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究竟有多麼神奇?到底長啥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天下紛爭不斷,魏蜀吳三國連年征戰。
無論從歷史上學到的也好,還是從現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的也好,有一句話就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大軍出征,後勤的保障十分重要,總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進攻吧,所以糧食的運輸也成了決定戰役勝負的重要因素。
蜀道難,運糧不便催生神器發明
我們知道魏國占領的是中原地區,北方遼闊的土地,地勢平坦,便於運輸。
吳國在江南水鄉,雖然陸路交通不變,舟船運輸還是十分便捷的。
三國當中唯一一個交通不便的就是蜀國。
我們雖然知道四川盆地內部是個平原,但是想出四川就非常困難了。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這句話放到現在也是一樣,我們修的公路和鐵路工程也是鑽山打洞十分不容易的。
蜀道難,蜀國確實是易守難攻,但從蜀國出來北伐也很困難,每一次出來軍隊都要走得累得半死,那麼魏國以逸待勞,勝算就加大了。
人徒步就這麼困難,別說運糧了,於是乎,神機妙算的諸葛丞相就發明了木牛流馬,從這點上來說,諸葛亮還是一個成功的發明家。
長啥樣無人知曉,眾說紛紜
發明歸發明,史書上的確也有記載。
史載木牛流馬為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不過這個木牛流馬到底長啥樣?究竟有沒有書中描寫的這麼神奇,現在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機。
先看看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
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牛仰雙轅。
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
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敘述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
從他的運行來講,裡面採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杆機構。
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杆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後,又因為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木牛流馬的謎從此吸引著世世代代的探謎人。
遠不說,僅從1956年以來,全國各地就自發成立了7個木牛流馬研究會。
然而,探謎的結果是古謎本身的真實性首先被懷疑和否定,一個「獨輪推車說」似成千年定論。
早在宋代,高承就在其《事物紀事》一斗中寫道:「木牛即今小車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
」當代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認為:「木牛是一種人力獨輪車,有一腳四足。
」總而言之,大多數研究者、考古者都認為,所謂木牛流馬並不是什麼造物奇觀,而是傳說的神化和記載者的誇張與誤會。
木牛流馬真的存在嗎?木牛流馬機械原理圖是怎樣的?
木牛流馬算是三國中最先進的運輸神器了,也全是憑藉木牛流馬的高效率才能讓諸葛亮在北伐期間不在擔心軍糧會跟不上。不過木牛流馬這種複雜的機械道具三國時期真的存在麼?其實是存在的,不過不想人們想的那麼...
古代糧草運輸神器,木牛流馬究竟是哪裡來的?
木牛流馬具體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我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搞歷史的不通機械,而搞機械的又沒有考證這些的習慣。傳說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
諸葛亮發明的那些「神器」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由於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國演義》一書的渲染與宣揚,諸葛亮在民間成為智慧的化身。諸葛亮還發明了孔明燈、手推車(木牛流馬)和...
淡定,這裡是三國: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究竟什麼樣?(圖)
根據史書記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確發明過「木牛流馬」這個運輸工具。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使用過木牛流馬,為蜀國運送了十萬大軍所需要的糧食。但是,這個神奇的運輸工具...
歷史上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三國之中謀士的話題總是繞不開諸葛亮,作為三國謀士中最為璀璨的那顆明星,諸葛亮的光芒實在太過耀眼,其傳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熟悉三國的朋友們應該知道,諸葛亮不僅智計無雙,而且在北伐中還發明了一種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