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最強將領,打敗西晉十萬大軍,東吳因為他多存在8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一定對三國裡面的陸遜很是熟悉吧,一提起他相信大家都會出現一個風流倜儻絕世嬌子的身影,當年陸遜一力主張奪回荊州,於是相助呂蒙渡江襲取荊州,從關羽這位不好惹的主的手中把荊州搶奪了回去,而且還在與蜀國之間的戰爭巧用計謀,火燒連營,將蜀國軍隊一舉擊退。
陸遜的軍事才能主要表現在他善於忍辱負重,不計較當前得失。
巧奪荊州一戰,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
使關羽完全喪失警惕,專注於樊城之戰。
而夷陵之戰中,作為吳軍主帥的陸遜統觀兩軍主客觀態勢,確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制人,相機破敵的戰略。
劉備十萬之眾來勢兇猛。
陸遜則主動放棄大片土地和戰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區讓給蜀軍,不顧手下的非議,靜待時機。
待蜀軍銳氣頓減之時,陸遜巧用火攻大獲勝利。
從指揮藝術上說,作為一軍之帥,陸遜的確是善於審時度勢,做到了知己知彼,能準確捕捉戰機,出奇制勝。
大獲全勝後,又適時停止追擊,使曹魏無隙可乘,戰略全局運籌周密,堪稱用兵奇略。
而陸遜能創造奇蹟,與孫權的識才,夷陵之戰時與曹魏的周旋也是分不開的。
陸遜在進攻戰態度則表現的較為保守。
石亭一戰朱桓曾勸說用他的部隊斷路,使得曹休自動投降,就可乘勝長驅直入,進而攻取壽春,割據准南。
但陸遜認為不可,結果沒有實行。
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
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
他從當地土地貧瘠且連年乾旱的實際出發,一方面開倉賑濟貧民,一方面「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百姓蒙賴」,稱他為「神君」。
他還曾上書孫權,對國家的嚴法苛刑提出批評,指出:「峻法嚴刑,非常王之隆業,有罰無恕,非懷遠之弘規」。
他建議孫權要象輕刑便民,用仁政治理國家,要儘量少動干戈,務以養本保民為要,只有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才能富國強兵,統一天下。
這一切主張說明陸遜並非單純「書生」,而是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家、軍事家。
陸遜在三國之中也是威名顯赫的一代英雄,而且在東吳之中也是頂樑柱一樣的人物。
但是吳國之中卻還有一人可與之相比,而且為東吳立下了不世戰功,他成功的擊退了晉國,並且平定了內亂,也是對東吳當時的掌權者孫皓貢獻了許多計謀,而且對外又帶領軍隊擊退敵軍。
可謂絕對是一個文武全才,可以說是東吳不可缺少的人才了,大家相信已經猜出來了他是誰了。
沒錯,他就是有「遜抗」這個稱號的將軍陸抗,也被稱為當時吳國最後的希望。
陸抗是繼承他父親的爵位江陵侯,而當後來孫皓繼承皇位成為掌權者了以後,就又封他為掌握實權的將軍,假如吳國沒有陸抗的話,說不定提前十年被晉國滅絕了。
並且陸抗不僅軍事才能極其出眾,政治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對於朝內的事情,陸抗堅持宦官絕對不能干預朝政,而且多次對孫皓提出意見,還舉了很多例子要達到孫皓和宦官保持距離的效果,卻是沒達到他的目的。
而且當時吳國的掌權者孫皓也是一個比較無能的人,不管當時宦官對朝政加以干預甚至掌握了當時的朝政大權,這也是後來吳國快速滅亡的一個極大的因素。
如果當時吳國的皇帝孫皓願意採納陸抗的意見的話,如果當時孫浩願意聽取陸抗的意見的話,也許結局會是另一番樣子。
儘管陸抗對於孫皓提出了無數意見都沒有得到採納,他也沒有不盡到臣子的責任,他無數次的帶領軍隊擊退敵軍,掃清外來之敵,並且平定內亂。
提到平穩內亂就不得不提他擊殺叛將步闡了,當時的步闡選擇了背叛吳國,準備和晉國一起攻打吳國,當時陸抗所面對的情景真的可謂是九死一生的地步了,但是陸抗卻能把幾乎沒有希望的情況翻盤並且扭轉局勢,並且一舉擊殺了當時吳國的叛徒這一場戰役也極大的體現了陸抗帶兵打仗的極大天賦,同時也將吳國從滅國的邊緣拯救出來。
無論在戰役中碰到什麼意外狀況,他都能保持冷靜的思考,仔細思考各種有可能出現的狀況,但是同時它也是極其果斷的,他在殺死叛徒,擺脫了當時危在旦夕的局面之後,為了不留下任何威脅於是他將叛軍三代親人都殺光了。
也許這也是為了讓自己立威吧,防止再有人起背叛的心思。
對是當時吳國乃至於整個局面來說,最令人恐懼的不是外來的敵人而是自己人的叛變。
