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三國:重新認識大將徐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喜歡三國的故事,也對其中諸多的謀臣、猛將如數家珍。

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也就那麼幾個,劉備的五虎上將讓人心馳神往,而在三國志中單獨列為一傳的《張樂于張徐》五人,並稱為曹操的五大良將,同樣為大家所熟知。

雖名聲稍遜,但我們深入了解之後卻能有更多的驚喜。

許多時候,我們都不希望欣賞的武將有「污點」,而徐晃就是因為一句「徐晃應聲而出,戰二十餘合,敗歸本陣」,大大的影響了他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

而且,我們所熟知的策略遊戲《三國志》系列中,徐晃各項能力值都比張遼低一點,難道徐晃就真的不如張遼?

在三國演義中,徐晃與許楮戰50合不分勝負,橫向比較趙雲才與虎痴戰30合,即便這不能完全作為參考標準,但再看他大戰關羽80合還占一點上風,武力才90左右……雖然關羽受了一點傷。

再看三國志里的徐晃,自從投降曹操後,履立戰功,以勇猛和治軍嚴厲著稱,在官渡之戰前從軍破顏良,率軍擊殺河北名將之首文丑——嘿,這可是關大哥的菜。

徐晃確實在軍隊少於先鋒顏良的情況下敗退,當時顏良率領袁紹大軍數萬做先鋒,而徐晃是本部軍馬與顏良遭遇,強弱一看便知曉,這種情況下誰也不能說一定戰勝,這並不能說明徐晃的武力不如顏良。

演義為了反襯關羽,就只好犧牲徐晃了,20合完敗於顏良(50合戰平虎痴也許是這裡的伏筆)對比一下許楮與顏良,我想任何人都不會認為顏良強過虎痴,並且那次許楮還沒出戰,怎麼也不能寫許楮敗於顏良吧,而徐晃曾經平過許楮,這自然就輪到關羽了,羅貫中就為讓關羽出采,斬顏良,誅文丑,造就了他幾竟天下無敵的神話。

當然,三國演義是小說,裡面大將的勇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羅貫中的意思。

如果不是20合敗於顏良,我想他完全可以擠身與武力超一流大將的行列。

三國志里只說他勇猛,並沒有象關,張,呂,馬那樣「雄烈過人,號為飛將」之類的評價,所以他的武力在這些虎將之下也是應該的,但我私下裡認為他的勇猛應該在張遼張合他們之上:他除了殺了一些無名將領以外,還在大會宴銅雀台時表明他的箭法在曹營首屈一指。

對比張頜,同為魏之名將,卻屢次被寫敗在張,趙,馬,黃的手下。

不過老羅只犧牲了他一倆回,還有就是漢中之戰不敢敵趙雲,這可是亂寫了,史實中只寫了趙雲救出黃忠,沉著嚇退了曹操的先頭部隊,可沒有徐晃的記錄,更沒有渡水被擊敗的事情了。

其實,羅貫中還是對徐晃有一定認可的,大部分事跡演義與史實並沒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沒有將他定位為以勇猛著稱的武將。

三國演義里徐晃的描述超過了張遼,他讓徐晃出采也不是一次兩次。

滿寵招降他之前,寫他戰平虎痴,威風凜凜,而去招降他時,見晃帳中秉燭披甲而坐(另一人為關羽,委婉表明他勤奮好學,熟讀兵書;答應相叢曹操,與趙雲類似,有良臣擇主而事之意,當叫他殺楊奉時的一翻話也表達了他的為人重情重義)一句「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大約也表達了羅貫中對他的評價。

注意了,就是這個「勇略」,說明徐晃並不只是一員武將,在三國里徐晃用智的時候不少。

只說一個例子,即可看出徐晃不僅擅策,且具有較強的戰略眼光:李傕、郭汜之亂長安也,晃說奉,令與天子還洛陽,奉從其計。

天子渡河至安邑,封晃都亭侯。

及到洛陽,韓暹、董承日爭鬥,晃說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

其餘獻策獻計之時諸多,使徐晃深得曹操的肯定。

總體而言,徐晃的謀略在武將之中是出類拔萃的。

無論在「德,智,義,勇」任何一個方面,羅貫中都有對徐晃的正面描寫,是三國演義里為數不多的人物之一。

徐晃一生中最閃光的一戰,無疑是解樊城之危。

史實中,關羽擊敗於禁後,聲威大震,加上投降的七軍,荊州軍力已有數萬之眾。

即使因為關羽驕傲自得,讓呂蒙襲了荊州,但是他的軍力強大是不爭的事實,曹仁只能固守,希望有援軍解圍,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芒。

而徐晃當時只有軍隊一萬餘人,雖然曹操調了12營歸他調遣,也不過2-3萬人,並且多為新兵,戰鬥力不高。

曹操都沒有料到徐晃能解危,他親統大軍在後,同時調回張遼等名將,說明當時形勢關羽占有很大的優勢,如果指揮得當還可能收復荊州。

可曹操主力未至,樊城之危就被徐晃解了。

演義里在對陣關羽時還有一大段對白,既突出了關羽,也有對徐晃的點綴,那幾句話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說出來的,他包含了一個戎馬生涯的大將無限感觸。

俗話說物以類聚,徐晃與關羽是朋友,要知道關羽是演義里的最典型人物,從中也可以看出羅貫中對徐晃的認同。

三國志里曹操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能得到曹操如此的評價的人不會有幾個。

他無論在對峙劉備還是周瑜以及諸葛瑾都無敗績,是曹營中也是三國里最為驍勇善戰的將領之一。

不管在歷史上還是演義里,對徐晃的評價都是不錯的,而他本人也把為曹操效力作為自己的理想:常嘆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後期鎮守陽平關對峙漢中的魏延,是病逝而不是被孟達射死,不知道羅貫中怎麼想的,名將的死有一些他加上一些自己的情節,張遼,徐晃,張合,黃忠等都是如此,也許他認為將軍戰死沙場才是最好的歸屬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顏良文丑:憑什麼我們是背景板,表示不服!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三國的猛將顏良與文丑。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幫助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了曹操的白馬之圍。關公的能力自不用說...

揭秘武聖關羽為何在武將排名中越排越靠後?

最廣泛流傳的三國武將排名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在這裡,關羽屈居第四,趙雲、典韋都排...

歷史上的文丑有多厲害?最後是怎麼死的?

文丑是與顏良齊名的猛將。也許說他猛有些人不太相信,因為在三國演義里他被關羽追上一刀殺了。但看看之前他是怎麼擊敗曹操手下的吧:張遼徐晃二將同來戰文丑,文丑回身一箭射中張遼頭盔紅纓。張遼再趕,被文...

三國文丑到底有多厲害是怎麼死的?

文丑,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建安五年(200年),袁紹命文丑率軍於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誘敵之計大破文丑一軍,文丑於此戰中喪生。明·羅貫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根據此段歷史描寫關羽斬文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