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應該怎樣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今天應該怎樣讀書?

中國近代史上,國學大師梁啓超給青年人開出過《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書目;章太炎開出過《中學國文書目》;魯迅先生1930年開出了包括12部古籍在內的《學習中國文學的書目》。

大師們開書目幹什麼,是為後學者指出必行之路,且此必行之路還是捷徑。

對於處在21世紀信息化社會中的讀者來說,良莠混雜的資訊之多讓人目不暇接,真偽難辨,讀書當然要選擇。

一件與書目有關的公案「遇到有大智慧的人,」美國文學家愛默生說:「就應請教他所讀的書。

」愛默生的意思應該是要我們向「有大智慧的人」請求開列書目供我們閱讀的指導。

1923年,有—位32歲的北大教授應當時的清華學校胡敦元等學生之請,擬了一份《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

他說這份書目並不為國學有根抵的人設想,只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點系統的國學知識的人設想。

這份書目分為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學史之部,共約190種圖書。

不只是清華的學生不滿意這份書目,此外,這份書目發表在《讀書雜誌》第7期之後,也引來了國學大師梁啓超的評論。

梁啓超指出這份書目的錯誤有五個:一、不顧客觀的事實,專憑自己主觀為立腳點。

二、把應讀書和應備書混為一談。

三、史部書一概屏絕。

四、高估學生的選擇能力。

五、忘卻學生沒有最普通的國學常識時,許多書是不能讀的。

梁啓超最後的結論是:「從一方面看,嫌他掛漏太多;從別方面看,嫌他博而寡要,我認為是不合用的」。

這位北大教授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名滿天下的胡適。

書目的意義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早就看出來了。

一方面年青人或者學生見識還不夠廣博,想讀書而不知從何處入手;另一方面加上學者專家這種好為人師的心態作祟,於是各種書目乃陸陸續續出現。

書目並非毫無價值。

一份完全站在讀者立場,以讀者為本位,處處為讀者設想的書目,仍能提供參考。

當然,很少有人會完全按照書目讀書,這是可以確定的。

參考書目的意義主要有二:一是幫助讀者多認識該領域內的書名及作者;二是讓讀者可以根據能力、個性而有所選擇,至少也是個入手的起點。

我該讀什麼書?任何剛開始想讀書的人,第一個困擾必然是不知該讀什麼好,才會四處請人開列書目。

林語堂認為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反對硬性規定書單的辦法。

我們不妨換一種說法:「當你站在冰箱門前問自己要吃什麼,表示你並不餓。

意思很明白,當你真正對讀書有興趣,非常想去做的時候,你自然會設法去實現它。

「我該讀什麼?」不再是個問題。

美國作家賀姆斯說:「一本壞書,就象一艘有漏洞的船,在智慧的大海中航行,總會有些智慧從漏洞中流進去。

」他認為開卷有益,什麼書都不妨一讀。

再舉兩個無書不可讀的例子。

英國作家毛姆說:「只要能拿到手的書,我都讀。

」又說:「對於我,閱讀是一種休息,就象對別人,聊天或打牌是一種休息一樣。

甚至還不止如此。

閱讀是一種必需品,假如我被剝奪了這種權利,縱使是片刻,我也會象吸毒者被奪去毒品一樣光火。

我寧願讀一本時間表或目錄,也不願閒著什麼都不讀。

這還不算什麼。

我花過很多愉快的時間去細看『陸海軍商店』的價目表、二手暢銷書和入門書籍表。

這些表格都使人聯想到羅曼史,它們比大半的小說都有趣得多。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名諷刺作家曼欽(孟肯)。

根據威廉•曼徹斯特在《曼欽傳》的記載:他讀書的速度令人不可思議,並且總是躺著者。

在一小時之中,他已經看完了一本二百頁的書,幾乎盡他所能迅速地翻動著。

然後他換了一本嚴肅的書——可能一本論宗教的論文,或者是亞里斯多德的《診學》。

他對於散文的胃口相當大,並且有意不加選擇。

《國會記錄》、美國醫藥學會的期刊、瑪面•伊迪(M6ry Bakerl Eddy)的《科學與健康》、福音報紙、股票說明書……他全都閱讀,加以消化,然後分類歸檔,以備將來之用。

我該如何讀書?——「知識性散步」發現有興趣的書是一種樂趣。

你可以採取日本學者加藤秀俊的建議,給自己「知識性散步」的機會——毫無目的地翻閱、瀏覽書刊、信息或閒談,可以擴大雜學的範圍,以使我們知性的好奇心更加豐富,而且在這種散步途中,能夠撿到「意外之物」的機會很多,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信息的鑑定能力。

