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失龐統,魏失郭嘉,吳失周瑜,哪個影響最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經答案

認為周瑜>龐統>郭嘉以及龐統>周瑜>郭嘉的觀點均有其依據,但個人更偏向周瑜>龐統>郭嘉的觀點。

一、周瑜之死

175~210 三國時期軍事家。

字公瑾。

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

出身士族。

少年時與遷居舒縣的孫策相好。

漢獻帝興平二年(195),隨叔父丹陽太守周尚。

時為袁術部將的孫策,欲獨立發展,率軍至歷陽(今安徽和縣),周瑜領兵接應,從此為孫氏出謀劃策,統軍征戰。

同年,與孫策迅速渡過橫江津、當利口,進入江東, 奪取牛渚(今當塗西北)、秣陵(今江蘇江寧秣陵關),又克湖孰(今江寧湖熟鎮)、江乘(今南京東),擊敗據曲阿(今丹陽)的揚州刺史劉繇,威震江東。

為穩定後方,奉命還鎮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州),並向前方籌送兵員、軍糧,為奪取江東建立卓著功勳(見孫策攻取江東)。

不久, 周尚免官,周瑜隨其還壽春(今壽縣)。

袁術欲以周瑜為將,周瑜深感袁術難於成事,自請出任居巢長,以便相機歸孫策。

曹操遣蔣干往說,欲誘去北方,也遭拒絕。

建安三年(198)還江東,任建威中郎將,屯牛渚,準備西進。

時年24歲,吳中皆呼「周郎」。

次年升中護軍,隨孫策慫恿廬江太守劉勛出兵上繚(今江西永修)後,率兵2萬乘虛襲得其皖城(廬江郡治所,今安徽潛山)。

繼進擊劉表部將黃祖於沙羡(今武漢境),殲敵數萬。

轉而取豫章郡(約今江西),助孫策開拓了東吳疆土,留鎮巴丘(今江西峽江)。

五年,孫策死,與長史張昭等共輔孫權,並廣招魯肅等軍政人才。

七年,曹操責令孫權送子為質稱臣,眾臣猶豫不決,周瑜力主拒曹,建議孫權占據江南,擁兵觀變,避免了曹操的控制。

十一年,又率兵西進,攻麻、保二屯(今湖北嘉魚縣境),俘萬餘人,還屯宮亭(今江西鄱陽湖畔)。

十三年春,為前部大督,率軍再次攻夏口,一舉克城,追殺黃祖,打通西入荊州、進窺巴蜀的咽喉。

秋,曹操統軍輕取荊州後,號稱80萬大軍,致書迫孫權投降。

周瑜等精闢分析形勢,堅決主戰,指出曹軍不過20餘萬,且有遠道勞師、不習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與劉備聯盟抗曹的決心。

並與程普奉命為左右督,率精兵3萬,聯合劉備軍,溯江西進,巧用部將黃蓋火攻計,大敗曹操於赤壁(見赤壁之戰),迫其退回北方。

隨即率軍破曹軍於夷陵(今湖北宜昌境),繼攻曹仁歲余,帶傷督戰,終取江陵,任偏將軍兼南郡太守。

十五年,上疏反對割地給劉備,主張羈其於吳地,未被採納。

爾後,周瑜還京(京口城,今江蘇鎮江),向孫權獻計:乘曹操新敗而未敢南進之機,發兵取蜀地,並漢中,西結馬超,然後吳軍主力據襄陽,伺機北取中原。

得孫權讚許。

趕回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備戰,於途中病發,卒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周瑜文武兼備,其卓越的軍事謀略,對三國的鼎立和孫吳政權的鞏固影響很大。

他指揮若定,善揚長避短,出奇制勝,作戰不畏艱險。

精音樂。

待人寬宏大度。

  • 所以,周瑜的死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東吳戰略由天下二分向天下三分的轉向。

    本著時勢造英雄的觀點,不能夠說是周瑜的死導致了東吳戰略轉向,本著時勢造英雄的觀點,不能夠說是周瑜的死導致了東吳戰略轉向,

二、龐統之死

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

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

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

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 不過,龐統雖然死去,可是已經為劉備奠定奪取益州的根基。

