能夠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
傳播學、等多個維度去觀察和思考,也許我們就能有更深入的領悟。
而要了解其他的思維模式,打開你看世界的視野,就需要讀點你自己專業以外的雜書,或者其他專業的書。
第四類:潮流書
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我們要保持對時代哦感覺,總得讀一些新書。
比如有些名人寫的隨筆,當休閒書看看也好,除了能豐富你看世界的眼光,也可以學習他們的文風,學習他們分析問題的思維。
另外還有一點特別重要:一個人在不同成長階段選書也是有側重的。
比方我們讀小學時,識字不多,主要是買工具書。
讀大學時應該多看專業書,讓自己快速成為專業人士;
剛上班,很多業務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買多看專業書,以便讓自己快速成長;
等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就需要多看打開視野的書,拓展自己的事業和思維;
當然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看點潮流書,和時代保持同步。
3、關於讀書方法——讀書時速讀好還是精讀好?
答案是「因書而異」。
比如說,像《高等數學》這種專業書,我們能速讀麼?只能一頁一頁慢慢看。
而沒有營養的書,有時候半個小時就可以翻完,因為多數都是一些廢話。
當然,如果使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專業書,又另當別論,因為我們可以只挑重點看。
對於那些真有營養的書,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有時間就爭取曼度,一次讀到位,把筆記做好,以後需要時卡伊看筆記。
如果沒有時間可以選擇速讀,或者跳著讀我們最需要的部分,以後有時間再補看餘下的。
總之,好書一定要精讀,對自己深入研究的某個方向建議進行主題閱讀。
至於如何略讀、跳讀、精讀以及進行主題閱讀,推薦大家看看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4、關於找書渠道——如何發現好書?
關於如何找到值得閱讀的好書,給大家幾個建議:
最簡單的,在網上搜索關鍵詞「書籍類型+書單」,比如「管理學經典書單、歷史經典書單」,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薦的經典書單。
第二,可以關注大型門戶網站的書評,通過看別人寫的書評,及時發現當下最流行的新書或好書。
當然,由於書評的目的多是推薦某一本書,所以對書的內容進行誇張渲染甚至過度包裝也是有的,這就要求我們自己要能甄別,判斷哪些是好書,哪些只是宣傳的比較好。
第三,我們自己平日讀的書中,很多作者會在自己的書里提到對自己影響深遠的某幾本書,或推薦一些自已閱讀過程中有所受益的書,或與自己研究主題相關的書籍,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找書的重要渠道。
所以在閱讀過程中,不妨將作者提到或推薦的書羅列在一個筆記本或一張清單上,然後有閒暇的時候,先去了解研究甚至試讀,如果確定真的不錯,再去購買。
我自己也是之前在讀書過程中,遇到作者推薦的好書,沒有及時記下來,等看完這本書,在想要回憶推薦的是什麼輸的時候,已經想不起來了,後來看了如本作家寫的《如何有效一本書》,才知道這種方式,原來是發現好書的一個重要渠道,而我自己,因為沒有記錄,白白與那麼多好書擦肩而過。
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列「待讀清單」,然後再根據清單去選擇,購買書籍,這樣就少了很多盲目性,也比較不會買到無用的書或不適合我自己的書。
另外,有些書的最後,會有相關閱讀的書目推薦,這也是一個發現好書的渠道,因為作者能夠列在這裡的,肯定是對自己有用或影響深遠的,這樣一來,等於幫我們過濾了一遍,選出了這方面的精華書目,然後我們自己在根據這些書目,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既省力又高效,何樂而不為。
5、關於經典書籍閱讀——為何有些人人都覺得是經典的書,我卻無論如何也讀不進去?
有些書你不喜歡,是緣分沒到。
比如說我自己高中時不愛看《論語》,等過了30歲再度,不得不覺得《論語》風靡2000年,不是沒有道理的,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包含多少道理!而這道理,是必須得你有了更深的閱歷,才能體會到的。
所以我的便宜是,別人的經典閱讀經驗,未必就適合現在的你,如果你發現所謂經典好書,你自己卻無論如何也讀不進去,又不是你的專業必修書,不必強求去讀,放一放,等以後緣分到了再讀。
就算是一輩子都沒有緣分也沒有關係,人類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能汲取一小部分就已經受用無窮了。
6、關於好書無用——明明是好書,讀完了卻毫無收穫怎麼辦?
越是實用技能類的書,越需要和實踐結合起來閱讀。
如果你只是讀,沒有和其他行動結合起來,書讀過也往往是過眼而已,收穫不了多少。
即便是一些理論性的書,也要主動結合現實來思考。
把讀完的書中的一些理念,馬上和現實印證,甚至直接引入現實去實踐,這樣去讀書,效果一定比只是讀讀收穫要大的多了。
舉個例子,德魯克的管理學書籍是企業管理中的經典,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有所獲益的人,又有多少呢?
在這一點上,海爾總裁張瑞敏的做法,頗值得我們借鑑。
張瑞敏早年接受採訪時曾說,自己當年為了管理好企業,看了不少管理學書籍,其中尤以德魯克的管理學書籍對他影響最大。
他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他看到德魯克書里有有一句話,:做企業未必要每天熱鬧忙亂方顯有效,真正管理有效的企業,是那些看起來安安靜靜,幾乎沒什麼事情發生的企業。
」看到這句話,張瑞敏一下子有所頓悟,並因此創立了著名的「日清工作法」,並從此引領海爾走上了的康莊大道。
所以你看,就算是將德魯克管理學翻了個遍又如何?如果沒有對我們的實際工作有所幫助,跟沒讀又有什麼區別?
所以說,讀實用類的書籍,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你看得懂別人的道理;
第二個層次,是你能照著講出來:
第三個層次,是你自己能有一些有意識地去將度來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第四個層次,是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如果能達到第四個層次,那麼恭喜你,這道理真的成為你自己的了!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挑選一本書?
Pomonote提示:閱讀本文需要花費你15分鐘,文中包含很多實踐乾貨,建議收藏。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推薦給你的小夥伴哦!之前我寫了一篇標題為《這樣的讀書方法,讓你的閱讀質量提升300%》的文章
讀書習慣很難養成?看看具體怎麼做
讀書的習慣怎麼養成?我發現好多人都有誤區。首先,讀書喜好一定會受性格影響,彼此性格不一樣,對於書的喜好也不同;也一定會與愛好和經歷有關,千人千面,差異很大,所以如果隨便就開口向人要書單,來培養自...
《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的精華都在這,拿走不謝 | 想法
明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幾年,每當說起讀書的事兒,我心裡都有些「方」。上學期間沒有養成很好的讀書習慣,常常是因為寫論文被動地找來一堆專業書,又或者僅憑一時的興趣熬夜看上十幾本小說,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