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龐士元仿佛是現代的小明同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12年,在西蜀做客的劉備與西蜀主人劉璋反目,劉備依據軍師龐統的計策,乾脆進攻四川。

龐統向劉備獻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派出一股奇兵,出其不意突襲成都,一次性解決問題,免得夜長夢多,「大軍卒至,一舉便定」,這是頗有風險但也是見效最快、成果最大的策略;中策是假裝要撤回荊州,約劉璋守將楊懷、高沛來相見,誘殺二人,占據關隘,取得其手下的兵力,再向成都進兵;下策就回師荊州,再慢慢圖謀西川。

策略有沒有用,往往要看執行者的性格。

劉備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批創業者,敢於冒險,也講究周全。

他的這種性格不適合在北方發展,因為北方的局勢瞬息萬變,又沒有天險,難以做到周全;但在四川則行得通,因為四川地勢險要,敵人明確,局勢發展相對較緩慢,可以從容實施戰略計劃。

龐統也是看中了老闆的這種性格,才提出上中下三策供其選擇。

劉備最終實施了中策,一路順利地攻向成都。

在一次慶功宴上,劉備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對龐統說:今兒真呀麼真歡樂,「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龐統的回應如果放到現在,倒是有點像傳說中的小明。

他敲打老闆說:侵略別人的地盤,做得很不地道,你還好意思這麼開心。

劉備怒了,說:滾出去,「宜速起出」。

龐統依言滾出去。

過了沒多久,劉備後悔起來,想著自己能得四川,全靠這位軍師的好謀略,這樣粗野對待人家,實在不該,於是又把龐統請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也不向老闆道歉,繼續若無其事地飲酒歡笑。

劉備問:剛才咱倆的談話,誰對誰錯?「向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又來了一個「小明式」的回答:咱倆都有錯,「君臣俱失」。

劉備聽了哈哈大笑,龐統也跟著哈哈大笑,就算是沒事了。

龐統主張劉備進攻成都,按理而言,他不該指責劉備,但他為何要敲打劉備呢?那是因為高明的謀士不僅幫老闆出謀劃策,同時還要善於塑造老闆的人格形象。

劉備此舉本來做得有點難看,如果再不提醒,就可能引起道德危機和信任危機,因此龐統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剎剎車,潑點冷水,是必須的。

而劉備固然會禮賢下士,但同時也是個有脾氣的人,一方面既沒有憋著氣將自己弄成內傷,另一方面又照顧了龐統的面子。

其實,老闆與經理人之間未必是完全的君子謙謙之風,有點脾氣反而更真誠,更無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獻計: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上策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龐統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前往?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謀略家,因為長相古怪被人所不喜,經過一番波折後被諸葛亮薦入劉備陣營,被劉備拜為軍師中郎將。在劉備的入川戰役中,龐統親自率軍進攻雒城,但在進攻途中遇到了埋伏,...

龐統為了劉備甘心求死,怎麼回事?

龐統落鳳坡求死是新《三國》的橋段,新《三國》中,龐統對劉備獻計有三,和《三國志、龐統傳》類似,上計就是晝夜兼程,奇襲成都,中計是假裝荊州被進攻,佯裝撤軍,劉璋的將領楊懷,高沛如果聽到此事會感到高...

被劉備罷官的龐統不死,三國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句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說,從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這個仿佛是公理的論斷,卻並不適合我們的龐統龐士元。劉備兼任荊州牧後,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代行耒陽縣令。然而我們的龐士元卻不屑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