就算是在強大的對手你還能想盡一切辦法的應對,但是有人了解你,知道你的弱點並且背後來一刀。
你卻無法防備,所以說一個國家如果出現了叛軍那麼肯定是一件十分致命的事情,對於當時的吳國來說更是如此。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抗。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抗亦位列其中。
陸抗為吳國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為吳國做出了不世的功勞,一生可謂是非常出色的英雄,但是奈何有點運氣不好,如果他們遇見一個明白事理的主人,那麼也許他這一生會更加的輝煌,不留遺憾。
所以說陸抗可謂是三國時期最後一個名將了,他的隕落也標誌著三國時期的結束,同時標誌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令人惋惜的人物有什麼評論呢。
古今64名將,三國占8名,其中有2人是父子,3人是仇人
據史書記載,公元756年,唐肅宗追封姜太公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以七十二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在姜太公的兩側。後經歷代君王增刪,只剩六十四位,史稱古今64名將。
吳國3大名將,第1位堪稱完美,第2位毛主席都稱讚,第3位一戰成名
三國這段歷史本來是沒有的。因為東漢王朝的最後一個年頭,也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是曹魏的黃初元年,也就是說,從紀年的角度講,漢魏是緊接著的,漢以後就是魏,哪來的三國呢?但是我們又不能否定三國確實存...
三國史上9大名將,諸葛亮居首,其餘8位都是誰?其中竟有一對父子
提起三國時期的名將,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說關羽、張飛,有的說李典、張遼、徐晃、許褚等,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三國之後的人是如何看待三國名將的呢?唐朝開元十九年,公元760年,唐肅宗...
三國父子名將,父親打敗關羽、劉備,被孫權氣死,兒子保吳國八年
虎父無犬子、將門之後出英雄,中國歷史上,父子檔一直也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尤其是戰爭史上,比如秦國的王翦、王賁父子,漢朝的周勃、周亞夫父子,唐朝薛仁貴、薛訥父子等。在三國歷史上,也不乏父子檔...
書生拜將破劉勝曹贏關羽 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是「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詩句,表達詩人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戰爭似乎與書生無關,但歷史一次次的證明,書生也能成為一代名將。之前編者獨孤雁...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三國貢獻最大的十員上將,張飛倒數第二,第一毫無爭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這個戰亂不斷的年代,湧現出很多忠勇仁義氣節不凡的名將,或許他們不再同一陣營,但是其事跡也被人傳頌,他們在這個時代是最出色的代表人物,對歷史有著巨大的貢獻。那麼三國最出色的十大...
三國三個典型家族,一個各為其主,一個謀國篡位,一個父子享武廟
漢末三國時期,大才基本都是家族培養出來的,這也是為何後期蜀漢人才凋零,孫吳僅能自保,曹魏卻人才濟濟的最主要原因;蜀漢缺少大家族(相對來說),江東士族勢力龐大,但是依舊受限於基數;曹魏占據北方中原...
誰說三國東吳沒有大將?這七位名將,足以讓吳國鼎立於天下!
一提到三國的名將,不是什麼蜀國的五虎上將就魏國的五子良將。那麼三國的另一國東吳呢?難道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名將嗎?非也,吳國能成為三足鼎立的其中一環,怎麼可能少得了能征善戰的大將呢?只不過可能吳國的...
三國最厲害的父子名將:父親大敗劉備,兒子大破晉軍!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說到最厲害父子名將,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答案,比如馬騰、馬超父子,關羽、關平父子,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