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云: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大家都應該清楚,江東的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威鎮四方,尤其是「江東猛虎」的孫堅;號稱「小霸王」的孫策;「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的孫權,哪個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提及這些人,人們大概往往會用一個「英雄」來形容,然而,簡簡單單的一個「英雄」顯然不足以包羅萬象,因為英雄畢竟不同於政治,不同於帝王,不同於權術。

三國這個時代可謂「英雄輩出」,這個說法我認為不太恰當,什麼樣的人是英雄?只有正義、無私、勇敢、有愛心的人才能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而帶有大量功利目的的奪權鬥爭就不能稱其為英雄了。

三國這個時代沒有對與錯,誰都是對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袁紹、呂布等等,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的嗎?你能說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所以,我得出結論,三國拼的不是英雄,而是權術,謀略。

但是,在三國,仍然有許多人物有抱負,有理想,有追求,有正義感,這一類人我們姑且稱其為「英雄」,比如,東吳的孫堅就是其中一個。

1 孫堅(文台)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孫堅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個。

他早年參加過鎮壓黃巾起義的鬥爭,後來董卓專權,他又開始了征伐董賊的戰爭。

孫堅非常果敢善戰,所謂「溫酒斬華雄」的人並不是關羽,而是孫堅所率領的這支部隊。

孫堅是抗擊董卓叛亂的中堅力量,他勇猛強悍,連續進擊,大破董卓軍,進入了洛陽城內。

三國演義中重點突出了劉、關、張集團的作戰,而對孫堅的筆墨下的少了,實則不然,歷史上能否徹底擊破董卓,可以說決定權在於孫堅,孫堅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公元191年,孫堅受到袁術差遣進攻劉表,大破其將黃祖,兵圍襄陽,黃祖逃入峴山。

此時的孫堅因為麻痹大意,驕傲粗心,莽撞追擊而遭到伏擊,兵敗身死。

歷史對孫堅有這樣的評價:「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這個評價是比較中肯的,孫堅的確是「猛士」,作戰英勇,但比起曹操等人來,顯然是勇猛有餘,而智略不足。

我認為孫堅是個可愛的「英雄」,他很懂得忠孝禮儀,很本分,很誠懇,若說他是亂臣賊子,恐怕不會恰當,他沒有做一個「壞人」的行為,當然也沒有這個頭腦。

他是忠勇的代表,但不適合做皇帝,因為他的性格特徵和其能力決定了他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英雄,他絕對不會在政治上勾心鬥角,玩變權術。

至於說他「匿璽背約」,《吳書》和《山陽公載記》確有記載,「堅入洛,掃除漢宗廟,祠以太牢。

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怪,莫有敢汲。

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

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

」而陳壽和裴松之都沒有相關記載,這與事實不符。

況且《吳書》和《山陽公載記》都不是正史,只能作為參考價值而已。

孫堅是個沒有政治頭腦的人。

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卻沒有占南陽為己有,反被袁術做了南陽太守,糧草供應要依賴袁術;殺荊州刺史王睿,也不能控制荊州,反被劉表趁虛而入,結果孫堅不但要在不久以後再打荊州,而且到了最後關頭還是丟了性命。

總之,孫堅不是政治家,不是帝王,也不懂什麼權術,他可謂是一個草莽英雄,一個富有正義的「英雄」。

2 孫策(伯符)

孫堅其一生基本是在馬背上過的,他一生征戰,但功敗垂成,似乎對於孫策以後的江東基業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那麼,這個在小說中英勇無敵,號稱「小霸王」的孫策,究竟算是什麼類型的人物呢?若比起西楚霸王項羽,孫策的確應該讓賢了,稱「小霸王」還是合乎情理的。

他的武藝也算挺高了,但比之項羽,則稍遜一籌吧。

孫策和其父親孫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性格,勇氣,威望等,但也有不少不同之處,其韜略見識略勝其父一籌。

孫策好結交士大夫,善於用人,軍紀嚴明,先後攻占吳(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等郡。

後率軍攻廬江太守劉勛,得到袁術、劉勛殘部兩萬餘人,領廬江郡(今安徽廬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於是統一江南,為孫氏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

