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究竟有多麼神奇?到底長啥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天下紛爭不斷,魏蜀吳三國連年征戰。

無論從歷史上學到的也好,還是從現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也好,有一句話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大軍出征,後勤的保障十分重要,總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進攻吧,所以糧食的運輸也成了決定戰役勝負的重要因素。

蜀道難,運糧不便催生神器發明

我們知道魏國占領的是中原地區,北方遼闊的土地,地勢平坦,便於運輸。

吳國在江南水鄉,雖然陸路交通不變,舟船運輸還是十分便捷的。

三國當中唯一一個交通不便的就是蜀國。

我們雖然知道四川盆地內部是個平原,但是想出四川就非常困難了。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一樣,我們修的公路和鐵路工程也是鑽山打洞十分不容易的。

蜀道難,蜀國確實是易守難攻,但從蜀國出來北伐也很困難,每一次出來軍隊都要走得累得半死,那麼魏國以逸待勞,勝算就加大了。

人徒步就這麼困難,別說運糧了,於是乎,神機妙算的諸葛丞相就發明了木牛流馬,從這點上來說,諸葛亮還是一個成功的發明家。

長啥樣無人知曉,眾說紛紜

發明歸發明,史書上的確也有記載。

史載木牛流馬為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不過這個木牛流馬到底長啥樣?究竟有沒有書中描寫的這麼神奇,現在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機。

先看看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

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敘述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

從他的運行來講,裡面採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杆機構。

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杆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後,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木牛流馬的謎從此吸引著世世代代的探謎人。

遠不說,僅從1956年以來,全國各地就自發成立了7個木牛流馬研究會。

然而,探謎的結果是古謎本身的真實性首先被懷疑和否定,一個「獨輪推車說」似成千年定論。

早在宋代,高承就在其《事物紀事》一斗中寫道:「木牛即今小車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

」當代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腳四足。

」總而言之,大多數研究者、考古者都認為,所謂木牛流馬並不是什麼造物奇觀,而是傳說的神化和記載者的誇張與誤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奇的木牛流馬

糧草運輸是北伐的頭等大事諸葛亮北伐最頭痛的就是糧草問題。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可見糧草對於軍隊和戰爭的重要性。曹操之所以在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就是用火燒掉了袁紹的烏巢糧倉,袁紹軍隊沒了糧...

諸葛亮發明的那些「神器」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

三國「諸葛亮」詳解

三國也是民間傳說最廣的一個朝代,下面帶你了解真的三國三國<220年---280年> 是上接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說到三國我們都不得不提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