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選書,到底需要不需要開列書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童閱讀,需要不需要開列書單?這個問題,歷來爭論已久。

魯迅先生曾因不肯為青年開書單和對「外國書」的推崇,受到過不少批評。

1925年,《京報副刊》進行了關於「青年愛讀書」和「青年必讀書」的徵文,前者請青年回答自己愛讀哪十部書,後者則請各界名流為青年推薦十部必讀書籍。

當時《京報副刊》的編輯正是魯迅的學生孫伏園。

在大批名人紛紛回信,而且已經超過約定截稿日期的情況下,魯迅交了白卷。

他在回答中很直白地說:「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

」然而,藉此機會,魯迅卻又「略說自己的經驗,以供若干讀者的參考」,然後提出了「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的觀點。

雖說不願意開,到底,魯迅還是開了書單。

不少文化名流,也都為青少年開過書單,如曾國藩、梁啓超、胡適等。

也有人旗幟鮮明地反對開書單。

其主要理由是閱讀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教師尤其不適宜給自己不熟悉的學生開書單。

有時,即便是熟悉的人,開的書單,也不一定會讀。

曾有記者在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隨機詢問了69名學生,其中49人表示,沒有讀過本校校長推薦的書目。

書單,開,還是不開?這確實是個問題。

對這個問題,我的態度是「成人視野、兒童立場」。

著名經濟學教授汪丁丁先生在《忙碌時代的閱讀人生》講座中提到:

「讀書有三種姿態:

第一,跟著潮流讀排行榜上的書——這是最無效的閱讀,把寶貴的閱讀時間,花在速朽的書籍上,這無異於浪費生命;

第二,參考權威、大師的推薦書目。

讀經過了實踐檢驗的經典之作,這是最為有效的閱讀姿態;

第三,超越權威,採用懷疑一切解構一切的讀書態度。

這種讀書,真正成大氣候的很少。

」在汪教授看來,第二種讀書是最為有效的。

於我個人而言,很多時候的閱讀,照著他人推薦,按圖索驥,能比較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

這些推薦書目,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當然,這也要一分為二地看。

有些時候,權威、大師推薦的書目,我們不一定讀得進去,它還沒有進入我們的生命,讀起來就一點感覺也沒有。

這個時候,就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讀當下能夠引起共鳴的書,讀能夠進入生命的書,讓讀書這件事變得好玩,而不是痛苦,這是很多人閱讀的一條基本經驗。

成人閱讀不喜歡讀的書,會本能地牴觸,兒童更不用說了。

因此,選書的時候,「兒童立場」就非常必要了。

要廣泛要調查兒童喜歡什麼口味的書,甚至可以將往屆學生最喜歡的書,傳承給下一屆學生。



話說回來,從兒童的興趣出發,並不意味著放棄成人的引導。

叔本華在《論閱讀和書籍》中說:「壞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

「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

」「沒有什麼比閱讀古老的經典作品更使我們神清氣爽。

是的,由於閱歷和辨別力所限,有些孩子是缺乏鑑賞力的,他們往往只憑興趣去閱讀,不少低俗的作品,他們也會讀得津津有味——並不是所有的津津有味都是好事——比如電子遊戲。

讀一兩本品質不好的書,也許對兒童的成長影響不大,但是,一旦我們任由兒童長期閱讀低俗的作品,兒童的精神,就可能缺鈣。

我想,成人的作用,就是引導他們遠離「壞書」,愛上經典。

因此,如何從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研究入手,在尊重他們的閱讀口味的前提下,因勢利導,把真正適合孩子們閱讀,且真正能引起孩子們當下共鳴的好書,更多的介紹給孩子們,就成為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既要參照專家的推薦書目,又要顧及兒童的閱讀口味,吸納兒童自主閱讀中發現的好書,不斷充實、調整,形成一個專家推薦書目、學生個性化興趣和個人私藏書目相結合的閱讀生態。

作者推薦:

特別提示:凡是11月11、12日關注悅寶貝微信公眾號:yue-bao-bei,並回複數字9的前10名親們,即可獲贈:價值20.8元《小溪流》正版繪本一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別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

【文化譚】給孩子讀什么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