孫策的一生是輝煌的,但也是有很多毛病的。

他雖然平定江東,但人心惶惶,國家不安定,江東父老其實是不支持他的,因為他以前投靠了被人們視為賊子的袁術,所以並不受到歡迎。

而且孫策好殺人,這就更不好了,一度造成了人才斷層和國家動盪。

當然,孫策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是非常明智的,他選擇了一個並不像自己的孫權,這個意義十分重大,為以後江東集團的強盛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孫策之死也是由於草率輕動而遭人暗算,時年27歲。

3 孫權(仲謀)

孫權父孫堅,兄孫策,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

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曹操南下伐吳,孫權果斷決定,與劉備聯合,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並破之。

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

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

關羽被帶到建業後,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

220年,曹丕代漢。

孫權宣稱東吳是魏國的附庸,曹丕授予孫權九賜。

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

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都督,迎戰劉備。

陸遜在彝陵火攻大破劉備。

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

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

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

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

226年,曹丕病逝。

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229年,孫權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東吳政權正式成立。

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台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綜觀孫權的一生,與孫堅、孫策大有不同,孫權是個智者,是個謀略大師,英武果斷,膽略過人。

曹操有詩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善變權術,精通政治,在處理與劉備關係的問題上表現的十分大度,十分精明。

敗曹操、破關羽、退劉備,孫權是一個政治場上的「英雄」,而不是指實際意義上的。

《三國志》對孫權的評價有這樣的話:「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客觀評價了這個風雲一時的吳國帝王,他到了晚年昏庸好殺,造成了吳國的混亂,這也是他的缺陷所在。

最後,總體一個結論是:孫堅——英雄,孫策——霸主,孫權——帝王。

我們用辛棄疾的一首詞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嘉掐指算死東吳之主「小霸王」孫策!

孫策別號「小霸王」,是孫堅的長子,也是孫權的哥哥,我們常說孫權承繼父兄基業,也就是承繼孫堅和孫策的基業。先說孫堅吧,這個人也是不簡單了,雖然孫氏世代為官,可孫家真正崛起還是在孫堅的時候。傳說孫堅...

揭秘三國江東第一美男子周瑜的官職是什麼

周瑜是東漢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享年36歲。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才,屢次幫助孫策和孫權爭奪天下。在《三國志》中,對周瑜有詳細的記載,周瑜長相俊秀,又足智多謀擅通...

虎父無犬子——三國里的強勢父子檔

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古代,尤其是三國時期,就湧現出了無數的將領以及將二代們,他們的故事廣為流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三國中最被大家熟知的「父子兵」。No.1:孫堅&孫策&孫權 ...

三國時期的常敗將軍,每次戰敗必殺敵軍一大將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是三國中也有一個每戰必敗的「名將」,雖然《三國志》關於他的記載幾乎都是屢戰屢敗,但他每場敗仗,卻也同時必斬敵方一員大將,而且雖然戰績不佳總打敗仗,但是也沒什麼大的損失,...

東吳的宿命

三國是一個群雄並起的年代,霸主,梟雄,謀臣,虎將,燦若星河。魏蜀吳三國之中,要以魏國最為人才濟濟。而蜀國的人才更為精英一些。相對來說,東吳的人才,因為不是正統(蜀國),或是小說家言(三國演義),...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孫權

與亂世奸雄曹操、仁義無雙劉備相比,同為三國君主的孫權存在感就弱了很多,但是能夠在不足弱冠之年繼承父兄基業,內穩朝政,外定周邊,獨占江東,建吳稱帝,孫權也可謂無愧起仲謀之名。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孫家

說完了劉表,就不得不說說劉表的死對頭——孫家。曹孫劉三家裡面,一般說到曹,即言曹操,說到劉,即言劉備,說到孫就比較麻煩,得說孫家。原因是,曹操、劉備兩家的江山,基本上是這兩個人打出來的,而孫家的...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孫權和張昭的故事

仔細讀史,好多好玩的故事 有意思  想聊聊三國中的張昭,不過這張昭在史記和資治通鑑里都沒有什麼光輝事跡(後人編纂資治通鑑的時候也經常抄襲引用史記里的內容),而且有時候還頗顯愚笨齷齪。但是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