    不久之後雒城拿下,劉璋旋即投降,益州平定。

    因此,在評定功臣之時,龐統法正被看成奪取益州的第一等功臣。

  • 至於諸葛亮入川,確實是在龐統死去之後。

    但是,正史當中不像演義,並非是因為龐統去世,益州難以攻占,諸葛亮才前往輔佐劉備。

    而是益州大局已定,諸葛亮必須前往管理政事。

    諸葛亮最擅長的工作並非出謀劃策,而是安邦定國。

  • 也就是說,龐統的死去,對於劉備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損失,於是劉備才會痛哭流涕。

    但是,龐統已經幫助劉備奪取了益州,在當時已經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策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時龐統去世,並不會影響劉備未來的謀劃。

三、郭嘉之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郭嘉病故,年38歲。

我一直認為,曹操關於「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絕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的說法是在給自己的赤壁之敗找台階下。

賈詡勸他不要急於下江東,他聽了嗎?他還說荀彧是「吾之子房」呢,不是也沒能幫得了他嗎: 首先,即使郭嘉在,曹操也不是沒打過敗仗,比如濮陽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繡、征劉表張繡中賈詡之計等,何以見得郭嘉在,曹操就一定能避免赤壁之敗呢? 其次,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並不是每件事情郭嘉都會給曹操出主意,有主意他就會說,沒有主意他可以閉口不言,自有他人為曹操出謀劃策。

比如官渡之戰,郭嘉主張曹操迎戰袁紹並給曹操作了一定能戰勝袁紹的有力分析,使曹操建立了必勝的信心。

但在戰爭相持階段,是荀彧而不是郭嘉給曹操寫信阻止了他撤軍的打算並最終贏得勝利。

因此,何以見得赤壁之戰時,郭嘉就一定有主意出給曹操呢?
  • 對孫策的判斷更讓郭嘉大出其名。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膠著難分,江東的孫策卻落井下石,想渡過長江,偷襲許都。

    消息傳來,眾人無不變色,而郭嘉卻能揆情度理,神機妙算。

    在他看來,孫策新近才平定江東,為此殺了多少英雄豪傑啊!誰又沒有幾個親近跟隨,鐵桿手下呢?而偏巧孫策又自恃武功,輕率無備,這樣的人,雖有千軍萬馬,卻只需一個刺客就可以了結。

    結果,孫策尚未過江,就被許貢的門客刺死了。

    時機雖然過於湊巧,但孫策這樣的人死於小人之手卻是早晚的事情。

  • 赤壁慘敗之後,曹操忠實貫徹了郭嘉「緩之而後爭心生」的策略。

    對於三家必爭的荊州重地,儘管他處於近水樓台的有利地位,卻始終謹守襄樊,不主動爭取。

    相反,還故意把江陵這根骨頭扔出去,逗引孫、劉兩家爭奪。

    正是曹操的緩勢加深了孫、劉的罅隙,撕裂了兩家的聯盟,也終於打破了三角的平衡。

    誰曾想,狼煙鐵血的背後還有一場心理大戰!誰又曾想,已經死去多年的郭嘉仍舊影響著三國的戰局,可惜,天妒英才。

  • 儘管在《三國演義》中,郭嘉的戲份並不多但他仍然被很多的人吸粉,這大概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了。

    不過話說回來他的才能也的確是強,不然他也不可能死後還能影響著戰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歷史上了諸葛亮與周瑜到底誰更厲害

毛宗崗曾說用美人陪襯大美人是演義很高明的創作手法。演義里周瑜生來就是為了襯托"絕世美人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羅貫中雖然不忘有時在他頭上插點花,但那是為了使他襯得別人更好看用的。所以他就是死了也要...

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中英年早逝的人物

人們對三國的理解大多數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成就不在於歷史的傳承,更多的在於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三十六計在三國演義運用到了極致,人們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往往會後很多...