M•F•伊根說:「書的最佳嚮導就是一本書本身。

它和一千本其他的書緊緊握著手。

」不只是他,徐志摩也如此認為。

徐志摩告訴他的學生趙家譬:「文學不比數學,需要層次的進展。

……我自己念書,從沒有一定的步驟,找到了一本好書,這本書就合會告訴你許多別的好書。

我介紹你這一冊(《歌德傳》),就因為這冊書在我無意中獲到以後,曾給了我無窮的線索。

我愛這冊好書,因此希望你也能在這本書的文章里,發現歌德的偉大和念書的秘訣。

」一本書能吸引你去看另一本書、十本書,甚至更多,這是千真萬確的,不獨文學書是這樣。

走出你的房間,走進書店或者圖書館,在一趟「知件的散步中,象林語堂說的,興味到時,拿起一本書來就讀,你一定不會徒勞無功的。

還有,你不必將這一活動看得太嚴肅了,青年期所讀各書,照梁啓超的看法,不外是藉以達到「涵養成好讀書的習慣和磨練善讀書的腦力」兩個目的罷了。

或許你還想問什麼時節、什麼地方較適宜讀書。

曾國藩說過:苟能發憤讀書,則家墊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均無不可讀書。

苟不能發憤自立,則家墊不宜讀書,即清今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

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卑志之真不真耳。

如何維持讀書的興趣

前面所提到的,目的在鼓勵你培養讀書的興趣。

興趣培養起來之後,建議你採取朱光潛的意見,「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

」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的重要書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進一步為高深研究做準備。

「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

那麼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怎麼維持讀書的樂趣呢?不妨每天給自己半小時。

印刷術還未發明之前,知識被壟斷,讀書是少數特權階級的專利。

在那個時代,一般渴望讀書的人,他的求知慾有多強烈旺盛,他的雙手雙腳知道。

他往往須走過一段長路,向某個富人借書,手抄一份之後再恭敬送回。

因為得來不易,所以讀書也就格外用心。

曾幾何時,現代人已經把」忙得沒時間讀書」當成了口頭禪,心安理得地拒絕任何閱讀以讓心智成長的機會。

或許有人會因而熱情地為現代人討論「時間管理」,希望為「以忙碌為榮」的現代人找出一點讀書的時間。

事實上,重要的不是管理時間的能力,而是讀書的慾望。

如果缺乏讀書的慾望,縱使設法節省下一筆時間,你也會用來做其他事而非讀書。

反過來說,一個想讀書的人,無論如何他都能找出時間讀書。

話雖如此,除了學生和少數的幸運兒,大部分人每天都必須用去八、九小時為稻梁衣食謀。

這大部分人著想多讀點書,共同的問題是:如何利用零碎時間?

善用零碎時間讀書,最簡易的作法莫過於隨身攜帶一本書,無事的時候可以隨手朗閱,尤其是在各種等候的時間裡。

零碎時間的閱讀,當然只能做普通的瀏覽,而且要能如趨勢專家詹宏志先生說的訓練自己「隨時進入,隨時中止」。

閱讀是有益身心的活動,並不表示值得因此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動。

手不釋卷的人患了生活偏食症,應該受到同情而不是讚賞。

這種人忙著讀書,連思考的機會都沒有,何況體驗真實的生活?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得對:「我們讀書時,別人在為我們思考。

況且被記錄在紙上的思想,無異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跡,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而若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則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

」我同意利用「三餘」讀書的看法:工作之餘、娛樂之餘,還有休閒之餘;利用工作、娛樂和休養的空閒來看書,至少不偏廢生活中其他的活動。

其實,如果能夠每天固定給自己半小時的時間,用於閱讀並且持之以恆,那是最理想的。

這半小時並不包括看報紙的時間在內,而是希望你能真正用來看書。

每天給自己半小時,因其不長,不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而且半小時後,要結束或是繼續,也不會產生罪惡感。

養成這個習慣,積久而化,博學不難。

那麼我想,如何去讀書,如何維持自己的讀書興趣,大家已經大概有所領悟了吧。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部分圖片和音頻來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愛默生:讀書的必要

優秀的圖書會使我們獲益匪淺,那是高級腦力勞動的結晶。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載體。所謂的大學教育,其實就是讀書——閱讀那些被大多數學者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能代表科學文化水平的好書。 在圖書館裡,數以百計...

給孩子選書,到底需要不需要開列書單?

兒童閱讀,需要不需要開列書單?這個問題,歷來爭論已久。魯迅先生曾因不肯為青年開書單和對「外國書」的推崇,受到過不少批評。1925年,《京報副刊》進行了關於「青年愛讀書」和「青年必讀書」的徵文,前...

三類書籍必讀:經典、興趣、專業

本報海口4月23日訊 (記者尤夢瑜 徐晗溪 通訊員符弘茜)今天下午,當代知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蔣子龍在海南大學舉行主題報告會。蔣子龍以「書可嫁接人生」為主題與現場師生和廣大讀者分享了他的讀...

讀書的好處

優秀的圖書會使我們獲益匪淺,那是高級腦力勞動的結晶。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載體。所謂的大學教育,其實就是讀書——閱讀那些被大多數學者公認為是迄今為止最能代表科學文化水平的好書。

譚雯靈:四步愛上閱讀,語文竟是如此簡單

的確,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喜歡閱讀,因此我們也不能指望孩子自己拿到書本就突然開竅,愛它愛得死去活來,這實在太不現實。要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就一定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那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我們到底...

孩子讀書目錄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與氣質,使人高尚。——皮羅果夫在當今資訊時代,知識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閱讀是人了解社會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認識社會和自然界的渠道!有人曾經說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